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純陽火魂 斷念忘塵
作者:紅棗泡枸杞      更新:2020-07-31 11:10      字數:2701
  啟泉天資聰穎,可在掌教天師和幾個長老眼裏,這小子有機會成那陰陽大家,可機會並不大,耐性不足,而且修了身這耐心也還是有些欠缺,加之天資過人,缺了那骨子鐵杵磨成針的傻勁,根基一直不穩當。

  天資這種東西,比起那股子傻勁那根本不值得一提,天資再高,也沒有哪個掌教天師、宗門宗主是一夜成了當世之巔的,以後不會有,以前更是沒有。

  就算有命中機緣,那也得有這傻勁相輔,否則定是化天縱為平庸,碌碌一生,無一所長,若是哪個當世之巔沒有這勁頭,那定是世人沒看到罷了。

  弟弟啟靈雖然隻比哥哥晚‘落地’幾個時辰,可這天資比起來那著實差得遠,說是憨傻不至於,可比起山上一同修道的那些小道士,差不多也就墊底了。

  可比起啟泉,弟弟的那股子傻勁那是用到了極致,從讀書認字開始便是如此,哥哥認得快,一兩個時辰那一章道經就背的差不多了,之後便和師兄弟閑扯打鬧。

  弟弟笨一些,三四個時辰都不一定能背下來,可啟靈像是屁股長在蒲團上一般,背不出來不走,不吃飯,不睡覺,以至於授業的道長恩師都不敢讓他多看。

  要說哥哥一個時辰和弟弟三五個時辰做的事是一樣的,都把那一章道經背下來了,可那隻是麵上看,實則天差地別。

  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累積的,一個時辰和三五個時辰最大的差別便是一個隻是背下,知道意思卻沒有開悟,說白了沒將所背道經化為己道,麵上功夫而已。

  另一個同樣是背下知道意思,可看的時間久了,有些東西自然而然會在腦袋中開悟,多少不說,但日積月累,四季輪轉那差得可就多了。

  而且資質越高的人越容易心高氣傲,老天爺給的,覺得別人都不如他,心就是這麽高起來的。

  不出三年的時間,不管是道法還是陰陽術法,論根基弟弟啟靈都要穩紮的多,而且因為性子的問題,啟靈變得穩健許多,無論做什麽事都是三思而後行,雖然少了一些隨機應變,但比起剛上山那會的庸資已經有了很大的蛻變。

  任何東西有好處自然有壞處,天縱之資也是一樣,好處自然是學東西快,悟性高一些,可壞處也很明顯,有了它就很難發現,自己是什麽時候不如別人的,往往發現之時已經相差一大截。

  天塵真人為何一眼便收下堯家兩兄弟,自然是有些特別的緣由。

  特別的緣由便是其一眼就看穿了弟弟堯泉水非經地府六道輪回投的胎,魂魄雖全心智卻有些許欠缺,身上還有著隱隱約約的鬼氣和靈氣,若引導不正,日後必成大患,一切皆因他投胎之時未經六道。

  更重要的是堯泉水的魂魄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火魂,比起哥哥他又晚生了幾個時辰,八字全陽。

  這麽一個純陽火魂若是落在邪師惡道的手中後果不堪設想,生靈塗炭在所難免,所以不管怎麽樣天塵真人都得收下堯家兄弟倆。

  為了化解弟弟啟靈身上的鬼氣,從五歲上山咿呀學語,懵懂無知的時候起,那些長老、掌教天師天塵真人便會給其傳經正道,這一正便是二十載。

  天行長老自知壽元將盡,更是棄了三花聚頂化了五氣朝元的大乘之境,渡了一身修為道行給這個純陽火魂,為的就是能用其畢生道法修為化了他身體裏的鬼氣,望他有朝一日能靠這純陽火魂保天下蒼生百年的太平。

  事關天下蒼生的天大變數,除了幾大長老和掌教天師定是不可能有其他人知道的。

  他哥啟泉自然也是一無所知,不知道這事,那在他眼裏,那些長老天師所做的一切便成了偏愛,而且還是資質悟性差了自己很多的弟弟。

  若是資質悟性高也就罷了,可都盯著這個資質平庸的算是個什麽名堂?時間久了,心裏便失了衡。

  若是其他弟子倒是少有過不去的,師傅,長老偏愛誰,多指點誰一些,那自然有他們的道理。

  可這哥哥卻過不去了,心高帶著的便是氣傲,氣傲了就容易爭強好勝,碰到和自己雙生,還明明不如自己的弟弟,更是百般不服,心生妒意,腦袋裏一直想著那三個字,“憑什麽?”

