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擴張 移民與改革(下)
作者:荊南小六      更新:2021-10-22 20:21      字數:2830
  擴張最後,改革第二,移民第一,推動移民工作開展是武定國這次大改革的起手式。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民眾才是駐屯軍的基礎,駐屯軍才是軍製改革的基礎,而軍製改革是對外擴張的保障。所以,飯一口口吃,首先從移民工作開始。

  最先推進的移民反倒是海外移民,這些年大康水師的步調越發的跨的遠了,尤其是探險家的人數,逐年爆發式增長。雖然,這年頭海難事故爆發率還是非常高的,遠洋航海技術也是剛剛起步階段,但是架不住往外淘金的人多啊。

  人們往往會忘記,海上出了十多次海難,連人帶船都被大海吞沒,但是人們往往會記住,誰又發現了一個小島,上麵滿是可以撿的寶貝,香料,甚至寶石之類的。這樣的宣傳之下,出海討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航海技術的不斷發展,成功率也越來越高。

  讓武定國感覺到驚奇的是,居然有航海人已經找到去澳大利亞大陸的航線了,並且還把袋鼠,樹袋熊給抓了不少回來。據航海回來的人說,那片“大陸”上,全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袋鼠,樹袋熊這種小東西,滿地亂竄。

  然而,航海者畢竟是少數,土地相對來說,就非常豐富了。這些年來,越王殿下著力發展航海探險,同時,也不忘記往島上移民。隻不過他的工作和號召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很多人抱著賣身的心態去的,有些寧願在大康餓死,也不打算移民到海外去。

  武定國看了他的移民方略之後,直接點評“步子太大,簡直扯蛋!”,移民這項工作,一開始就全麵鋪開,肯定是不夠的,而且,遠距離的運送,必然會造成人員損失和成本增加,一旦遇上海難,一船的人都沒了,豈不可惜。

  武定國給他做了一個示範,官方組織移民,由遠及近,逐步鋪開。

  首先是移民要收費,是的,外出移民要交錢,哪怕你沒錢,沒關係,可以找錢莊貸款。但是一定要交錢。這樣,就把移民的珍貴性提上來了。

  第二,優先近海島嶼,比如呂鬆,比如印度尼西亞群島地帶。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關鍵是航線穩定,基本上成功率非常高。

  第三,設立移民區駐屯所,官府機構。並且組織民兵,保衛移民安全,同時,加快移民島上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碼頭,房屋,道路等等。

  第四,發動驅逐土著的戰鬥,讓武定國保持著懷柔,跟土著講歸化,講道理,武定國覺得那是一項百年工程,他覺得沒必要這麽麻煩,可以學習一下西方殖民者的做法。當然,絕對不是簡單的屠殺,武定國建議采取雇傭,購買,交換等方式,拿東西,和土著們換土地。當然,土著如果不聽話,搶東西,或者不講信用,那就不能怪大康軍隊用火槍來辦事了。

  在北方,移民工作相對簡單,對於關外移民,由於是在陸地之上,百姓們抗拒的心態要少很多。大多數人是擔心出關以後,生命安全沒有保障。武定國采用逐步向關外建城的模式,每百裏地建一座哨站,這些哨站,可以兼做烽火台的作用。

  建城的話,耗費時間太長,而且人力物力消耗巨大,武定國打算先弄一座,然後慢慢的建立第二座。爭取一年一座城的模式,逐步在關外地區,建立五座大城,聯通哨站,構築一道城市群。

  軍製改革方麵,也有所開展,首先就是拿振武軍做實驗軍隊,順帶著,把沿海剿除倭寇的軍隊,拉過來一起整編。

  首先振武軍,總部移駐廣西,整編軍隊十萬人,其中五萬人駐紮廣西首府南寧,其餘五萬人,分駐各仆從國。比如說安南國,就駐紮了一萬振武軍。

  苗疆地區從振武軍轄區分出來,設立苗疆鎮竿兵團,人數五萬,主要負責雲貴川山區的防務工作。不集中設立總部,五千人一旅,分駐各個要點。

  湘軍團練部隊,正式解散,其中的精銳團隊,進入四川,再加上從各地抽調的軍官、老兵,組建平戎軍,人數五萬,轄製雪區僧兵2萬,第一任統帥,交給了史習焜,他的任務就是訓練好軍隊,對吐蕃發動征服。

  順便說一句,史習焜這家夥,屬於全能型的,好像隻要是打仗,就沒有他不熟悉的。這不,高原地區作戰,他交接完水師工作之後,立馬趕赴川省,隻是帶著一百個人,單槍匹馬進入拉薩,居然用嘴降服了達賴和班禪,還率領了僧兵五千,偷襲擊敗了吐蕃一部,堪稱軍界明星!

