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豐收
作者:可憐的貓      更新:2021-08-04 16:25      字數:3887
  燧石擊發槍雖好,但是用料很貴,尤其是內中的鋼材所需,現下各地的鋼材普遍都在三到四兩一斤左右浮動,像陳諾自徐州城購買的那批高質量鋼材一斤賣價就高達六兩。

  ??這還是燧發槍內中需要的鋼材材料,算上其他材料,人工費用,一杆精良的虎式銃造價不低於十五兩,是普通鳥銃價格的三倍多。

  ??這麽昂貴的價格大批量列裝乞活軍火器兵是不現實的,除非能夠開礦,減少對外原料的高價購買。依劉鐵金所說,現所內有兵器匠人五十名,尋常鐵匠也有八十人,餘者幫工學徒更多,人力不愁,精良鳥銃一月可製造一百門。

  ??現在乞活軍鳥銃缺口不大,依著所內現有的鋼材原料,馬力全開的話,可在一個月內製出五十杆虎式銃。

  ??至於再造虎式銃,隻能再從外購買高價原料了。

  ??……

  ??崇禎十五年四月底,李自成圍攻開封城,開封一旦不保,中原咽喉失守,李自成等人便可長驅直入北進,威脅京師安危。

  ??明廷聞訊,急令周邊明軍馳援開封,命督師丁啟睿為帥,保定總督楊文嶽為副,飛檄召集各鎮總兵於開封城下與流賊決戰。

  ??計有平賊鎮總兵左良玉,保定總兵虎大威,河南總兵陳永福,援剿總兵楊德政、方國安,副總兵薑明武,加上丁啟睿的標營和楊文嶽的保定車營,匯聚在開封城外的明軍共有十八萬人對外號稱四十萬,聲勢浩大。

  ??然諸鎮畏懼流賊百萬之眾勢大,均心存恐懼,不敢與流賊作戰,內中兵馬最多的平賊將軍左良玉更是方言:“賊人勢大,不可擊也。”

  ??《豫變紀略》記載,李自成和救援開封的官軍在朱仙鎮大戰六天,死傷慘重,“矢石竭,人人惴恐,營中老幼日數驚奔竄,雖斬之,不能定也。”

  ??也就是說,李自成方麵的形勢並不好,幾乎難以繼續支撐,已經開始謀劃撤兵。

  ??問題是官兵方麵的形勢更難,缺糧、斷水,左良玉又因為幾十匹戰馬被丁啟睿霸占,非常不滿。

  ??五月二十二日這一天,身為督師的丁啟睿主張積極作戰,一舉解除開封之圍。左良玉認為不可,其他武將也心懷憂懼,請求第二天再決戰。

  ??結果當天夜裏二鼓時分,楊德政的部隊還在向流賊開炮,左良玉卻率軍向著襄陽方麵撤退,各營頓時一片混亂。

  ??左部鼓噪奔突,衝向其他明軍營地,各軍不知狀況,爭相退走,左良玉的部下乘機把各營中留下的騾馬搶走。

  ??李自成此前與左良玉在郾城交過手,摸清了左良玉的底細。這一次他采用新的打法,先放左良玉的大軍過去,然後從後麵追殺。同時,預先派出大量人員在左良玉必經之地挖出大溝,寬和深各約五米,長約百裏。

  ??左良玉的軍隊發現李自成追殺得不緊,還在暗中慶幸,跑出八十多裏之後,前麵突然出現一道大溝,而李自成又從後麵追殺上來,官軍大亂,“下馬渡溝,僵仆溪穀中,趾其顛而過。”

  ??李自成趁亂一通砍殺,官兵自相踐踏。此一戰,左良玉的精銳部隊損失大半,騾馬、器械損失無數,敗往襄陽。此後雖然兵員有所恢複,但質量根本不能和左良玉的舊部相比。

  ??朱仙鎮會戰,明軍大敗,左良玉逃竄千裏,直接奔回襄陽,丁啟睿和楊文嶽一起奔向汝寧,“賊渡河逐之,追奔四百裏。喪馬騾七千,將士數萬,啟睿敕書、印、劍俱失。

  ??李自成招降明軍步兵數萬,馬兵五千,並獲輜重糧草,火炮器械無數,聲威更震。

  ??自此,河南幾乎盡握流賊之手,開封孤城一座,再無援軍。

  ??……

  ??朱仙鎮明軍大敗的消息傳到永安城時,陳諾正在田地裏揮汗如雨,使著鐮刀收割麥子。

  ??麥收是農作一年最忙的時候,陳諾眼看著一望無際的麥田,微風吹起金波翻滾,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他仿佛看到那一缸缸的小麥、熱氣騰騰的白饃饃、飄著油花的麵疙瘩湯,頓時精氣神就上來了,渾身都是勁。

  ??永安城外周邊有不少良田,去年陳諾便領著屯田對耕種冬小麥,因為種植稍晚幾天,隻能在五月上旬搶收。

  ??俗話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真要等待冬小麥植株完全幹枯再收割時已經完了,因為其根莖、枝葉已經不能在積累養分,還會消耗養分導致顆粒分量降低。

  ??今天便是永安城良田收獲的時候,這是個十分了不起的成就,這是永安城建城以來第一次收獲自己城內百姓親手耕作出來的糧食。

  ??萬事開頭難,有這批收獲糧食做榜樣,陳諾相信永安城屯田耕作會大獲成功,再也不會擔心饑饉之憂。

  ??為了鼓舞屯田農戶們的開墾種植熱情,陳諾親自下地麥收,在他的帶頭榜樣下,屯田隊農戶們幹勁十足。

  ??即使不消陳諾帶頭鼓勵,農戶們也個個喜笑顏開,望著黃澄澄的麥子,誰人心裏沒有十分的滿足感?

