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8-31 00:17      字數:2287
  當大明子民們沉浸在和平的陽光中,東南國則炮聲正隆!

  東南國動用了超過五十萬人馬的兵力,包括民夫則達到了六十萬人,沿海向著伊斯坦布爾推進。

  他們裝備精良,大炮火槍及糧秣均及充實,又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用奧斯曼人自己的話來說“彼等鐵甲豬,沿途殺戮一切,將奧斯曼精銳的近衛騎兵、克什米爾弓騎兵、土庫曼部落騎兵、西帕希騎兵、耶尼色裏火槍兵、阿紮普步兵、圖菲克西火槍手等,均掃蕩無遺!”

  “豬”是奧斯曼人罵人的話,奧斯曼人對東南軍是又恨又怕,他們那打得歐洲大公閉門不出的各路精銳部隊,那悍不畏死,以“你有槍膛,我有胸膛”那一套在東南軍麵前根本不夠班。

  由於有艦隊掩護,東南軍的補給相當有力,因此他們的進軍是步兵打頭,以強大的步兵方陣粉碎一切敵人,再以騎兵去擴大戰果。

  想想吧!

  大漢李陵五千人,給他們充足的箭枝,他們力敵八萬凶殘的匈奴兵,要不是箭盡,匈奴兵都無法取勝。

  現在過四十萬的東南國火槍兵,沒有彈藥匱乏的問題,在野戰中他們打得任何包頭佬屍橫遍野,無法可擋!

  殺得敵人多,死得自己少,到後來包頭佬望而生畏,根本不敢上前搦戰,以致於東南軍中某個將軍在奪取某地後,狂妄自大地向總參謀長戴維先生報告道“或許是我瘋了,看來包頭佬已無意抵抗,至少在本地是如此!”

  戴維先生回複,諷刺他道“把‘瘋了’後麵的字全部刪掉!”

  東南軍中瘋了的將軍比比皆是,他們奮勇當先,包頭佬敬畏地給出了對東南軍的褒義詞“牆軍!”

  如牆而入,方陣有如長城牢不可破,似銅牆鐵壁般堅不可摧!

  這是中國的萬裏長城搬到了安托利亞!

  野戰不是對手,守城更是悲摧,包頭佬在報給伊斯坦布爾的呈文中所吹噓的所謂“堅城”,都在明軍前麵不堪一擊。

  明軍使用了一門門口徑達到以上的“伊城大炮”,炮彈威力巨大,把一座座城的城牆給摧毀,硬生生地炸塌!

  “伊城大炮”的怒吼聲震撼了奧斯曼人的“龍興之地”安托利亞(即小亞細亞),奧斯曼人不禁想起了當年用烏爾班大炮擊毀君士坦丁堡的舊事,不由地道“這是報應啊!”

  就算遇到“伊城大炮”搞不定的真正的堅城,包頭佬也難以守得住,因為漢人是守城的祖師爺級的人物,對於守城與攻城,他們什麽都清楚!

  又人多勢眾,一天就能夠搭建起高過敵城的土山,然後包頭佬的麻煩來臨,在城牆上根本站不直腰。

  東南軍狙擊手異常猖獗,見到包頭佬就狙,絲毫不在意浪費子彈。

  連城牆都站不直腰,還能怎麽守!

  可怕是是東南軍的諸火力配合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攻城時的炮擊、炸彈轟擊、投石車攻擊一停頓,步兵就上來了,讓包頭佬應接不暇。

  有時東南軍步兵佯攻,當包頭佬在城牆頭嚴陣以待時,落到他們頭頂的是無數的炸彈、火油彈和毒氣彈以及弓箭。

  沒錯,弓箭,在東南軍中居然出現了蒙古騎兵序列,二個蒙古騎兵師參戰,他們發射了無窮無盡的弓箭,把城頭射成刺蝟!

  這樣生猛的攻擊下,沒有人不中箭的。

  無論是明軍的子彈、弓箭和炸彈都有“毒”,鉛毒入體,無藥可治,就在高燒和流口水失去了生命。

  這樣的敵人,就是神一樣的敵人!

  包頭佬被打怕了,對東南軍的畏懼是與日俱增,在社會上流傳著種種不利的流言。

  大維齊爾艾西木·帕夏對帝國發布了總動員令,要求歲到歲的帝國子民都有義務,在五天之內到征兵處報到,特別是命令中專門寫的“各地方官員必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喜氣洋洋,敲鑼打鼓,鼓舞民眾參軍的熱情,不得垂頭喪氣,或者無視動員命令。”

  這一條就是針對社會上的沮喪氣氛,可是糟糕的局麵豈是一紙命令就能夠解決的!

  之前連年的戰爭讓民眾和基層官員再清楚不過戰爭的苦難了,安托利亞西部的一位官員在自己的日記裏寫到“大夥垂頭喪氣,心神不寧,焦躁不已。

  他們一批批聚集在廣場,仿佛最終審判日來臨了一樣,有的人策劃逃跑,可是向哪裏跑呢?有的想躲,但是也無處可藏,聽聞東方來的異教徒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這令我們更加害怕,似乎預示著未來會有一場腥風血雨,吞噬我們辛勤耕耘的良田和龜裂的荒地。”

  這可是安托利亞,龍興之地!

  士氣都那麽低落,民眾參戰熱情極低的情況發生了。

  要知道,以前包頭佬向白皮進攻,屢有斬獲,民眾如中國戰國時期的秦人聞戰而喜,枕戈待旦,想的是搶上一把。

  如今的包頭佬意興索然,在特拉布宗(土耳其東北部港市,臨黑海,該城以財富與美女著稱),即使發布了不登記兵役就要被砍頭的命令,也有許多年輕人躲在家裏。

  在土耳其帝國舊都布爾薩,全市的店鋪都因為征兵而歇業。

  在伊斯坦布爾,新兵們愁眉苦臉的隨著軍樂聲在大街上遊蕩。女人們為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而哭泣不已。

  事實上奧斯曼帝國內部的管理係統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嚴謹,開戰前他們組織了萬人參加軍隊,而整個戰爭之中奧斯曼帝隊也沒有超過萬人,因為逃兵現象屢見不鮮。

  死亡及傷殘的土耳其人達到了二十萬人,受傷者則過三十萬人,相比之下,東南軍的死傷不到十萬人,可見土耳其人戰鬥力之遜色,打到後來,逃亡者日甚。

  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在年比年下降了%,他們向白皮的借貸甚至爆發了財政危機,導致帝國經濟狀態一度陷入癱瘓,讓皇太後不得不賣掉自己的首飾,向全體民眾募捐,好不容易才能夠籌集到一筆資金把這場戰爭打下去。

  他們失去了太多的土地,沒有了埃及穀庫的支持,整個帝國都陷入了饑饉。

  把希臘割讓出去,沒有了那裏的銀礦收入。

  原本凶狠的北非海盜也不再參與帝國的軍事行動。

  兩河流域的部族盡數獨立!

  如今的奧斯曼帝國既沒錢,也沒軍火,人越打越少,陷入了泥坑中難以自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