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鎮山寶器 神乎其神
作者:紅棗泡枸杞      更新:2020-07-31 11:10      字數:2718
  山巒之巔,鬆頂之上,一個素衣老者盤膝打坐,紋絲不動,融自身於萬物,化萬物於自身。

  頂風呼嘯,雲翳湧動,老者連一根頭發絲都沒有飄動,不知過了多久那洞穿天地的雙眼才重新凝於廣袤的天際,眼神之中顯露著一絲哀傷。

  此人便是當世一人,所有名門正道,三大宗門所要誅殺之人,江湖人稱六臂擎天卻幾乎無人知曉他真名的落葉峰峰主百裏連舟。

  那天和韓望秋屠了法相寺,放出應劫大妖,以逆天器魂仙人鼎收了六戊天芮的那個素衣老者便是他。

  誰能想到,這麽一個看著已是古稀之年,平平無奇,身子瘦弱的老頭,卻是一個讓人膽寒,三十年前就以一敵四,硬扛三大宗門宗主和龍虎山掌教天師困殺而全身而退的人。

  那一年開天宗和玄天宗的宗主還不是現在的兩個小輩,龍虎山的掌教天師也不是現在的明旭真人。

  龍虎山和茅山一樣,都是道家陰陽術法的傳承之地。

  不知有多少斬妖誅邪的道士修身悟道於這兩座奇山險峰之中,鎮守一方的人間地仙更是薪火相傳,為的是心中的天地大道,為的是山腳之下一方的黎民百姓。

  相比茅山,龍虎山更擅長鑄器,有著屬於龍虎山自己的鑄器台。

  鑄器名師風百味看破世俗之後便到了龍虎山修道,道號風須子,江湖上很多鼎鼎大名的法器名器都出自他手。

  另一個鼎鼎大名的鑄器名師點蒼也在龍虎山,僅是他們倆個便給龍虎山鍛造了兩大鎮山寶器。

  其一‘澤天尺’,封妖附魔鎮守山門,先輩更以其逆天器魂將應劫大妖強行封印在了法器之中。

  第二大鎮山寶器便是風須子所鑄造的丹王鼎,此鼎鍛造不易,代價更是不菲。

  以龍虎山煉丹名器戊龍鼎和大普雷天寺中的鎮刹寶器盤龍渡法銅鍾為基,引龍虎山千年不息的上清天火鍛造,一鍛便是一百七十九日方才鍛化。

  化戊龍鼎的道法念力和盤龍渡法銅鍾的佛法念力至鑄基之中,終大成龍虎山第五大鎮山寶器‘丹王鼎’。

  此鼎現世龍虎山之巔彩雲環繞數日,大普雷天寺的妙法大和尚也於鼎成之日圓寂,化肉身菩薩,以不敗金身於寺中供世人參拜。

  之所以稱之為龍虎山第五大鎮山寶器,便是傳聞於此鼎所煉製的丹藥能使人‘起死回生’。

  可惜煉丹容易成丹難,不知是天意,還是那些珍奇藥材經不起丹王鼎的煉化,三個煉丹宗師日以繼夜,不知耗費了多少奇珍藥材和心血,三年時間隻煉出了兩顆丹藥‘三化歸元金丹’。

  既是鎮山寶器煉化,其效用自然非凡,兩顆金丹雖無人真正服用過,可卻有人因這兩顆金丹化了纏身已久的積勞。

  此人便是煉成這兩顆金丹的三大煉丹宗師中的天渡道人。

  天渡道人久病纏身,這也是他修身悟道的緣由之一,得的是咳病,但他的咳病與別人不同,每日子時、辰時、戊時發病,每日發病短時半炷香,長時半個時辰,痛苦不堪。

  郎中看了不少,卻無人能治,也瞧不出緣由。

  與其說是咳病,倒不如說是報應,雖然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麽會有此報應,直到他們三個煉成‘三化歸元金丹’,丹成之時天地靈氣如大河流水一般湧出丹王鼎,源源不斷滔滔不絕。

