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警惕“錢吃人”
作者:荊南小六      更新:2021-08-14 12:31      字數:3189
  無論是越王姬嘉悅,還是自己的鐵杆兄弟史習焜的表現,都發現一個嚴重的事情。這倆人,掉錢眼裏麵了,開始有點為了賺錢,不擇手段……

  ??一個,居然為了建商鋪,情願把自己手底下的農田去換成商業建築土地。另一個更加不得了,居然想要讓其治下的老百姓,連糧食都不種了,全都改種成桑樹,養蠶!

  ??簡直是荒唐透頂!武定國一半是氣的,一半卻是怕的。

  ??怕啥呢?

  ??“錢吃人”!

  ??這裏就不得不說一個典故了:

  ??在15世紀以前,英國的生產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紡織業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個不起眼的行業。隨著新航路的發現,國際間貿易的擴大,在歐洲大陸的西北角的佛蘭得爾地區,毛紡織業突然繁盛起來,在它附近的英國也被帶動起來。毛紡織業的迅猛發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英國本來是一個傳統的養羊大國,這時除了滿足國內的需要而外,還要滿足國外的羊毛需要。因此,養羊業與農業相比,就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這時,一些有錢的貴族開始投資養羊業。

  ??養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貴族們紛紛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甚至把他們的房屋拆除,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占起來。一時間,在英國到處可以看到被木柵欄、籬笆、溝渠和圍牆分成一塊塊的草地。被趕出家園的農民,則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就是圈地運動。

  ??武定國就突然發現,現在居然出現圈地運動的苗頭了。

  ??乖乖隆嘀咚,難道這就是曆史的怪圈?

  ??每個王朝都躲不過的怪圈,有錢的想要更加有錢,沒錢的還被有錢的拚命壓榨。其實,圈地運動,在中國的古代史裏麵,還有個類似的名字,叫做土地兼並。

  ??說起這個名字,每個中國人就都不會陌生了。死於土地兼並的王朝,在曆史上可謂是層出不窮。把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土地給奪走了,人家不反抗才怪呢!

  ??然而,武定國天真的以為,隻要開啟資本時代,不讓那些大貴族大資本家跟老百姓搶土地,大康王朝就能活得久一點。可是事實告訴他,有錢人的貪婪本性是一樣的,即便是換了一種方法掙錢,這些人也會想方設法從窮人手裏去掠奪更多。

  ??陷入了沉思的武定國,思考著解決這個曆史難題的辦法。回顧曆史,古今中外,好像能完美解決這個辦法的東西不多。

  ??但是有一種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殖民!

  ??簡單點說,讓這些有錢人,不要禍害國內的這些窮人,去國外禍害好了。隻要禍害國內的成本大於禍害國外的成本,根據資本家的貪婪本性,往往會把這些苦難轉嫁到殖民地百姓的頭上。

  ??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既視感。

  ??揉了揉發脹的腦袋,武定國實在是想不出什麽好辦法。至少,在現在這種條件下,武定國真是沒法阻止這些人貪婪的胃口。那就讓這些人去禍害外國人吧,也讓本國的百姓少遭點罪。

  ??真心佩服後世的大天朝,靠著內部的百姓,不殖民,不侵掠,楞是發展的有聲有色,居然靠著五十多年,就完成了資本的積累,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真是太了不起了!

  ??想到這裏,武定國開始提筆,寫下了一篇足以名留青史(遺臭萬年)的奏折。

  ??《大康殖民法案》

  ??寫下這個標題之後,武定國也愣了,隨即有點苦笑著搖搖頭。

  ??也不知道以後的曆史學家會怎麽去評價他。這個時代,人家西歐各國,才剛剛開始全球航海的事業,殖民地這個概念,還沒有形成。武定國這一步跨過地理大發現,鼓勵國內有能力的家夥,去海外稱王稱霸。

  ??想來,國內的這些人,一旦獲得這種機會,肯定要在海外那些土著們身上扒皮吸血的。要知道,大康的實力,人口,以及有錢人的數量,可不是這個時候西班牙,荷蘭,英吉利等國家能夠比得了的。

  ??不過,這個法案對於那些無所事事的王爺或者是勳貴後代,或許是一個福音,然而,對於現在無比缺錢的史習焜來說,恐怕遠水解不了近渴。得想辦法給自己的好兄弟解決當下的難題才是,倭寇不除,談起海外殖民也是空中樓閣。

  ??武定國回信給史習焜,讓他別弄那些不著調的耕地種桑樹計劃,錢的事情,他來想辦法。武定國很明顯感覺到,自己這個兄弟,有點著急了呀。

  ??然而,武定國並不太清楚,史習焜這麵麵臨的情況是多麽的嚴峻。

  ??目前,大康已經和倭寇全麵開戰了。然而,到現在,史習焜還沒有搞清楚,到底有多少倭寇?他們的老巢到底有哪些?

  ??倭寇仿佛都殺不完一樣。就像是割韭菜,割一茬,另外又冒出來一茬,弄得他疲於奔命。

  ??奇了怪了,哪裏來的這麽多倭寇。

  ??這種疑問,一直在東南沿海的各級官員和各大將軍腦海裏盤旋。前段時間,剛剛剿滅了一夥叫做“海猴子”的倭寇團體,大勝班師!

  ??結果前腳剛走,這片地方又來了個叫做“海狗子”的倭寇團體,繼續作威作福。弄得剛剛打完仗的這些人,完全是暈頭轉向。難不成這群倭寇是海裏麵長出來的不成?怎麽殺都殺不完呢?

  ??然而,實際情況是什麽呢?

  ??這群倭寇其實和內陸地區的強盜差不多。平時老老實實的在岸上當老百姓,一旦有機會,直接把臉一蒙,提著武器,開著小船,就化身倭寇了!

  ??沒本的買賣最賺錢了不是?一旦成功了,全家人可就脫貧致富了。這種險,值得一冒。

  ??就拿最近剿滅的海猴子一夥倭寇來說,這領頭的是一個侯姓的沿海商人,之前還參與過給魯省運送糧食。人家在當地可是一個大大有名的善人,建了不少寺廟,也修了不少道路。然而,就是這麽一個人,到了海上就完全變了個樣。

  ??帶領手下,開始了打家劫舍的日子,成了大名鼎鼎的“海猴子”。

  ??按照這家夥死前的說法,老老實實做生意,來錢太慢了,還得給官府繳稅,自己做無本買賣,來錢快啊!反正這大海之上,誰都不認識誰,即便認識,殺了之後,也沒人認識了。上岸了,就繼續當大善人,日子過得那是逍遙自在。

  ??再說了,現在的官軍,首先能找到他們就很難了,即便是找到了,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打得過他們。那這還用說啥,幹就完了,沒有約束,自己就趕緊趁著機會撈錢唄!

  ??也就是這樣,導致倭寇怎麽都殺不完,一直禍亂東南的秩序。

  ??那麽官員們想辦法了嗎?當然想了。

  ??比如說,出海船隊必須集體出去,然後集體回來,全程由官軍的船隊護送,出入必須在官方指定的港口。

  ??還有官員提出,把沿海的居民全部遷移到內陸來居住,建立保甲製度,互相監督。

  ??有的人甚至建議,強製武器管控,不允許商船上麵出現大炮之類的火器。

  ??然而,這些辦法,對於倭寇來說,還是有漏洞可以鑽。這些辦法,就像是篩子一樣,完全沒起到什麽作用。以至於,每年對倭寇的戰鬥耗費不少,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有限,成了無底洞一般的存在。饒是富庶的東南各省,也有點耗不起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