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天平上最小的砝碼
作者:荊南小六      更新:2021-08-14 12:30      字數:2952
  “大哥,你可聽說過,君王之道其實就是平衡之道。”

  ??“嗯,父皇這麽和我說過。”

  ??“這不就行了,平衡之道,就得有對立的兩方,如果一家獨大,那就恐怕會架空皇帝,到時候你會覺得更加來氣。”

  ??“話雖然是這麽說,我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我就不明白了,明明一件對天下很好的事情,不能因為是文官集團提出來的,勳貴集團就站出來反對,這樣扯皮,天下什麽時候才能夠大治啊!”

  ??“我的大哥啊,這天下大治,這其實是一個永遠難以達成的目標,就像是人的欲望無法填滿一樣,當你解決了當下的問題之後,又會有新的問題冒出來,我們隻能把天下大治當做最終目標去追尋,而要做到這一點,可不是幾百年能夠完成的事情。”

  ??武定國雖然不想就這麽冷酷無情的點破太子的夢想,但是太子若是抱著這種想法走下去,整個朝廷或許就會像明末崇禎時代一樣。皇帝雖然有心,但是用力過頭,殺了嚴嵩,徹底讓東林黨架空了他,然後就……。所以,這天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中庸之道,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太子大哥,你還記得蕭夫子給咱們講過的話吧。”

  ??“蕭夫子講了那麽多,我哪裏知道你指的是哪句?”

  ??“蕭夫子傳你君子之道,傳我小人之道。你可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做嗎?”

  ??太子被武定國這麽一提醒,仿佛陷入了沉思。蕭夫子說的君子之道,他很好理解,人人都想成為一個君子,成為世人的楷模,尤其是皇帝更應該如此。但是,傳武定國小人之道,太子就有點不太理解了,難道蕭夫子這是故意讓武定國做一個小人?應該不會,武定國又不是蕭夫子仇人的後代,沒必要這麽坑他。

  ??而武定國並沒有去管太子的疑惑,而是繼續自顧自的說。

  ??“大學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蕭夫子教給大哥你的君子之道,不正是帝王之道的另一種說法嗎?你恪守中庸,做一個君王綽綽有餘。”

  ??武定國這麽一說,太子恍然大悟,原來,蕭夫子的用意在這裏啊!那就難怪了,其實很多朝堂上的事情,自己的父皇,何嚐不是用中庸之道處理的呢?雖然,這看上去像是在和稀泥,可是實際上呢,整個國家在蒸蒸日上,這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平衡,或許是適合當下的一種方法,若是極端化,就會讓國家處於一種十分危險的狀態。這是蕭夫子告誡太子的原話,當初不是很明白,今天卻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定國,你這種解釋倒是有意思,可是你知道,小人之道又是什麽嗎?”

  ??“我?說真的,其實我也不太清楚什麽是小人之道,按照我的一點理解,這個小人之道,恐怕沒那麽簡單。”

  ??“哦?說說看,讓我也長長見識。”

  ??“好啊,既然你想聽,那我就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小人之道,關鍵在一個小字上麵。怎麽理解這個小呢?我認為,是一種認識自己力量有限的概念。小人,小人,怎麽可能比大人更有力量呢?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壓死駱駝的,往往是最後一根稻草。

  ??而小人是善變的,是追逐利益的,所以說,我覺得小人就像是一個微小的秤砣。當他覺得,哪邊對他有利,對國家有利的時候,他就會站在那邊去,讓勝利的秤杆朝著正確的一邊傾斜。

  ??而這一邊,或許是勳貴們,或許是文官們。尤其是在兩方力量平衡的情況下,這一個小人,往往顯得十分的重要。

  ??我想,師父的意思就是,讓我去當這麽一個小人,在朝堂裏麵,讓正確的力量永遠占上風。而這樣,國家才會不停地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太子聽了武定國的認知之後,也是心生感慨。他沒想到,在人人唾棄的小人稱呼,居然還藏著這麽大的學問。不過,武定國說的也的確很對。皇帝負責保證平衡的存在,而小人負責讓平衡略微傾斜。一個正,一個奇,相輔相成。這正是用最小的力量,去撬動最大的能量。

  ??不得不說,經過和武定國這麽一番談話,太子才開始明白蕭夫子想要真正教給他們的內涵。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無論是皇帝,還是千古能臣,但是他們雖然渺小,卻可以運用巧妙的平衡,來推動國家的進步,推動正確的事情發展。這樣的政治智慧,真是令人折服!

  ??他們倆不知道,這個時候,在他們身後的陰影裏麵,蕭夫子正饒有興趣的聽著這倆孩子的對話。就像是後世班主任來查崗一樣,蕭夫子這模樣像極了。可是,此刻他卻露出了微笑,欣慰的摸了摸胡子。

  ??“這倆小家夥,明白得還不慢,是時候給他們加點東西了。武定國這小子,嗬嗬,不錯不錯,還有點悟性。老夫可真想看看,你以後到底能走多遠……”

  ??武定國能走多遠,這個還得看將來的發展,不過現在武定國的名聲已經響徹了這個天下。他的《論發展生產力》這篇文章,伴隨著讀書人的流傳,逐漸傳到了大江南北。而且,他和太子,趙誌成、淩競四個人撰寫的白話文版,得到了說書人的大力追捧。

  ??光看名頭,這些說書人就能吹牛一年。瞧瞧這四個作者,一個是太子,一個是武侯爺,一個是狀元郎,一個將門虎子,簡直是文武齊備,君子小人具在,代表著大康朝未來的朝堂根基!

  ??而且,白話文版,采用章回製的方式,十分便於說書人演繹。這些把說書當做吃飯手藝的人們,張口就來:

  ??“各位看官,今兒個咱不說隋唐,不講閨閣,咱們講講國家大事!話說不就之前,京城展開了一場大辯論!當今澧縣縣侯,武定國,舌戰群儒……”

  ??百姓們對這些朝廷大官發生的事情,自然是喜聞樂見,尤其是,武定國寫的話本十分注重情節起伏跌宕,並且具備一定的政策科普性,這對於法盲,文盲一般的老百姓,是一種教育意義十足的好東西。

  ??不過,更多感到高興的,是商人們,商人們簡直想把武定國給供奉起來。瞧瞧,武侯爺說的話實在是太好了。不該輕視工,貶低商,而因該團結帶領四民,共同致富!而且,苗疆的發展模式,讓這些商人心裏直癢癢!這種又安全,又長遠,還備受尊敬的生意哪裏找去?都說商人重利輕別離,瞧瞧苗疆的那些商人,一個個在苗寨裏麵,都快成為大善人了!

  ??當這本書傳到瀟湘省,荊國侯史嵐清的手裏,咱們的史老爺子捧著這本書,反複看了三天。每次看到精彩處都忍不住拍案叫絕,無論是文言文版,還是武定國寫的白話文版,他都仔細的看了。

  ??結果,三天過後,史老爺子親自跑到嶽州書院,開堂講課!講的就是武定國寫的這本《論發展生產力》!而且還親自指定,武定國這本書,就是嶽州書院的必讀教材!

  ??從此,大康朝出現了一個非常流行的新名詞——發展生產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