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下裏巴人的命脈
作者:魚年無鉤      更新:2021-10-16 09:15      字數:2243
  韓通攙扶著奶奶在人群中緩步而行,腦海裏全是那個漂亮姑娘的影子。

  韓通暗自思量:“可惜,匆匆忙忙中沒來得及問她的名字?家住哪裏?”

  其實,姑娘也思緒紛飛,和韓通的想法大同小異,“他是什麽人?一雙眼睛雖然清澈,卻充滿憂鬱,他年紀輕輕曆經過什麽苦難嗎?”

  這對年青人的心裏都埋先不少問號。

  韓通陪姥姥買上雞回到小區門口,一個聲音傳來:“磨剪子嘞——戧菜刀!”

  這種耳熟能詳的聲音,在以前的平房院子裏經常聽到。

  這些勞動者走街串巷,發出極具韻味的吆喝,必然會吸引家庭主婦磨剪子戧菜刀,在孩子的記憶裏刻下抹不去的回憶。

  今天,韓通覺得在高樓周圍,磨剪子嘞——戧菜刀的吆喝,沒有在四合院裏聽著舒服。

  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大伯、大嬸、姑姑、姑父等都置辦了新衣服。

  韓通用自己的助學金偷偷給爺爺奶奶買了好吃的糕點。

  臘月二十,韓通登上了去陽關縣的汽車。

  下了車,韓通先去看望姑姑和姑父。

  韓通的到來,令姑姑姑父心花怒放。

  轉眼間,韓通都是大小夥子了,牛蛋、牛肚早已大學畢業在外地就業,一年半載才來一趟。

  姑姑把家裏的好吃喝都端了出來,韓通打趣道:“姑姑,我又不是牛,吃不了那麽多!”

  “韓通,你好不容易來一趟,姑姑和姑父不能虧待你哩。農村的吃喝沒有城裏的精細,你不要嫌棄啊!”

  “姑姑、姑父,我從不挑三揀四,見什麽吃什麽,我吃的夠多了。”

  韓通給姑姑姑父講述他在XN司機學校的故事。兩口子聽得樂不可支。

  翌日,姑父開上手扶拖拉機,送韓通去嶽父嶽母家。

  五個小時後,韓通走進爺爺奶奶家。

  兩位老人、大伯、大嬸欣喜的語無倫次。

  爺爺奶奶一左一,緊拉孫子的手,眉開眼笑,問這問那。

  韓通把在XN司機學校的奇聞異事講給爺爺奶奶他們聽,家裏歡聲笑不斷。

  “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

  這是韓通小時候和麥苗、麥香最愛唱的兒歌,回憶起來還那麽的溫馨和甜蜜。

  如今,麥苗、麥香中轉畢業,雙雙在甘肅工作。年三十才能回來。

  爺爺奶奶的的身體大不如前,令韓通心裏有些難受。

  他把糕點拿出來,請爺爺奶奶品嚐:“爺爺奶奶,這是孫兒用獎學金買的,你們多吃點兒!”

  兩位老人,頻頻點頭,品嚐著孫兒孝敬的糕點,眼裏泛起了淚花兒。

  臘月二十三到了,韓通強迫爺爺奶奶休息,他在大伯和大嬸兒的指導下,掃房子、擦玻璃,一顆刻也不閑著。

  灶爺是一家之主。天麻麻黑,家家戶戶送灶爺。

  灶台被打掃的幹幹淨淨,供奉著灶幹糧、糖果、糕點。

  韓順山取下舊灶神像,換上新灶神像,點燃三炷香,恭恭敬敬插進香爐裏。

  他帶領一家人跪在灶台前,念道:“今天兒是臘月二十三,感恩‘灶神’護佑韓家平安吉祥。請‘人間監察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俺全家恭送‘東廚司命主’上西天!三叩首!”

  送完灶爺才能吃飯。

  爺爺奶奶心疼地問:“韓通,今天累壞了吧?晚上早些睡!”

  “爺爺奶奶,我不一點兒都不累。我幹點兒活算是替我爸爸媽媽盡點兒孝。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沒多少機會來看望你們。”

  “韓通,你爸爸媽媽是公家人,端吃公碗、吃公家飯,身不由己。你爸爸媽媽把工作幹好就是最大的孝!”

  韓通想不到爺爺奶奶對兒子兒媳婦的工作有這樣樸實無華的認識,怪不得爸爸能成為全國勞模。

  “爺爺奶奶,你們真偉大!孫兒受益無匪淺。”

  “孫兒,爺爺奶奶是農民,不懂啥子大道理,人活一輩子,得老老實實做人,不敢虧心哩!”

  韓通耳聞爺爺奶奶的話語,內心極不平靜。

  這一夜韓通失眠了,耳聞爺爺奶奶輕微的鼾聲,他終於悟出:“這就是中國農民的高尚品德,就是他們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

  隻有貼近他們的心靈,方能體會到這種與生俱來,不為人知的偉大。

  我太幸運了,我能成為韓家的子孫,的確是上天對我的眷顧啊!”

  臘月二十八晚上,韓通親手點亮四盞大紅燈籠,跟隨爺爺奶奶、大伯、大嬸兒去祭祖。

  山坡上到處是紅彤彤的燈籠,家家戶戶都去祭祖,仿佛人間的光亮都集中子上了傑村,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肅穆蕩漾在祖國的一隅。

  走進韓家祖墳,韓通規規矩矩把四盞燈籠插在墳墓的四個角,聽爺爺發話。

  大伯跪在地上,燃起一堆大火,爺爺點燃三株香插在墳墓前。

  一家人把吃喝散進火堆裏,點燃紙錢,個個肅穆有加。

  爺爺開始念道:“祖宗在上,受韓順山三拜九叩。孫兒韓通大老遠回來,替父母墓上墳。請收下孩子親手製作的紙錢,你們花個分光,也要保佑韓通平平安安!”

  韓通默念:“媽媽,我來祭奠祖先,爺爺奶奶讓我給您也準備了祭品,一並點燃,祝媽媽在天堂快樂!”

  最後一個儀式是全體叩首,拜別。

  爺爺呼喚:“後人叩拜先祖,不忘勤儉持家,做人清清白白,韓家吉祥如意!”

  隨後的幾天,韓通隨爺爺奶奶走親訪友,又了解和掌握了不上風俗習慣。

  什麽是文化傳承?難道就是一脈相承的古老習俗嗎?

  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就在不忘先輩的紀念活動中。

  文化並非全是高大上的陽春白雪,也有下裏巴人的生命命脈。

  一個民族,若隻顧追求廟堂之高的時尚文化,民族的凝聚力必然殘缺不全。

  中華民族五千年延續不大斷的文明曆史,就在每個犄角旮旯裏繁衍生息。

  普通百姓若不認同與繼承傳統,中華文明或許就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少不了下裏巴人的秉持之舉。

  正月十六,韓通戀戀不舍,告別爺爺奶奶等,返回冀東,依然陶醉在和麥香、麥苗討論中華文明的氛圍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