  要不是武定國攔著他,估計他連訓練都不打算弄,直接帶著兵馬橫掃吐蕃了。

  另外幾個結義兄弟,楊升留在了東南地區,加入了振武軍序列,他善守,南大門就交給了他。蔣昕這家夥,善於攻擊,尤其是喜歡用騎兵,被武定國給安排到崇捷軍那邊組建新軍去了。

  陸陸續續的,各地也將逐漸抽調精銳,到秦省編練新軍。大部分人和裝備,都在路上,最終形成戰鬥力,估計要一年多左右。

  軍製改革剛剛起了個頭,武將勳貴們就聞出了味道,開始有點不安分了。尤其是常捷軍和武勝軍,這兩支軍隊比較集中,而且也相對戰鬥力強,改革還沒動他們,但是看著架勢,遲早要動。於是,兩家國公,都找到了皇帝,想問個說法。

  皇帝再次甩鍋給武定國。這讓武定國有點翻白眼,嘶,得,又是我!

  “英國公、邢國公,二位叔伯來我這裏的意思我都明白了。我也就實話實說了吧,二位叔伯,應該也感覺到了,當下駐軍的製度已經有些不合適當下的國情了吧。”

  武定國一句話,就讓兩位國公陷入了沉思。的確,武定國沒說錯,他們兩家的大軍,二十萬,擠在了草原進入中原的各個關口上,相比於振武軍,燕寧軍,崇捷軍,守衛的地界要狹窄一些。而且,如今北邊的草原,是韃靼汗國和鮮卑汗國,這兩個都是與大康交好,甚至目前還是很依賴大康的情況。打仗是不可能了,但是每天靠著開放馬市,收收商稅,讓兩家賺了不少。

  可是吧,自己有十萬軍隊要養活,還有他們的家屬,這樣大的一個數字,即便是賺了錢,身後也僅僅是好過了一點。

  是該挪挪位置了,不然這二十萬軍隊非得廢了不可。

  然而他們有一個擔心,萬一不是挪位置,而是直接裁撤呢!要知道,現在已經沒什麽地方可以安排他們戍邊了。或者說,這二十萬軍隊,留下十萬人就足夠了,必然有一支軍隊將會被裁撤。

  “定國,你李叔和淩叔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隻是我們手底下的兒郎們都要吃飯,這下子要整編軍隊,你把他們往哪裏放呢?”英國公開口說出了擔憂。

  北地貧寒,的確是養不活這麽龐大的軍隊,尤其是在火器時代來臨之後,軍隊成本直線上升,就要求軍隊更加的精銳。

  武定國采取的方式是輪換製度,北方草原入口處,放十萬軍隊即刻,另外十萬,整編進入中原禁軍,這樣一來,中央朝廷有一支可戰的常備軍。這隻常備軍,每年都要換血,從戍邊的各支軍隊裏麵抽出一部,替換中央常備軍。這樣既不會影響戍邊軍隊的戰鬥力,又能夠讓中央常備軍保持戰鬥力。

  凱旋軍則是朝著海外陸戰軍團轉換,這樣一來,軍隊安排就能夠滿足當下的需要,並且具備十足的戰鬥力。

  兩個國公聽到這個安排,點點頭表示了同意。武定國還告訴他們,等西域平定了,就是對韃靼汗國動手的時候了。當然,在此之前,韃靼汗國也會被鼓動,朝瓦剌汗國進軍的,武定國相信,韃靼人絕對會想要收複失去的草原的。

  至於鮮卑人那邊,他們抵抗後金的進攻已經有些吃力了。每年這麽耗著,他們絕對不敢和大康輕易開啟戰爭。即便是開啟,中央禁軍立刻北上,也能打得他們屁滾尿流,要知道,這可是新式火器裝備十萬軍隊,可不是以前冷兵器可以比得了的舊軍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