  在神識的感知中,天地靈氣匯於兩顆金丹之內,三人大驚語塞,知曉此鼎煉製的丹藥定不會是凡物,哪知竟會是此等損耗天地靈氣的逆天之物。

  遂將兩顆金丹交予掌教天師昆陽真人,三人便從此封鼎,再沒用那丹王鼎煉製過丹藥。

  天渡道人的咳病便是丹成之日,被那‘三化歸元金丹’所化,隻是拿在手中聞了一下想確認其藥性,哪知此後數年,那一日三次的‘報應’便再未出現過。

  因此事兩顆金丹更是被傳的神乎其神。

  天地之大多的是奇人異術,人外之人,雖龍虎山對此事隻字不提,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隻有那幾個長老、掌教天師、還有他們三個煉丹之人。

  可不出三日,遠在千裏之外的三大宗門就已經知曉了這兩顆金丹的消息。

  第一個知道的便是當時開天宗的宗主賴清風,此人霸道獨斷卻智勇雙全,知道此等逆天‘仙丹’現世,那定是他們開天宗必得之物,不管是用搶的,還是用‘求’的,兩顆‘仙丹’至少得一,此事賴清風是誌在必得。

  沒有耽擱半分,從知曉此事到人離開開天宗,隻有不到半炷香時間。

  宗主離開宗門那是大事,雖然當世少有敵手,但按開天宗的規矩,其身邊至少要有十個能擔堂主之位的化三境高手。

  賴清風為了不讓消息泄露,隻帶了兩個心腹便離開了開天宗,前往龍虎山‘取’那逆天仙丹。

  可三大宗門之所以能相互抗衡,其他兩大宗主自然也不傻,心腹早已埋下,此事賴清風知曉了,他們自然也會知曉。

  雖然晚了一日,可禦魂宗的宗主黃權和當時玄天宗的宗主莫北涼也是快馬加鞭的追趕。

  要說也是,誰讓開天宗宗堂離龍虎山最遠呢,早知道沒用,差不多十日的路程,雖然早走了一天,三大宗主幾乎是前腳後腳到的龍虎山。

  龍虎山上當時的掌教天師昆陽真人,也就是現在龍虎山掌教明旭真人的師傅,早已等待多時。

  得那兩顆金丹之後,昆陽真人和幾大長老便憂心忡忡,活了快八十歲的幾個人間地仙,再好的東西都有好壞兩麵的淺顯道理,他們心裏自然清楚的很。

  不出所料,卜算山門氣運,測一方吉凶之時,得了百鳥朝鳳,龍盤虎踞之象。

  幾個老頭自然知道是什麽情況,也知道他們是為何而來,所以早早便大開山門,等那些‘龍虎’上山了。

  這卦不是普通的卦,測的是山門氣運,人間地仙卜的卦,能在山門氣運上龍盤虎踞的,定是當世那幾個翻手便能翻江倒海、翻雲覆雨的人物,掰開手指頭數數就能猜到是哪幾個人。

  可有一人,昆陽真人和那幾個長老都沒猜出來,連邊都沒沾到,這人便是那盤龍。

  一龍鬥三虎,一戰在所難免,而且就在這龍虎山上,可這盤龍能是誰?當世為何會有此等天下一人,且能蒙蔽人間地仙的占算。

  賴清風踏上龍虎山之時,龍虎山下已有數個山中弟子下山等候,得知昆陽真人早已等候多時心中也是不免一陣疑惑,上山之時還往身後看了一眼,似乎是已經知道,來人不會隻有他一個。

  三清殿內,供奉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殿外不遠便是東隱院,昆陽真人見他們一龍三虎的地方,說是院,卻有百丈的縱深,似乎這地方就是為他們幾個準備的。

  平日裏,這個地方多有白鶴鳥獸落腳,那一日,院裏除了昆陽真人和那一龍三虎,那是一個活物都沒見到,沒了鳥獸,那數個石碑便顯的有些蒼涼了。

  從百裏之外的斷塵峰看過來,山基之下便是一隻‘玄武巨獸’,整個東隱院呈現著玄武駝山的山中奇境。

  院東,涼亭之中,一張長寬五尺的六角石桌赫然醒目。

  平日裏上山的那些宮中顯貴最喜歡坐的地方,十來個石凳圍了一圈,石桌桌麵上刻著第三十三代天師景淵真人所執筆的《道德真經》和一些道家符篆。

  石桌之上,五杯清茶淡香縷縷,坐在亭中的石凳上‘仙氣悠然’,遠處望去能看清大多高山的全貌,有著一覽眾山小的氣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