  授業恩師卜明道人自然是早就看出了他的不滿,有意無意便會給啟泉開導開導,還讓其多參悟參悟經書,若是有了頓悟或許就沒那麽看中這些了,修道之人修身自然也要修心。

  啟泉還是知曉尊師重道的,每次師傅和他說這些,他從來沒有回過嘴,最多隻有一次問了句,“我到底哪裏不如他?幾位長老能這麽看中他?”

  別說啟泉,就連他師傅卜明道人也是沒看明白,無奈寬慰了他一句。

  “人各有命,各安天命。”

  要說也怪卜明道人勸慰他的法子不對,讓一個沒什麽耐性的人多看經書,那不是說的廢話麽,還不如讓他直接去找掌教天師問個清楚,或許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

  事情的前因有了,就隻差一個契機,一個讓他哥啟泉不想再見到他,不想再踏上青雲山的契機。

  契機就出現在了哥倆二十七八的時候,那時候的啟泉已經慢慢習慣那些長老和天師對弟弟的特別偏愛,兄弟倆的感情也好了不少,真就聽了師傅那句話‘人各有命,各安天命’。

  直到一個年輕小夥上山來找他倆,是他們沒見過幾次麵的鄰居小夥,說是他們娘前些日子不知染上了什麽怪病,這一躺下已經三四天沒吃過飯了,怕是快不行了,找他們兄弟倆見最後一麵的。

  啟泉一聽心都碎了一半,本來上山學道就覺得這些年一直虧欠了娘親,這兩年沒見,聽到的竟是這樣的噩耗。

  三步並兩步去啟靈常去盤膝悟道的忘憂亭和其說了此事,自然是想讓他一起下山去見娘最後一麵,哪知弟弟啟靈已經到了斷念忘塵的地步。

  隻一句“紅塵俗世如過眼雲煙,隨風散了吧。”之後便頭也沒回的朝著山上走去。

  啟泉震驚的看著啟靈離去的背影,那一刹那他不敢相信眼前這人是自己的親弟弟,娘親十月懷胎拚了半條命生下他,到頭來卻連最後一麵都不去見,這還是個人麽?

  上山修道二十載修成了這麽一個無情無義,六親不認的道果?

  本來心中便有諸多的不滿,這麽些年一直沒釋懷,啟靈的六親不認,斷念忘塵似乎更是雪上加霜。

  還未離開忘憂亭,啟泉便已做好了不再踏上青雲山的準備,他從此以後也沒有這個弟弟。

  他很慶幸那些老家夥並沒有對他有那些特別的偏愛,否則這六親不認的就會是自己了,若是修道修成這樣,這道不修也罷,天下蒼生愛誰誰,他堯泉望絕不再摻和。

  有了這打算,修了二十來年道法的堯泉望下了青雲山,見了他娘最後一麵,送了娘最後一程,雖然他娘口中一直喊著“阿水”,可他不怪娘,是他弟弟太無情,都是那幫老家夥一手造成的。

  經此一事,堯泉望就變得偏激了起來,不上山了那定是娶妻生子過普通人的日子,可這恃才傲物,偏激的性子讓他變成了一個說一便是一,誰說也不能是二的人。

  生了一子,不知是通了陰陽得了五弊三缺命該如此,還是他堯泉望偏激的性子,娃娃四五歲塘子裏玩水不小心嗆了水。

  說嚴重吧,發現的時候嗆了不少水,說不嚴重吧,抱出塘子後沒咳嗽幾下娃娃就不怎麽哭了,隻是斷斷續續的一直在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