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奪淮入海
作者:荊南小六      更新:2021-08-14 12:31      字數:2864
  吳維訓隨手就給武定國規劃出了一條安全的路線,而且把沿途的民生,地理,以及風俗習慣等等,給如數家珍的報了出來。這樣的知識儲備,讓武定國非常的驚訝,要不是吳維訓仍舊講著一口標準的德縣話,武定國甚至認為,他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皖省人。

  ??“了不起啊,師兄,你這把情況摸得這麽透徹,你到底是怎麽辦到的啊?”

  ??武定國又是驚訝又是讚歎的誇了吳維訓一句,讓這位黑臉的師兄,頓時臉色紅的發紫。他不好意思的扣扣腦袋,回答說:

  ??“嗨,這不是光景好的時候,我喜歡帶著你嫂子出門走走,這幾年也就走遍了不少地方。說起這事情,我還鬧了一個笑話呢。”

  ??“哎喲,怎麽說?”

  ??“有一次啊,我和你嫂子走到一個兩條小河交界的地方的時候,我就停下來,開口說

  ??嗯,這是個好地方。’,

  ??結果你嫂子一聽,頓時有同感,而且還準備開口誇我,突然開竅了,知道欣賞美景了。嗬嗬,結果倒好,我接下來隨口說了一句。

  ??嗯,在這裏建一座大壩,能至少減輕下遊四成的壓力。’

  ??你嫂子當場沒忍住,笑彎了腰。”

  ??吳維訓十分坦然的講出了這個笑話,武定國聽了之後也是笑彎了腰。這個師兄也真是太逗了,出門旅遊居然還把工作掛在心上,這怕是養成了習慣了。一眼看出某個地方適合治水,這難道就是職業病?

  ??吳師兄是個妙人,說起工作來,時不時插兩句笑話,讓人不覺得乏味和煩悶。而他講起關鍵地方的時候,往往語言精辟,富有真知灼見。武定國也是越談越覺得這位師兄的才華驚人。

  ??給武定國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呢?武定國雖然算是治水的一個行家了,但是遇上了吳師兄之後,武定國才發現,自己是行家,人家是專家!差距就是這麽的明顯,雖然武定國能夠靠著後世的一點成熟的經驗,領先一丟丟距離。然而,武定國的方法給吳維訓說了之後,往往能被吳維訓舉一反三,應用到其他的情況中去。就拿簡單的泄洪來說,武定國單純的隻是認為,泄洪區域隻能是人煙稀少,地勢低窪的地方。然而,吳維訓卻提出,可以放在地勢低窪的農田區域,大麵積的農田,反而人口分布不那麽密集,作為泄洪區,水退了之後,又可以得到一塊肥沃的水田了。

  ??瞧瞧,人家就比武定國看得遠,連洪水都給利用上了,所以武定國深感佩服。

  ??“哎呀,我覺的你不該佩服我啊,你得佩服咱們的那個同門師兄弟,武定國啊,是他首先提出了泄洪區的概念,並且運用到嶽州治水裏麵。我還是得到了他的啟發,才知道的。”

  ??“哎呀,師兄啊,我看你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若是武定國在這裏,怕是也得對你拱手一禮了。”

  ??“哼哼嗬嗬嗬……他敢不對我行禮!我可是他師兄,受他一個禮我還是擔得起的,嗬嗬嗬!”

  ??這個吳師兄,說他胖,他就喘上了。讓一個堂堂縣侯,曾經總督西南軍政的封疆大吏,給他一個小縣令行禮,真虧他敢想。然而他的理由卻挑不出毛病,尤其是配上他剛才那種臭屁的表情,喜劇感十足。估計他也就是仗著武定國聽不見,才敢這麽囂張一下。然而他要是知道他麵前的這位就是真~武定國的時候,那就更加搞笑了。所以武定國差點笑岔氣了。

  ??“唉,對了啊,師兄,你倒是說說看,這淮河水患,治理的源頭應該放在哪裏呢?”

  ??“師弟,你這個問得好。我告訴你,淮河泛濫的源頭,其實在這裏!”

  ??吳維訓手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地點,武定國看了直皺眉頭,怎麽會在這個地方呢?感覺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啊!

  ??順著吳維訓手指頭看過去,地圖上的這個地點,叫做開封,然而,吳維訓指著的不是開封,而是黃河!

  ??“師兄,你難道是說,淮河泛濫的原因是因為黃河?”

  ??武定國很難接受這個理由,在他的記憶中,黃河,淮河,這兩條河完全是不搭界,甚至不能互相流通的。一個進入渤海,一個進入黃海,他們兩條河流中間夾著一個山東大地。所以說,淮河泛濫怎麽可能是黃河的鍋?黃河表示,這個鍋我可不背!

  ??然而,吳維訓卻給武定國說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

  ??奪淮入海!

  ??事情,還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那時候,黃河還是從山東北邊流入渤海的,也造就了廣袤的黃河三角洲平原,也就是如今的華北平原。那時候,得益於南有淮河,北有黃河,冀,皖,蘇這三個省,不愁水源,尤其是兩條河之間的兩淮流域,更加是物產富饒的寶地。

  ??然而,就在某一天,黃河決口,而且是改道性質的大決口。原本從開封一帶應該北去的黃河,衝開了大堤。奔湧的黃河水,衝過商丘,衝進了潁水,渦水,淝水等支流,然後就流進了淮河!從此,黃河注入淮河,奪淮入海發生了。

  ??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況呢,原本兩條分叉的河流,突然間合二為一了。本來淮河就有充沛的水量,再加上來自黃河的水,乖乖,這淮河下遊得承受多大的壓力!

  ??因此,原本富饒的兩淮流域,頓時變成了一片澤國。有時候,甚至充沛的水量,會倒灌下遊的幾條支流。這些奔騰的河水,一路狂奔,衝到了如今江蘇省,濱海縣以北的某個位置,進入了黃海。

  ??這種情況,其實在武定國的記憶裏,也有過曆史事件。比如那次著名的全國抗戰,當時的花生米同誌,就炸開了花園口大堤,把兩淮弄成了一片澤國,為的就是用大水遲滯日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速度。他做到了,也害得不少百姓跟著遭殃了。

  ??然而,這話又說回來,黃河自從一百多年前奪淮入海之後,就導致了前朝統治不穩,烽煙四起。兩淮一帶是最先響應起兵的地區,這裏百姓太苦了。然後,因為華北平原,失去了黃河的灌溉,就變得非常容易幹旱,經常遭遇旱災,導致顆粒無收。首當其衝的就是魯省地區,他們那裏的平原地區,大部分在黃河沿線,而山區,並不是主要產糧區。而,魯國公也就是當時當了兵,為了吃一口飽飯。

  ??可想而知,奪淮入海對於華北平原的影響有多麽的巨大了吧,直接把一個風調雨順的兩淮流域,變成了南邊水災,北邊旱災的境地。

  ??這也是之前,朝廷為什麽要四處籌集銀兩,修建黃河大堤的原因。陛下想讓黃河重新往北流,讓兩淮流域的盛況再現!而給決口一百多年的黃河,人為的改道,可想而知要花多少錢。

  ??這也就是為什麽,吳維訓會說,淮河流域水災的源頭,其實是黃河的原因了。黃河,這鍋你背定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