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饑民
作者:可憐的貓      更新:2021-08-04 16:25      字數:2979
  碭縣此時的這座縣城早已成為了一片廢墟,四周城牆不見,沒有城牆的城池根本沒有絲毫防禦,失去了城牆的保護,別說是災民,就算是土匪也不願居住,久而久之城池慢慢荒廢起來。

  ??流營之中素有“鏟城”的傳統,將城池城牆鏟為平地,畢竟他們是流賊,以流躥劫掠為生,倘若將來徙走的時候留下了一座完整城池,那便宜的是朝廷官軍,官兵入駐城池眨眼間就能再建造一座堅固城池來。

  ??碭縣人煙稀少,隻有一千二百戶人家,總共加起來不過四千多人,這其中老幼婦孺還占了一大半,青壯男子不過千把號人。

  ??早在碭縣被流賊攻破的時候,城內官吏富戶皆被流賊屠戮一空,城內百姓流賊雖然沒有大開殺戒,但是挨家挨戶搜查,凡是百姓家中的米麵糧食和其他所有吃的全都收刮而走,至於小民們的那一點點銅錢和碎銀子搜屋的流賊根本沒有看上。

  ??流營之中,最重視的就是馬騾,其次是糧食,最後是弓矢鉛銃,至於金銀珠玉乃是最次等。

  ??碭縣的青壯男子全部被流賊裹挾成為了饑兵廝養,而男子毫無疑問是家中的頂梁柱,加上糧食都被流賊搶走了,老幼婦孺們不管願不願意,皆是被逼裹挾了進去。

  ??城東的城隍廟是流營駐紮的營地,廟的周圍皆是眾多得到營帳,窩鋪,一直連接到附近的山嶺,河邊,無數的旗幟飄舞著,數不到邊。

  ??營帳內還有眾多的車輛,上麵載著的都是糧米財帛,此時的流營之中人馬浩蕩,算上饑民炮灰共有二萬多人。

  ??曹營小袁營的馬隊精銳自然居住在城隍廟中心的內營,其次是大隊步卒,最後才是輔兵廝養和饑民炮灰們。不過現在流賊營中巡繳嚴密,馬隊分班休息巡邏,防止營外有人來襲,更為了防止營內有人逃跑。

  ??月明星稀,不管是內營還是外營皆是密密麻麻的篝火,與天上的繁星相互照應,在營地外麵來往巡邏老營不斷。

  ??在外營營地,一個被暫時充為營地的山坳之內,一群饑民圍著堆堆篝火休息,眾人都是蓬頭垢麵,衣衫襤褸,他們緊裹被褥,身體蜷縮著。

  ??他們這些都是碭縣百姓,多是一個坊周圍熟悉的鄰居抱團取暖,其中袁大同和他的家小也在其中。他的妻子戴月娘和一兒一女緊緊依偎在他的懷中,他們本是碭縣城內興德坊的一戶窮苦百姓。

  ??丈夫袁大同沒什麽文化,全憑苦力賺錢,乃是碭縣的一名腳夫,每日給商賈挑擔幹賣力氣的重活,而妻子戴月娘則是給人做著洗衣服,縫補衣裳的一些零碎夥計。

  ??日子過得十分清貧,平日裏飽一頓餓一頓,勉強吊著命活著,前些日子流賊破城,丈夫袁大同被流賊裹挾走,帶月娘沒辦法,隻能帶著兩個孩子一塊兒跟著孩子一起走。

  ??丈夫袁大同是家中的頂梁柱,沒了他,戴月娘和兩個孩子更加活下去了。戴月娘隻是一個婦道人家,隻知道流賊是造反殺頭的,其他一概不知,反倒是袁大同知道得多一點,照他的話說,與其在碭縣內被活活餓死,倒不如投了流賊。

  ??流賊營中實行平均主義,“所掠錢帛、米粟、珠貝等物俱上交掌家,凡支費俱出自掌家;請食不足,則均短之”。每日吃喝數目看總體的糧草數目,糧草多每人吃得多,糧草少每人吃得少。

