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4-21 12:26      字數:2217
  “老頭子,你說將來要留我鎮守西藏,然後你去外麵花天酒地,給我再找小媽?楊璟新憤憤不平地道。

  楊璟新變了語氣,事到如今,他已經看出了楊展的險惡用心,待到收藏後,留他楊璟新去鎮守西藏,在雪山之巔收心養性,而楊展則放飛自我,要不去打新疆,要不去青海,都是大概率的事情,或者回西亞去肝包頭佬,過上日夜有人殺,刀頭舔血,無比精彩的生活!

  “怎麽,你有意見?楊展也斜著眼睛看兒子,一個字一個字地問道:“楊-少-將?

  楊璟新搖搖頭,無精打采地道:“不敢有意見!

  “那你會怎麽做?楊展追問道。

  “保證完成任務!楊璟新雙腿一並,挺胸就無可奈何地道。

  “行了,行了,不要哭喪著個臉,做父親的不可能害兒子的!楊展教訓他道:“你不想想,我們父子收藏,立下多大的功勞?

  “兩中華軍功中外戰、開疆拓土的功勞最大,西藏的地方很大,我們的功勞可進淩煙閣!楊璟新似乎有點明白,低聲道。

  “那就是了!楊展說道:“如果我們繼續肝,把青海收了,再打新疆,我們兩父子的功勞大到我可以封公爵,你封侯爵,想想看,一門兩個世襲的爵位,朝廷會如何顧忌我們?掌權的可是皇太孫,而不是今上!

  要是顏常武在朝,他根本不怕誰的功勞大,因為他本身是武功蓋世,殺人無數,無人可及,但這裏是新明而不是東南國!

  楊展是過來人,很清楚前明的朝廷是如何的自相矛盾,既要用到武將又防著武將,新明還好一點,在楊展的心目中,要是東南王不在位的話,就一葉知秋,楊家就得早作打算了。

  “薑還是老的辣!楊璟新頭腦清醒過來,連連點頭道:“對,對,對,我守西藏!

  他關心地道:“我不在的時候,父親你得多加保重!

  楊展謔道:“現在我不是老頭子了?

  楊璟新毫不臉紅地道:“家有一老,就是一寶嘛!

  楊展冷哼一聲,讓親兵把外麵的貴客領進來。

  五人自外魚貫而入,形狀各異,看他們的樣子都是有文化的人,楊展給楊璟新道:“五位大人是戶部派來的經濟學家,擅長發展農工商的經濟業務,小子你得好好跟他們學學!

  於是楊璟新給五人見禮,按送來的名單上的姓名客氣地稱呼他們為某某老師。

  五名經濟學家隨軍入藏,他們擅長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地方經濟,隻要經濟發展起來,朝廷對於地方就有更大的控製力,所以他們的作用非常大。

  楊展揮揮手,楊璟新將五專家帶走去找參謀長陳石星,互相介紹後,六人熱烈地討論起經濟學來,楊璟新聽得毫無興趣,走了神。

  還沒進拉薩,他已經想以後的戰鬥了!

  青藏不分家,既得西藏,青海肯定要收取的。

  至於新疆,跑不掉。

  統統跑不掉,三大地區是中華龍脈所在,為中華千秋萬代之計,一定會將它們納進版圖。

  這可是今上說的,所以仗還有得打。

  可惜自己要在雪山上吹冷風,至少要過三五年才能出來,他不能再讓楊展經受更多的風霜,方為孝道。

  、話說回來,

  陳石星與五專家討論出了結果,專家們肯定了陳石星的規劃,同時作了三點補充,一是要增加農作物的品種,包括玉米、豆類與油菜,以增加田地的產生率和利用率,如玉米比較高產,土豆耐寒,油菜的油菜籽能夠榨油,所謂馬無夜草不肥,人不吃油就得瘦!

  楊展不解地道:“很多藏人放牧為生,他們吃肉,肉裏不乏油脂啊。

  見陳石星與五專家一起瞪著他,楊璟新即時反應過來,不由地老臉一紅,即時自嘲道:“我是晉惠帝的弟子!

  楊璟新的說話很得體,他如果說他是晉惠帝第二,那他就完蛋了,足以告他一個不臣之心。

  晉惠帝司馬衷,有人向他報告說民間有饑荒,老百姓沒飯吃,晉惠帝說“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老百姓沒飯吃的話,幹嘛不吃肉粥呢。

  要說到今上顏常武,確實是萬家生佛,老百姓吃什麽,他最關心,所以他的專家團確實是專家而不是磚家,他們想的是用最小的成本,使得民眾能夠吃上油。

  天底下大部分的人吃不上肉,兩中華民眾的狀況好了許多,而藏人不容樂觀,楊璟新過路,看到大部分的藏人都是衣衫襤褸,臉有菜色。

  至於放牧,放的多是地主老財的牲畜,肉與他們有什麽相關?

  就是那句話:“遍身羅琦者,不是養蠶人

  楊璟新強打精神,聽專家們一一道來,事情已經很清楚,他很有可能呆在西藏數年,不找點事情幹幹,他會瘋掉的,現在就是學習的大好時機,拿昌都練手,將來施行西藏。

  專家們提議要改善當地環境,投資基建,建設商業街,還有開發民族手工業品。

  一位姓陳的專家人從一個大袋子裏拿出數件物品說道:“這些卡墊、氆氌、地毯、腰刀、民族服裝、玉器、金銀首飾等等,都是可以考慮輸出的,隻要能夠到達成都,則我們的物流可以把它們送到長三角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近年來,那裏的消費旺盛,工藝做得好,別致的東西不怕沒有銷路!

  “好,好好!楊璟新看著他們完成了他們的開發方案,由可靠的參謀長從各部隊裏選擇合適的人員開展工作。

  然後,他發現再完善的開發方案,即使有雄厚的財力支援,以及具備了一定的物力資源---比方說,到達昌都的明軍輜重裏帶了不少的銀元,還有玉米、油菜、土豆等的種子或者種苗,竟是無用。

  你想給他們增加收入,雇傭他們來開辟田地,然而找不到藏人來開工。

  升米恩鬥米仇,不會直接發錢,明軍貼出告示,說要開墾某處為田,招聘民工,一天工錢一百銅子,即0.1貫錢,錢不少,長期幹下去一年就有36貫錢,而內地城市的打工者也是二十多貫錢而已的年薪。

  再有,願意為明軍做事的,就

  結果招工處門可羅雀,一個人也沒上門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