  ??旌旗招展,鑼鼓喧天,農戶們熱火朝天幹著活,即使太陽的炙烤下,他們熱情也不減分毫。每一處田地上都插著屯田所各小隊的旗號,上年書寫自己小隊的編號,各小隊的農戶們包區分片,喊著號子,各隊互相之間一幅競爭激烈的樣子。

  ??大腿沒入麥潮中,聞著撲鼻麥香,扭頭看著各處人聲喧鬧,充滿生氣的田野浪潮,陳諾會心笑了起來。

  ??有競爭才會有動力,就算是屯田隊的農戶們個個吃苦耐勞,但也架不住有的人消極怠工,為了提高屯田隊耕作的效率,激起大家夥的熱情和競爭力度,陳諾設置著耕作考評競爭製度,分為上中下三等。

  ??再這樣的考評激勵下,整個屯田所內的農戶們充滿了激情,拚搏向上。

  ??守備府各部管事將官也都跟隨著下了農田,畢竟守備大人都親自下田了,他們作為下屬怎麽敢獨坐旁邊觀看。

  ??民事堂主管伍士豪,兵事堂的陳大義,連同堂下各所的所長,辦公人員全都下了田地,有的人收割麥子,有的人編製麥子成捆,有的人裝車卸運,各人忙的不亦樂乎。

  ??火熱的場景充斥著秋收的麥田,到處都是競賽的熱潮,一直到了午時,咣咣的鳴鑼聲不斷,農戶們才住了手,笑鬧攀談聲中,潮水般的往各隊吃飯的地點匯合。

  ??不過看他們步伐快捷,每人隱隱有追趕之勢,更有迫不及待者小跑起來,梗著脖子張望著飯食。眾人都是貧苦百姓,經年累月餓著肚子,即使這麽長的時間下來,看見吃的眼睛還是綠的

  ??午飯還是很豐盛的,一張張厚實的大餅和黑麵饅頭管夠吃,每人還能分到一碗肉湯,運氣好的人碗中還能葷腥。

  ??守備府諸人也圍攏著陳諾團團坐著,帶著勞作後的疲累,滿足地大口吃喝起來,永安城現有的讀書人少,大多都是粗人,吃飯也沒個禮儀,吃得稀裏嘩啦,咀嚼聲不絕於耳。

  ??民事堂山長伍士豪一旁斯文吃著,他雖是個讀書人,對其他人也全然沒有嫌棄,隻是微笑看著。

  ??伍士豪為人溫和,與人親近為善,與守備府各個部門關係都處的十分友好。

  ??他喝下一口肉湯後,望著遍野的麥子興奮道:“大人,待收割完麥子後,再在這片良田施肥,廣增地理,到了月底便可以種植上水稻了。”

  ??“嗯,不錯……”

  ??陳諾滿足點頭,隨後憂慮:“這些都是良田,自然可以銜接種上稻種,開墾的那些荒田土地肥力卻是不夠,這該怎麽辦?”

  ??下側正在大口吃著麵餅的屯田所所長楊天良聽到守備大人憂慮,嘴裏的食物還未咽下就含糊不清道:“大人,開墾出來的荒田可以種植大豆,綠豆和芝麻肥田,冬麥秋播的時候不管這些作物產量耕地時將它們連根拔下來就行,田地的肥力肯定增。”

  ??陳諾好奇道:“還有這等增肥之法?”

  ??楊天良憨厚笑道:“大人,這是豆子肥田之法,俺們莊稼人經常用的肥田之法,這些豆類種植時間短,即可增肥也不耽誤下麵主糧的播種。”

  ??“看來這耕地門道也很多,虧本官也是屯墾軍戶出身,竟是個門外漢了。”陳諾笑言道。

  ??聽到守備大人對自己打趣,楊天良這個老農有些拘謹,不知道怎麽搭話,隻是一旁陪笑著。

  ??正當眾人吃飯談笑熱絡之時,一兵急急忙忙趕著過來,給陳諾呈上了一份塘報。

  ??即使陳諾知曉後麵曆史事件的發展,但他也不敢對外界掉以輕心,陳諾重金聯絡了徐州境內的驛站,讓他們一有明朝各地的戰事消息便謄寫一份往永安城遞過來。

  ??陳諾接過塘報觀看,原本有幾分喜色的麵容慢慢沉了下來,眾人不知情況,感受到守備大人情緒異常,喧鬧聲慢慢靜寂了下來。

  ??“啪!”

  ??陳諾怒然將手中塘報扔在了地上,語帶殺氣道:“這左良玉該殺!我陳諾終有一天要將這位平賊將軍剝皮抽骨泄恨。”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