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但是……
作者:荊南小六      更新:2021-08-14 12:31      字數:3022
  剛才誇上了天,這會兒應該要往下掉了。

  ??武定國等著他們的“但是……”

  ??果然,一下子,但是就來了。首先開口的,是工部尚書王建軍。

  ??“但是啊……武大人,您在計劃書裏麵提出的,兩年之內完成黃河改道任務,三年之內恢複華東平原的水利設施。這……時間是不是有點太趕了,這修黃河,治理水患,可不是五年時間就能完成得了的事情呀。”

  ??“嗬嗬,王大人卻有點小看咱們大康的實力了。修黃河,無非是財力,人力,物力。這件事是利在千秋的事情,越早弄越好。而且,五年之內完成,其實我非常有信心。這並不是你一個工部的事情,而是以你牽頭,其餘五部門配合你,集我們大康之力,修繕黃河,治理肆虐多年的水患!”

  ??武定國就知道,這裏麵有很多的目標,在別人看起來,很多地方好像有點天馬行空,又好像是有點強人所難。

  ??就比如工部尚書提出來的這一條,五年之內,完成黃河疏浚,治理水患的任務,這在他們看來,是個實際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曆史上治理水患的人不是沒有,可是誰也沒說,能夠五年之內治理好黃河水患的。遠古的有大禹治水,秦代有李冰的都江堰,還有曆朝曆代的各種能人,這些人治理地方水患,哪個不是耗費十幾年時間,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最終做成了的。

  ??武定國居然說五年之內完成黃河水患治理,並且連帶著整個華東的水利都要修複好。這麽龐大的工程,按照常理計算,最少也得十五年完成。

  ??“嗬嗬,王大人,我知道,這會兒來說,五年治理好黃河水患,在你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然而,我們仔細分解一下,可以發現,很多東西是可以同步進行的,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部分時間。”

  ??武定國就以修複黃河大堤為例子,開始展開如何在五年之內完成這龐大工程項目的初步規劃。

  ??首先,根據大禹治水的經驗,宜疏不宜堵。那麽第一步,就是在枯水期的時候,也是農閑的時間,組織廣大百姓,開始疏浚支流河道。同時,科學合理的規劃泄洪區,加固堤壩,甚至挖掘分支人工河道。這些方法,為將來雨水到來的時候,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

  ??到了第二年的枯水期,可以開始著手疏浚黃河決口後,下遊的主河道,為將來黃河改道順利流入渤海,提供可靠的工程保障。因為是從幹枯的河道上施工,所以可以不必等到枯水期到來,隻要農桑忙完了,就可以組織人手進行施工了。

  ??第三年,就是堵上黃河大堤,開始人工扭轉黃河改道的工作。因為黃河在冬天是結冰的,更加會有斷流的時候。這個時候去施工,利用水泥這種優秀的工程建築材料,能極大的節省人力消耗,節約時間。

  ??等到來年雨水降臨,黃河就能夠順利改道,完成這驚人的壯舉。今後的三年,便是查漏補缺,修修補補,徹底建成華東的水利係統,讓原本的產糧區,重新恢複生機活力。

  ??“這個隻是大體上的初步計劃,具體的細化,細化到每個縣,每年應該幹些什麽,都可以在後麵的詳細討論中,進行補充完善。這也是你們工部接下來應該幹的一些事情了。總不能讓我一個人麵麵俱到吧。”

  ??武定國說的話,讓工部尚書聽著,有點汗顏,也倍感壓力巨大。按照武定國的計劃,這樣做卻是有可能完成黃河的治理計劃。

  ??因為武定國的計劃裏麵有很大一個特點——多措並舉。以前是某個偉人,一力主持治水大業,因為人力有限,他隻能夠一截一截的來疏浚,最後耗費十幾年完成。然而,武定國這次是把任務細分到每個縣,每個村,大家一起動手,這速度自然就快了起來。

  ??隻不過,這花的錢恐怕也是前人的好幾倍啊,馬老扣聽得心裏直打鼓。

  ??“武大人,按照你這麽說,修理黃河的大工程,這耗費恐怕就不止一千萬兩了,如今國庫裏麵就這點家當,恐怕還不夠你三個月用的。要是錢用完了,該如何是好呀?”

  ??馬尚書苦著臉,把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他這麽一說,大家都抱著疑問的眼神看著武定國。畢竟錢這東西,的確就隻有那麽多,用完了可就沒了。要是沒錢,誰給你幹活呢?

  ??“我知道馬大人的顧慮,無非是擔心錢不夠。然而,馬大人有沒有想過,這錢給了老百姓之後,他們會拿去做什麽呢?”

  ??對啊,拿錢做什麽呢?那不就是買東西嘛。買布,買糧食,買牛,買肉,買房子,反正手上有錢了,那就得給自己家裏置辦點東西才行。

  ??等一下!

  ??馬尚書好像想到了什麽,隻是這靈感總是抓不住,讓他急的抓耳撓腮。

  ??反倒是皇帝大哥突然恍然大悟!

  ??“哦,朕明白了,定國,你是說的錢要流動起來才是錢,不流動起來的錢是廢物!”

  ??“陛下,一語中的!”

  ??皇帝和武定國倆人唱著雙簧,讓其他人百思不得其解。

  ??“眾位愛卿,朕來給大家解解惑吧。”

  ??“剛才武愛卿說的,大把的把錢花出去,實際上,這錢兜兜轉轉了一圈,大部分還是會回到我們的手裏的。”

  ??“咦?此話怎講呀?陛下。”

  ??“稅收和國營收入。你們想啊,疏浚河道,這是由官府出錢,但是我們也可以發行糧票,或者其他的商品抵扣券之類的東西。再說了,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水泥,並且每次進行商品交易也要交稅,商品流通也要交運費。這些花出去的錢,反倒是可以繁榮當地經濟,我們也可以通過稅收拿回來。”

  ??“可是陛下,這錢的確是實實在在的花了出去呀,即便是稅收,也隻是收回了其中一部分,失去的那部分卻是到了商人們手裏了。”

  ??馬尚書提出了一個漏洞,武定國自然會補上。

  ??“馬大人也不必擔心,你可知道港口建設?若是河道疏通之後,我們在沿河兩岸建設內河碼頭呢?這碼頭的土地可都是屬於官府,把土地賣給商人們,豈不是把錢又收了回來,而商人們雇傭百姓建房子,豈不是又可以讓百姓掙錢,然後如此循環一下,等於是又收了一道稅收了。”

  ??這下子,馬尚書好像抓住了靈感,被武定國這麽一提醒,瞬間就想到了。

  ??“嗷嗷嗷,我明白了,武大人,這就是你說的經濟循環!”

  ??“哈哈,孺子可教也。”

  ??其實這個道理,武定國在自己寫的《國富論》裏麵就提到了循環經濟的概念。

  ??比如這種用修建工程的例子,

  ??官府花錢百姓拿——百姓花錢商人拿——商人花錢買土地——商人花錢百姓拿。而官府在這錢的流通過程裏,收取稅收,流通越多,稅收越多。但是實際上,百姓得利,商人得利,官府也得利了。

  ??而對於國家來說,這就是經濟增長了,而錢隻是流轉了一圈而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