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9節 剃須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6-11 12:21      字數:2348
  西雷斯馬心想事成,第二天一早,太陽照常升起,金霞滿天,正是一個大睛天,合適作案!

  要說到奧斯曼人有多麽地腐朽,把他們國內海道偵察得一清二楚的領航員們晚上都行船,把艦隊平安帶到了克孜勒群島海域。

  領航員以前是冒充民船的船員來跑船,遇到奧斯曼人的檢查,隻要給錢都放行了。你都不知道領航員們在這條重要的水道來去過多少趟,才能夠在晚上行船,把艦隊一點不差地帶到了目的地。

  克孜勒群島位於馬爾馬拉海的東北麵,島子不大,由於地勢險要,奧斯曼人有駐軍三百人,設有一個兵營和十數條撓槳船。

  “他們沒有火炮!”西雷斯馬喝令道:“圍上去!”

  看到中國人那麽多軍艦圍過來,當地駐軍長官臉都唬白了!

  打是打不過的,可逃的話,奧斯曼帝國現在是百足之蟲,還能夠有效地控製國內,軍紀得到執行,能逃到哪裏去!

  更可怕的是由於中國人的進犯,引起了伊斯坦布爾政權的極大憤怒,下達的命令是“守土有責”,即人在地在,人亡地失!

  於是當地駐軍就與中國人展開了一場戰鬥,說起來奧斯曼人不可謂不努力,但守島士兵能有多精銳,但凡有點門路的早就跑路了,留下的都是劣兵,訓練水平低劣,裝備差,且小島乃彈丸之地,無力抗拒大軍,且根本沒有機動回旋的餘地。

  在武裝到牙齒的中國人的麵前,駐軍完全不是對手。

  中國人出動的是陸戰隊六百人,以碾壓之勢向前推進,遠戰用線膛線和輕型炮,近戰則是滑膛槍、筒子與炸彈,射擊準確,如牆而入,將奧斯曼人打得潰不成軍,不到一個小時就衝垮了他們的防線,軍官們戰死,二百餘人投降,而中國人隻傷了二個人!

  擊潰了敵軍,中國人不為已甚,不殺俘虜,隻是按西雷斯馬的指示安排人手,將他們的大胡子全給剃了!

  剃胡子?

  在土耳其人乃至於整個中東地區,濃密的胡須是男子氣概和力量的象征,曰:“沒有胡子的男人,等於沒有尾巴的貓!”

  可見,土耳其人與中東人是多麽地看中胡子,他們有蓄胡子的傳統,尤其在土耳其人中流行一種彎刀形狀的胡子,他們相信濃密和粗壯的“彎刀胡”,能讓敵人聞風喪膽。

  不僅在土耳其人和中東地區看中胡子,世界各地的男人亦看中胡子,如成吉思汗曾派三個使節出使花刺子模,遭遇正使被斬,二個副使被剃了胡子。

  不過是被剃了胡子,兩個副使卻覺得是奇恥大辱,向成吉思汗請罪,不敢來見成吉思汗,通情達理的成吉思汗說可以等胡子長齊來再來見他!

  中國人也看重胡子,來由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直到顏常武的東南軍雄起,由於東南亞天氣炎熱不可留長頭發,加上軍人療傷的需要,先是東南軍流行起板寸頭,接著東南國男人也流行起板寸頭,在這個過程中把胡子也一並給解決了,從此東南軍的軍製要求剃胡子,以展現出軍隊陽光清新的精神風貌。

  至於用胡子來展示男人氣概?

  看過咱家的軍火庫,再見識一下咱家的戰列艦編隊,就知道咱們中國男人有沒有力量!

  各位,時代變了!

  現在講究的是氣少鋼多,而不是氣多鋼少!

  顏常武正是用這一點說服了軍人們不再用自己的胡子來展示男人氣概,可天底下就中國男人一家這樣對待胡子。

  現場一片狼藉,看到那些被剃掉胡子的家夥們或心灰意懶或憤怒噴火的樣子,還有地上躺著幾具抗拒胡子被剃導致被殺的屍體,始作俑者的中國人幸災樂禍地道:“嘿嘿,剃個胡子有啥大不了的,你們就象挨閹的豬一樣,真是少見多怪!”

  說話的人是個翻譯,用的是土耳其語說話,他想羞辱那些土耳其人,沒想到話音剛落,一個胡子被剃了一半的土耳其人向他惡狠狠地撲來,把他撞倒,壓在了他身上,雙手就象鐵鉗般地猛扼而下!

  場麵一時間大亂,盡管有幾個中國人去阻攔那個陰陽須的土耳其人,七手八腳地想把他從翻譯的身上拖走,可是那個陰陽須土耳其人爆發出驚人的力量,無論多少人都拖不動他,扼得翻譯雙眼翻白,眼看著就要一命嗚呼!

  就要這要命的當兒,一位士官手持一枝火槍趕到,立個弓箭步,向著陰陽須土耳其人來了個刺殺動作,給他一個透心涼!

  殺!

  槍刺從陰陽須土耳其人背後進胸前出,士官再用力一抽,土耳其人大聲地噴出一口氣,立仆。

  被解救出來的翻譯官臉漲得通紅,倒在地上幹嘔,招致沒心沒肺的戰友們的無情嘲笑與奚落道:“嗬嗬嗬,快來看哪,猴子屁股臉(紅的)翻死魚眼(白的)!”

  來了這一遭,中國人就很警惕了,動手前先綁了俘虜,就再沒發生這樣的事情,順利地將其餘包頭佬的胡子給剃個精光!

  他們擄掠克孜勒群島的主要大島,按照長官指示是劫富濟窮,看誰的房子最大最漂亮的,就圍上去,搶走金銀財富,然後開倉分糧,分派物資給窮人,將運不走的牲畜分給窮人。

  當然,少不得把那些富人家裏的男人全給剃掉胡子!

  在克孜勒收獲不多,那裏太窮了,不到一千個銀幣,他們又趕往下一個目標:馬爾馬拉群島。

  馬爾馬拉海中最大的馬爾馬拉島在西南麵,與卡珀達厄半島相望,自古就開采大理石、花崗岩和石板而出名。

  這裏的建築物比克孜勒島要氣派得多,而且奇特的是與北方瑞典城鎮的品格幾乎沒有兩樣,當然,除了高聳著的白色的宣禮塔之外。每座房屋都有與北歐民居相同的紅色尖頂,帶有小花園。它們樣式古老,色調陰暗,門上有木結構的陽台,漆成紅色,窗子懸在牆外,蠻有品味的嘛。

  不說廢話,搶灘登陸,與島上的五百駐軍開戰。

  同樣的是不堪一擊,說起來包頭佬不乏勇氣,他們敢與和中國人對戰,以“你有槍膛我有胸膛”的大無畏精神去進攻人數更多,裝備更精良的中國人,但中國人技高一籌,將他們擊潰,即時動手,把俘虜的胡子給剃個精光。

  這麽著,又剃掉了三百餘人的胡子,接著擄掠地方,搶到了上萬個銀幣,還剃掉了二百名包頭佬的胡子。

  中國人放走了他們,任由他們去報信,這下,奧斯曼海軍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