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看似要和平了
作者:荊南小六      更新:2021-08-14 12:31      字數:2717
  大康嘉華二年,這是皇帝大哥上任的第二個年頭了。

  ??整個世界都仿佛陷入了一種祥和寧靜之中,戰爭的陰雲已經飄然遠去。似乎歌舞升平的時代就要到來。

  ??看看吧,從遙遠的北方開始,大金國已經縮到了深山老林裏麵去求生了,那些被鮮卑汗國拿下來的土地,新一輪的統治秩序正在逐步建立。加之鮮卑人又拿走了韃靼汗國的一部分土地,吃下了這麽多東西的它,迫切需要時間來消化。

  ??而這個時間,當然是越久越好。於是,北邊沒什麽可以激發戰爭的矛盾了,即便是有,都打不起來了。

  ??高麗更加不用說,一場持續四年多的戰鬥,足夠把他們的國家打得一窮二白。現在的高麗君主,正在為國家內部的恢複頭疼著,出兵?他得能有可戰之兵才行,現在他的軍費都欠著呢,哪裏還有心思。

  ??當然,人家向來積貧積弱的,壓根沒想到要出兵侵略的事情。唉,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人家的祖上,好歹是叱吒風雲過,搞得隋煬帝灰頭土臉。如今,隻剩下苟延殘喘,別人不來打他就燒高香了。

  ??東瀛人更加不用說,豐臣秀吉這個時候,國內的情況可不太良好,貌似陷入了政治危機一樣。畢竟他的主力部隊在高麗戰場上遭受了重大損失,國內的那些野心家好像發現,似乎能夠推翻豐臣秀吉了。

  ??如今的豐臣秀吉,一邊用手段平息內亂,盡量不爆發戰爭,一邊呢,當然是掙錢,打仗可是把軍費給花光了,得趕緊補充國庫空虛才行。連天皇一家的生活標準都被降低了,可見這家夥最近有多缺錢了。

  ??西邊的戰鬥也到了結束的地步,吐蕃人和突厥人,這兩邊一個是山上的,一個是山下的,誰都奈何不了誰,平白無故的耗費了國力,現在也是到了打不下去的時候了。於是,請了大康作為中間人調停,當然,好處費少不了。

  ??南邊更加不用說,被武定國帥兵篩選過一道之後,漢人們的勢力可謂是強勢進入了當地的領導階層。目前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從武定國夫人阮鳳蘭公主的家書中,可以逐步了解到,目前的安南國成了一個平安幸福的國度。

  ??得益於那個時候的魯省賑災,海上運糧貿易的開展,現在的安南百姓發現,以前不怎麽打理的田地,成了發家致富的寶貝。種三季稻子,自己留下一季的吃,另外兩季稻子,就拿出去換糧票,然後買各種從大康運過來的商品。

  ??安南百姓生活上,算是過上了連大康人都羨慕的日子了。無奈,誰叫人家土地好,一年三熟呢……

  ??海盜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而且海上貿易的規範化,讓更多的商人們發現,守規矩賺錢,比冒風險賺錢,要穩當一些。雖然說港口那邊得交稅,然而,比起走私,要是遇上海盜,那可就血本無歸,連命都得丟掉。

  ??最值得慶幸的事情,還是來自史習焜的捷報。

  ??最後一股倭寇勢力被找到了,然後集合楊升、史習焜、蔣昕等眾多名將們的努力,一舉蕩平。東南沿海終於淨平了倭寇,百姓無不拍手稱快。更高興的還是皇帝大哥,武定國這兩人,前者是高興,自己的結拜兄弟們如今終於苦盡甘來,熬出了頭,自己還正好成了最高權力者,可以安心理得的給兄弟們封賞了。

  ??武定國高興的卻不一樣。哎喲喂!終於打完了,奶奶個腿的,總算是不用花這麽多錢了,不然國庫可真不夠你們去禍害的。

  ??不隻是東方感覺到和平歡快,西方也高興。那些西歐君主們發現,禍害多年的紅胡子似乎不見了蹤影,據說是去東方禍害去了。他們聽聞這個消息,差點舉辦宴會慶功!這海洋上的瘟神終於是走了,喜大普奔!

  ??而我們的“海洋之災”弗朗西索,也挺高興的,他們漂泊了兩個多月,終於是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小島,獲得了最重要的補給。沒有比死裏逃生更加讓人幸福的事情了,於是他們把這座島,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複活島(此島為杜撰)。

  ??既然大家都這麽開心,那就和平吧……

  ??終於,這個世界迎來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間。

  ??和平時期,最先發展的就是經濟,這個時期的經濟可謂是突飛猛進。

  ??最明顯和最直觀的感受,那就是大康的牛羊馬牲畜的價格,直線下降了。尤其是戰馬的價格,比以前低了十倍都不止了。

  ??沒辦法,突厥人那邊打完了架,開始賣戰馬了,韃靼人也窮得隻剩下戰馬了,鮮卑人更加不用說,雖然他們半耕半牧,然而拿得出手的也隻有戰馬,更何況還有個高麗,一直賣戰馬給大康的長期供貨商。

  ??供大於求,自然價格暴跌。

  ??同樣暴跌的價格,還有鹽。吐蕃人也窮,糧食都不夠吃,牧場也不夠多,貌似拿不出什麽東西來做買賣了。然而,他們卻有著一個天然的巨大財富,鹽池!

  ??著名的青海湖知道吧,這就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鹽池之一,這些東西吐蕃人並不知道他們的價值,他們隻知道,牛羊們吃完草之後,會去這些地方舔一舔那些白花花的東西。然後就是用這些白花花的東西加入到烤肉裏麵,會很好吃。但是吃多了也挺齁得慌。

  ??還是大康的商人們告訴了他們,這東西叫做鹽,關鍵是能賣錢!

  ??中國西北地區,基本上很少有鹽礦,加上深處內陸,食鹽販賣到這裏,基本上價格已經翻了好幾倍了。老百姓們沒錢買鹽,隻能用一種叫做醋布的東西代替。你見過一口饃饃,然後含著一口酸臭的裹腳布吃飯的畫風嗎?從唐代開始就這樣了!

  ??當然,有錢一點的也是能吃到鹽的,比如說著名的巴蜀井鹽,這就是大多數時候,西北老百姓鹽的來源。

  ??如今,吐蕃人的鹽池鹽進來了,極大地緩解了西北地區吃鹽難的問題。於是乎,西北地區的老百姓吃飯的畫風就開始變樣了。一口香噴噴的烤土豆,吃之前在上麵撒點白花花的鹽池鹽,一口下去,滿嘴留香。生活好一點的,煮一鍋子土豆燉牛肉,能當做宴席上的硬菜!

  ??這裏就不得不提一點,武定國把2+3年計劃中,土豆推廣種植的首個試點,放在了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上。這兩個西北的重要產糧地,既是穩定西北統治的基礎,也是強化邊軍後勤保障的前提。

  ??畢竟千裏運糧給邊軍,不如他們就近采購糧食,這樣既經濟又方便,而且還非常及時有效。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