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8-14 00:15      字數:2395
  第二天,當嘎勒丹拜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他的腦袋一陣陣地隱隱作疼,好像裏麵有一千匹草泥馬奔騰而過似的,咽喉也是火辣辣地疼。這令他的思維依舊還是處於半停滯狀態,迷迷糊糊睜開眼望上望,看到的是出乎意料的白色蚊帳,而不是熟悉的帳篷頂。

  過了好半天才稍微回過神來,明白過來他不在自家的帳蓬裏,在大明轄下的烏魯木齊城的賓館裏。

  他坐了起來,鼻子聞到的是陣陣清新的香味,那是床鋪上枕頭與被子泛發出來的味道,是用香皂洗過的,還有屋內那些精致的家具,明人的東西就是好!

  起來後,他的仆人聽到動靜,趕快進來侍候他,問他穿什麽?

  有酒店送來的嶄新的衣服,倒不是內地的長袖袍子,而是東南國式的襯衣與褲子,穿起來簡單很精神,他在昨天進城時見到許多民眾都是這樣穿著。

  嘎勒丹拜想想後,穿上了明式衣服,而不是他以前的袍子。

  出到屋外,隻覺得頭還在疼。

  昨天的飲宴實在是那些軍官們太熱情了,從中午吃喝到了晚上,酒沒斷過,菜沒停過,直落!

  也不知道喝了多少,但確實痛快,以前哪有這樣的享受!

  屋外有一個小花園,花卉和盆栽修得整整齊齊,中間的亭子裏正坐著兄弟察罕,他也穿著明式的衣服!

  見到嘎勒丹拜,察罕招呼道:“一起來坐坐吧!”

  嘎勒丹拜過去一看,見亭內有石凳石桌,桌上擺著茶具,他坐下後,察罕為他倒茶。

  嘎勒丹拜端起茶杯,那是其質如玉,其薄如紙,正是上等的景德鎮瓷器。

  喝茶,見茶湯金黃發亮,喝起來甘洌可口,遠比以前喝的茶要好得多,他不禁連喝了幾杯,正好解渴。

  品著茶,嘎勒丹拜搖頭晃腦地道:“漢人的東西就是好!老天爺,我要我的侯爵府也是這樣的裝修!”

  “以前得拿命來換,現在倒好,隻要歸順,就什麽都有了!”察罕感慨地道:“早知如此,還打生打死做什麽?”

  “不然!”嘎勒丹拜說道:“你要是以前去投降,隻怕死無葬身之地!”

  他的大拇指上翹,指指天道:“因為這位老大沒降臨!”

  察罕點頭道:“你說得對極了!”

  他們不傻,清楚到明軍為什麽這麽好的脾氣全因為他們有個不一樣的老大。

  否則以明軍這麽強的軍火,那些將軍想和平,士兵們都不會答應!

  四顧無人,嘎勒丹拜說道:“這次我們應該會好運吧?”

  “如果象楊將軍和李將軍這樣的人欺騙我們,那我也認了!”察罕說道。

  “他們比大明的文官要可靠,我相信他們!他們是好漢!”嘎勒丹拜說道。

  “沒錯!”察罕讚同道,他突發奇想道:“你說我們要是與城外的人裏應外合,破了此城,如何?”

  “你破不了這座城!”嘎勒丹拜悶聲道:“你沒有看到這座城的人都背著什麽!”

  槍,他們都背著火槍,昨天進城時嘎勒丹拜和察罕見到背槍的漢人比比皆是,舉城皆兵。

  既然破不了城,那麽與漢人的合作就很有必要了。

  “你打算今後怎麽樣,在侯爵府內喝酒?”嘎勒丹拜問道。

  “打仗,打葉爾羌人去!”察罕微笑道:“難不成我們去種地?”

  雖然他是漠西蒙古中的好好先生,但不代表他不會殺人!

  ……

  嘎勒丹拜和察罕進烏魯木齊城走了一遭又出來,很快地,越來越多的蒙古人進入了烏魯木齊,他們參觀、做買賣,購銷兩旺,讓城內的商品供不應求。

  這回拿到的可是第一手的商品,質量很好,結果以前的商人們都挨罵了。

  明軍積極履約,派人到各個部族點數,為各個部族準備了冊封的印章和詔書,請他們進了烏魯木齊辦手續,然後奉上大箱大箱的銀元!

  銀元到手什麽都好說,部族首領們交出了他們的騎兵。

  草原騎兵進行整編,有五萬人加入了明軍的序列中,嘎勒丹拜和察罕如願以償,都成為了明將。

  漠西蒙古人可算是認清了形勢,他們尤其是上層人物,積極地參軍,為了成為明軍而爭吵,差點打起來!

  通過比試騎射而參軍,積極性讓明軍軍官們都大為驚訝。

  “他們積極學習漢語!”一位漢語教師振奮地說道:“很多人來的時候都是馬隊到來的。”

  來學習的是首領!

  首領們學習漢語,用漢語來說話,他們壟斷了漢語先生,牧民的普羅大眾想學漢語得等內地送來更多的先生!

  “他們還積極參加學習班……”明軍裏的一個政治軍官說道。

  這學習班不是白上的,上了這種學習班,就準備當官,大明的官員!

  楊璟新去視察新開設的一間學校,欣然地看到了那些首領們熱烈地擁護大明的場麵,一些首領的覺悟之高,進步之快令他讚賞不已。

  老的是這樣,少的更不用說,那些到烏魯木齊城內還不到一個月的首領們的孩子們許多人就漢化了!

  他們衣食住行都漢化了,都象漢人的打扮,許多人平時說的都是漢語,以致於他們的先生說“你們的下一代,要進學校學習蒙語了!”

  “教育是最能改變一個人,它的力量勝過了金錢與大炮!”楊璟新說道。

  漠西蒙古絕沒有白白的歸順,單是人命,就值了!

  明軍派出了醫療隊下鄉冶病,免費送藥!

  在以前,牧民們得病後往往隻能搞迷信等死。

  軍醫一來,雖不能說是藥到病除,但救回了許多牧民的命。

  一些精明的牧民搶著與漢人做生意,快人一籌,結果就賺到不少銀元。

  也有不少牧民進城打工,賺取銀元!

  隨著大明新移民的到來,建立更多的移民城市,依托這些城市,積極地發展經濟。

  天山北路是好地方!

  天山以北的準噶爾盆地,地形向西北開口,未完全封閉,從而使得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和來自北冰洋的氣流,能夠順著山口進入,向南碰到天山北坡抬升,從而形成地形雨,產生降水。而天山以南的塔裏木盆地,被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包圍,地形封閉,水汽難以進入,降水稀少,也就不能滿足森林的生長了。

  巍峨的天山山脈東西綿延數千裏,高聳的山峰林立,其北坡眾山的半山處往往遍布森林,半山之下是茂密的草場,平地上河流匯集,可以種地!

  有了精通種植技術的漢人農民的到來,還有了銀元資本的注入,加上漠西蒙古人相當配合,在天山北路的經濟迅速地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