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7-14 00:54      字數:2201
  破城很多方法,這麽短時間內,目前看來隻能是蠻力強攻,無腦破城。

  大家的臉色陰鬱,上戰陣拚殺都算不得恐怖,攻城才是噩夢。

  都很明白無腦爬牆,還有個更形象的術語叫“蟻附”。

  士兵們一個個爬在雲梯上,就象一隻隻的螞蟻上樹一般,然後遭遇城上敵人的箭射、槍擊、檑石木炮、瓶灰金汁(就是糞水)的攻擊,諸容分呈。

  一盆沸油潑下來,象不象人類用熱水來澆螞蟻?

  又或者淋火油下去,點燃了象不象火燒螞蟻?

  還有最新加入戰爭的火藥炸彈,炸得士兵慘嚎著倒下。

  可是不蟻附攻城,看來也沒什麽好辦法做得到十天破城啊。

  問題是即使蟻附攻城,也不一定能夠在十天內攻下此城。

  蓋因城內人多物資多,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一定會拚命抵擋。

  十天破城,難呐!

  而且蟻附攻城,死傷慘重,將來大家寫信將會寫到手軟!

  寫信---軍官有責任給陣亡士兵寫信,而高級官員也有此任務,負責給立大功被追認的士兵寫信。

  這是一個沉重的責任,誰也不想寫信。

  大家細忖破城之策,開始討論,說出種種辦法,想盡可能做到兩全其美,既殺敵我們又損失小一些。

  第一種就是蟻附攻城,是不得已的辦法,留著先。

  第二種是炸城、挖地道,方法雖笨,也要保留。

  到於高價收買敵人,威懾敵人,目前難辦,

  還有圍點打援,讓城裏人餓死,扯遠了!

  ……

  談來談去,還真的沒有什麽好辦法,真要是蟻附攻城,大家心中不甘哪!

  這時張鼐發言了,鼐的拚音為nai,大鼎的意思,為李自成從孩兒兵中提撥,收為義子,屢立戰功,在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參與巴西、魚腹山突圍,李自成打剩五十騎,張鼐是其中之一,可見他的能耐與運氣!

  後來在西安封義侯,軍中稱為“小張侯”,自成兵敗死難,張鼐隨李過、高一功等投奔新明。

  他一直在新明地界鎮守,顏常武大規模攻擊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就把他給調來了。

  眼下他拿出了一本口袋書,給諸將念了一段故事。

  所謂的口袋書是近些年來中國讀書風氣大盛,能夠印製小書本,不過巴掌大,放進衣服口袋裏,是為口袋書。

  聽他念道:孔明傳令曰:“每軍衣襟一幅,包土一包。無者立斬。”眾軍亦不知其意,隻得依令預備。孔明又傳令曰:“諸軍包土,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賞。”眾軍聞令,皆包淨土,飛奔城下。孔明令積土為蹬道,先上城者為頭功。於是蜀兵十餘萬,並降兵萬餘,將所包之土,一齊棄於城下。一霎時,積土成山,接連城上。一聲暗號,蜀兵皆上城。

  哦哦,他念的可是諸葛亮七擒孟達中的一段。

  不過,中國人西征,已經用過了這一喬段。

  張鼐提議道:“我們中國人叫做基建狂魔,我們就發揮狂魔特色,我們人多,建議建立多座土山,一路平堆過去,與敵人硬碰硬!”

  祖可法則反駁道:“先建立土山,居高臨下,攻擊敵人,使用雲梯,連攻五天,再用土山,堆到城下,直接上城!”

  大家都是老手,會意地點頭。

  如果直接堆土山,很可能大家兩敗俱傷。

  祖可法的方法更穩妥,先前五天是個鋪墊,是疲敵之計,挫敵銳氣,持續給敵人放血、泄氣。

  然後立起土山,一鼓可下也!

  既然有了章程,諸軍官將它完善,然後報到行在。

  很快就得了一個準字,於是三軍緊急行動起來。

  之前已經把城外護城河給填平了,還築起長圍,深溝厚壘將城池圍困起來。

  參戰的軍隊達到二十四萬,還有六萬的民工,總共三十萬在下午開始一擁而上,看得城上包頭佬頭皮發麻。

  他們看到了中國人在三麵城牆大規模地修築土山十八座!

  讓他們驚恐萬分的是這些土山以極速成長,中國人以肩扛、車運的方式,讓土山飛一般地變大變高。

  近城百米,“他們在我們的射程範圍內!”軍官向帕夏稟報道。

  換言之包頭佬也在中國人的射程內。

  包頭佬線膛槍狙擊對方,試圖阻滯土山的成長。

  打中了中國人,打倒了中國人,但是中國人根本不在乎。

  就象中國巨炮打擊城防出一個個的大洞,包頭佬修補,遭遇中國人的遠狙,包頭佬不在乎,中國人又豈會在乎!

  因為十天就要破城!

  軍官們悉數下到部隊,作了中國特色的總動員,今上要求十天內破城,那麽就一定要辦得到,絕不能給軍旗蒙羞。

  那麽就幹吧,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

  當然中國人也不會讓敵人猖獗,進行了反狙擊,敵人一開槍,我方線膛槍馬上回敬。

  大炮也不停地轟擊城防,尤其是使用了巨炮去打棱堡。

  棱堡的威脅不小,使用巨炮去砸爛它們。

  打不中也沒關係,炮彈會落進城內,一樣能破壞城市、人心。

  不僅如此,三個軍長還請了海軍幫忙,提升艦炮的dps,集中火力砸城。

  刹那間,中國人的火力提升了!

  而包頭佬也作了激烈的還擊,以前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包頭佬舍不得開炮,如今用一炮打一人的方式,也毫不吝嗇地揮霍。

  “再不打,就怕沒有機會了!”巴貝爾帕夏當機立斷地道。

  萬一以後沒有了彈藥,則是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論起巴貝爾帕夏也是有點本事的,他猜出了蘇丹大軍正在來援,因此中國人一反常態而猛烈攻城,因此巴貝爾帕夏向軍民們道:“堅持住十天,蘇丹陛下的援兵必到!”

  因此包頭佬士氣有了小幅提升,打起來更帶勁了。

  狙擊與反狙擊,破壞與反破壞,雙方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迸出了無數的血花!

  中國人付出了死傷二千餘人的代價,換來的是第二天十八座高逾城牆的土山象十八尊巨獸般虎視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