  ??當然,這其中也有待遇等級的,精騎待遇肯定比普通馬兵好,馬兵又比步兵好,步兵又比饑民好。

  ??均短之,相同層次每人平均一樣,這種配給製度相當公平,上麵也沒有貪汙的機會,這方麵眾人的怨言就少,這袁大同就是其中之一。

  ??往日在碭縣裏看見城內地主富戶們大魚大肉吃著,而他和他家人則是每日餓著肚子吊命,特別是這些富人還為富不仁,平日裏就欺榨他們窮人,袁大同這些貧苦百姓們早就心中鬱結不滿了。

  ??流賊破城後大肆殺戮官吏富人,袁大同心中快意萬分,心中不覺中居然對流賊產生了認同心理。

  ??流賊接連破了幾城,糧草輜重甚多,就算是他們饑民營中每日可以喝兩頓稀的,甚至還時不時吃頓幹的填飽肚子,比原來在碭縣的生活強得多了。

  ??眾人團聚說著話,其中一饑民低聲驚恐道:“你們聽說了沒,我們隔壁的好德坊跑了好幾個人,其中宋哥兒他們一家人也在其中。”

  ??饑民們都被驚動過來,又一人希冀問道:“怎麽?宋哥兒他們逃出去了嗎?”

  ??那饑民搖頭歎息,臉上滿是恐懼道:“沒逃出去,營外全是來往巡查的馬兵,隻要發現落草逃跑的人不問緣由一概殺了。”

  ??“宋哥兒一家死得慘啊……好不容易跑出了外營還是被巡查的流賊發現了,那些天殺的賊寇將宋哥兒一家人全都用布袋裝上,然後用馬踩踏,宋哥兒媳婦兒懷了身子大著肚子,就算這樣流賊還沒放過,聽說腹內的嬰胎都被馬蹄活生生踩了出來……”

  ??“啊……”

  ??眾饑民都失聲叫了起來,麵帶不忍之色,他們仿佛都想象到了宋哥兒媳婦兒淒慘模樣,其中好幾個女人都被嚇得哭了起來。

  ??袁大同心中也惋惜,宋哥兒一家都是敦厚好人,說被殺就被殺了,他們隻是不想從賊啊!有何過錯?其中宋哥兒一甲想逃跑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他家開了間雜貨鋪子,雖說鋪子被搶了一空但是徐州那邊還有親戚可以投奔,不比袁大同他們這些窮人一樣根本無路可走。

  ??這時候一六旬老者顫巍巍道:“各位興德坊的鄉親父老們,為了大家夥好,聽老夫一句勸,千萬不要想著逃跑,起碼在這營中能活一天就一天吧……”

  ??這是興德坊的坊主老孟叔,平日裏也素以他的威望最高,聽到老孟叔言語間的絕望,袁大同不安道:“老孟叔別說喪氣話,我們大家不都活得好好的嘛,說實在的,在這流營中可比我們在碭縣生活舒服多了,每天有人供應著吃的還不用幹活……”

  ??周圍不少人都深以為然,隻要他們不想著逃跑,起碼的生命安全還是有保障的,還不用為生計發愁。

  ??袁大同眼睛閃亮,接著鼓勁道:“要我說,雖然現在吃不上幹的,還是饑民的身份,但是我們大家都是一個坊的,隻要心在一塊兒想,勁兒往一處使,多打上幾仗成了輔兵廝養或者還能成為了步卒,就可以一日吃兩頓或者三頓,還都是幹的,自家的生活還有了保障,這多好啊!”

  ??“這義軍的日子還是有盼頭的,隻要肯拚命,肯幹活就能過上好生活,可不像城裏的富戶老爺們,龜孫揍地一毛不拔,隻顧自己花天酒地快活,還時不時地欺負我們。”

  ??經袁大同這麽一鼓動,饑民想起了原來在城裏的貧寒生活,更覺憤恨心酸,都是大聲讚同袁大同的話。

  ??老孟叔無奈看著,絕望搖了搖頭:“還是年輕呐……”

  ??戴月娘看著滿臉亢奮熟悉的丈夫,竟生出一絲陌生的感覺來,但心中始終難安,在她的認知裏,流賊不是殺人如麻的惡人嗎?哪裏像丈夫說得那麽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