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9-04 00:14      字數:2368
  要說到東南軍的後勤還是不錯的,第四軍部隊換用了亞麻織物軍裝吸汗性強,易揮發,不粘身,即使十天半月穿在身上也不容易有汗臭味,好嘢!

  對於第四軍的後勤支持力度加大,一條條運輸艦滿載著飲水、燃料、食物與槍支彈藥,以及蟲香、香煙等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第四軍傾斜,讓第四軍近著海邊的部隊有大量的淡水可以飲用,三天五天的也能洗上一次澡了。

  後勤花費了大量的運輸力量,一條條道路上都是滿載著貨物的驢子以及力夫,為官兵們送來了各種各樣的物資,還有水果!

  每人發一個印度產的蘋果,這可是公元17世紀,沒有巨型集裝

  本來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造成精神緊張、恍惚、消沉甚至是心理崩潰,這個時候就需要經常進行心理評估以及心理疏導,同時也需要艦員擁有堅定的信念以及高度的責任意識。

  固然東南軍用上了種種的手段,比如軍官動員,發獎金和授勳,但補給對於提振第四軍的士氣有著良好的作用,官兵們接到蘋果,看到後方送來了大量的香煙,

  官兵們知道今上在關心著他們,從而保持了旺盛的戰鬥力,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頑強表現讓包頭佬們心悸,令阿拉法特·謝赫·帕夏大皺眉頭:“東方的異教徒,確實難以對付嗬!”

  東南軍穩紮穩打,試圖突破包頭佬的陣地,但被猛烈的抵抗所止住,雙方流血很多。

  手傷初愈的郝搖旗親自指揮,但情況並不好些。

  多天激戰,包括反複的白刃戰,東南軍所付的代價是上萬人死傷,而土耳其軍依然控製住高地。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包頭佬老兵的死亡而缺席戰場,新換上來的包頭佬往往不等到他們成熟就戰死了,相比之下,即使天氣再炎熱,被軍官硬逼著頂盔穿甲的東南軍士兵則有更好的生存率,成為士官和老兵,從而更有效率地幹掉那些包頭佬。

  東南軍的許多士兵就那麽穿上一條短褲頭,頭頂鋼盔,身上穿一件防彈背手,有的人幹脆背後中空,就那麽地衝鋒!

  在一篇發往後方的報導中就描述了以下的情景:“”

  盡管阿拉法特·謝赫·帕夏依靠半島上複雜地形挖掘了大量的壕溝工事,並增強了炮兵火力,但是包頭佬的窘境漸生,因為東南軍是兩線登陸,郝搖旗與徐勇在“海鎖”堡壘“的左側海岸登陸,李來亨則與馬重禧在右側海岸登陸,兩支部隊相隔僅有幾十公裏的兩個地方各自為戰,但無一例外地都在積極進攻。

  戰鬥艱苦,雙方都打得非常積極,但包頭佬漸漸招架不來了,因為他們的軍火已經打光,彈藥無多,就連石頭也快用完了!

  他們斷崖式的軍工生產帶來的嚴重後果現在是體現無遺,慘呐!

  沒有了彈藥,那麽就用人命去填,然而包頭佬鬱悶地發現想一命換一命都難,東南軍密切配合,遠用狙擊槍,近戰多用手槍與噴子,讓撲來的包頭佬有來無回。

  “殺啊,衝啊,為了蘇丹,前進!”得到兵員增援的阿拉法特·謝赫·帕夏出動了二萬五千人,向著東南軍發起大規模的攻勢,試圖把東南軍趕下海去。

  然後他們遭遇了東南軍凶悍火力的頑強阻擊,包頭佬死傷慘重!

  東南軍的防禦工事很好,讓包頭佬在穿越壕溝和登上營壘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東南軍密切配合,最前線的士兵用刺刀,後麵的拚命開槍,更後方的則是炸彈和弓箭,加上噴子!187

  衝來的包頭佬人數再多又如何,東南軍衝著人群密集的地方狠扔炸彈,裝甲擲彈兵扔五公斤的大炸彈,士兵們扔一斤重小炸彈,就連軍官也都來搭把手,炸彈在空中飛舞,有鋪天蓋地之勢,落下時把包頭佬給被炸的火光衝天,血肉四濺,根本抬不起頭。

  包頭佬心驚膽碎,但無法後退,因為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陰沉著臉,帶著持大彎刀的督戰隊站在後方,誰敢後退就一刀砍死他!

  那就隻好衝吧,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去抵擋東南軍的火力。

  包頭佬押上了全部的兵力,企圖依靠集團式衝鋒將東南軍給打下海。

  東南軍火力盡出,打得包頭佬象被收割的麥子般成片成片地被掃倒,然後是各處告急:“彈藥快打光了!”

  前線的彈藥如果沒了,大家就得用血肉之軀與敵人作交換了。

  兩個將軍郝搖旗與徐勇急得直跳腳,郝搖旗留守陣地指揮,徐勇則下到海灘上督促運輸,他除了帶出不少的部隊下來運輸彈藥,搜羅了所有的力量,包括軍人與民夫,還有軍艦上的能夠動用的人力,統統往陣地上運送彈藥。

  彈藥是有的,為了準備這場大戰,在海灘上屯積了大量的彈藥。

  要說到海軍很支持,許多軍艦都派出了艦上所有的陸戰隊員攜帶他們的裝備上岸參戰!

  東南軍中的軍種矛盾肯定存在,但當戰鬥需要時,每一支部隊都全力支持,為了的是打贏這場戰爭!

  士兵攜帶沉重的裝備上陣,民夫則負責運輸彈藥,川流不息地向著前線前進,有許多民夫不顧危險,直接到了火線卸下毛驢身上的彈藥或者是自己背著的彈藥!

  因此,沉寂下來的東南軍陣地再度怒吼起來,火炮發威,火槍齊射,炸彈轟鳴!

  包頭佬在一天的戰鬥中死傷了一萬二千人,實際上隻有二千傷員僥幸得脫,足足被東南軍幹掉了一萬人,而東南軍死傷才一千人。

  這場戰鬥得蕩氣回腸,血流成河,包頭佬被打得失魂落魄,阿拉法特·謝赫·帕夏不得不率領殘餘的部隊向“海鎖”堡壘撤退。

  包頭佬不僅僅是彈藥匱乏,主要原因是軍中乏糧,運不來軍糧,士兵們隻領一撮麥粒充饑,都挨著餓呢。

  奧斯曼帝國輸的地方不僅僅在軍工生產,由於大量的人力資源投向軍隊,加上外麵糧援沒有了,包頭佬自身缺乏種糧基因,因此許多土地都撂荒了,收成很差,軍民都餓肚子。

  仗打成這個樣子,包頭佬越打越慘,東南軍經過奧斯曼城市與鄉村,深為裏麵的慘淡光景而震驚。

  當包頭佬小孩子伸出骨瘦如柴的小手向他們乞討時,士兵們默默地將配給的糖果和餅幹分給他們吃!

  雖然敵對,但我們是人,是人!

  相反,東南國越打越強,根本不象是窮兵黷武的樣子,這作不了假,回去探親的官兵看到家鄉那是馬照跑,舞照跳,歌舞升平,生活水平年年見長,根本不象處於戰時,都深深地為自家老大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