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前往趙國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更新:2021-08-04 14:55      字數:4418
  到了三月後,寒冷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則盎然的春色。

  ??鄒國的驛卒,隻用了二十日的工夫,便將孟子的回信送到了景亳,再由景亳蒙氏一族的族人,送到了莊子居。

  ??當時莊子亦在向蒙仲等諸弟子講述《宋子》的精要,便見莊伯表情古怪地走入了屋內,在對莊子低語了幾句後,將一封竹簡遞給了後者。

  ??看到竹簡內的內容,莊子亦氣地吹胡子瞪眼,他亦終止了當日的授業,揮筆疾書寫了一封書信,叫人送還給孟子。

  ??恐怕誰也沒有想到,鄒國的儒家聖人孟子,以及宋國的道家聖人莊子,借助竹簡書信的往來,開始了隔空對罵,莊子罵孟子“盜軻”,孟子罵莊子“蔽周(即諷刺莊周受蔽於天而不知人)”,你來我往不亦說乎。

  ??漸漸地,蒙仲等弟子發現莊子更精神了,而那邊孟子的弟子們,亦漸漸發現老師最近精神抖擻,然而,誰也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麽變故。

  ??大概是四月中旬,惠盎從彭城來到了商丘,然後再從商丘來到了莊子居。

  ??不得不說,當惠盎親自來到莊子居後,別說蒙仲,就連武嬰、向繚、穆武、蒙遂等其餘莊子的弟子們,亦忍不住心中的激動,誰讓惠盎在宋國的名聲實在太響亮呢。

  ??值得一提的是,當惠盎親耳聽到莊子開口說話時,他亦愣了半響,跟當初蒙仲的反應一模一樣。

  ??然而,似乎莊子對惠盎卻有諸般不滿的樣子,態度很是冷淡。

  ??在彼此坐下之後,莊子第一句話就是指責惠盎:“惠盎,你帶老夫的弟子去見孟軻做什麽?”

  ??看著莊子板著臉生氣的模樣,惠盎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

  ??他當然知道孟子有心收蒙仲為儒家記名弟子,為此還贈送了半部《孟子》——除蒙仲以外,誰能有這待遇?

  ??因此,當初孟子將信托付給惠盎時,惠盎就猜到莊子便因此而動怒,畢竟據他所知,莊子對儒家的印象是很差的。

  ??他笑著解釋道:“夫子息怒,晚輩隻是想讓阿仲增漲些見識而已。”

  ??莊子聞言冷哼一聲,不悅地說道:“在孟軻那邊能增漲什麽見識?巧偽的見識麽?”

  ??好說歹說,莊子這才逐漸平息心中的憤怒,繼而詢問惠盎的來意。

  ??見此,惠盎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義弟蒙仲,恭謹地對莊子說道:“是這樣的,大王欲遣大夫「李史」前往趙國,敦促趙王攻伐中山一事,晚輩與李史大夫有些交情,若是阿仲願意趁此機會到趙國去看看瞧瞧,晚輩亦能為他安排。”

  ??聽聞此言,莊子的麵色緩和了下來。

  ??他必須承認,惠盎對待他弟子蒙仲確實真心,問題是,是否要讓蒙仲這名弟子跟去趙國增漲見識呢?

  ??若換做在一年前,恐怕莊子會竭力反對,但不可否認,弟子蒙仲在去了一趟滕國後,他的一些想法上的改變讓莊子頗為驚訝,尤其是蒙仲能忍住自己的“痛快”而放棄親手殺死滕虎。

  ??就在莊子猶豫時,惠盎勸道:“夫子,晚輩以為,似阿仲這些年輕人,應當趁著年輕出去闖蕩,增漲些見識,一家之言,怎麽及得上百家之言呢?”

  ??莊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轉頭問蒙仲道:“阿仲,你怎麽認為?”

  ??蒙仲當然想到趙國去看看瞧瞧,聞言小心翼翼地說道:“倘若夫子允許的話……”

  ??莊子點點頭說道:“出去見識見識也好。”

  ??見此,惠盎高興地說道:“既然如此,晚輩便立刻寫信給李史大夫,請他前往趙國時,到景亳這邊轉一圈。”

  ??次日,趁著等待士大夫李史的時候,蒙仲遵從族內的意思,將義兄惠盎請到了鄉邑,由宗主蒙簞率領族人設宴盛情款待這位他宋國的治國謀臣。

  ??在筵席中,宗主蒙簞與長老蒙薦、蒙羑等人,亦得知了惠盎的來意,一邊感慨蒙仲運氣不淺,一邊暗自思量。

  ??至於思量什麽,自然就是“遷族”。

  ??當然,這裏所說的遷族,並不是說將族人全部遷到別的國家去,而是指遷一部分族人,也就是所謂的狡兔三窟——倘若宋國這邊因為戰爭而導致家族麵臨傾覆的危險,蒙氏一族還能投奔別的國家,這樣就不至於讓整個家族都因此覆亡。

  ??而趙國,在蒙簞、蒙薦、蒙羑等人看來,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首先,趙國是宋國的盟國,縱使他蒙氏一族將一部分族人遷到趙國,宋王也不至於會開罪他們——當然,前提是有正當的理由。

  ??其次,趙國是現如今冉冉升起的強國,雖說世人仍普遍覺得當世最強的國家乃是齊國與秦國,可又有幾人知曉,趙國在約十年前曾幹涉秦國的王儲之爭,逼迫秦國在秦武王嬴蕩過世後,迎接曾在燕國作為質子的嬴稷為君,即如今的秦王稷。

  ??就連齊國,亦不敢與趙國交惡。

  ??總而言之,若他蒙氏一族能在趙國立足,甚至得到一塊封邑,蒙氏一族日後的路自然就會更寬。

  ??回到自己家中後,蒙仲在用飯時,將這件事告訴了母親葛氏與妹妹蒙嬿。

  ??一聽到兄長又要出遠門,蒙嬿擔心而不舍地說道:“阿兄,你才回家兩個月,又要出門嗎?能不能別去啊?”

  ??“嬿兒。”葛氏打斷了蒙嬿的話,旋即對蒙仲說道:“為娘認為夫子與惠大夫說得對,若有機會,男兒自當出去闖蕩,隻是聽仲兒你說,趙國那邊正在打仗……”

  ??見此,蒙仲便解釋道:“娘,孩兒時作為護送李史大人的一名衛士前往趙國,又不算是趙國的兵卒,趙國打不打仗,跟孩兒有什麽關係?”

  ??聽到這話,葛氏這才釋懷,連連點頭說道:“那就好,那就好。”

  ??正說著,忽然院子裏傳來了長老蒙薦的聲音:“阿仲,仲兒?宗主來了。”

  ??聽聞此言,蒙仲、葛氏、蒙嬿三人趕緊放下碗筷,到院門迎接,他們這才發現,宗主蒙簞與長老蒙薦、蒙羑三人,此刻就站在院中。

  ??“宗主,兩位長老,您幾位……”

  ??葛氏迎上前,有些不解地詢問道。

  ??“打攪了。”蒙簞笑嗬嗬地說道:“老夫有些事想拜托你家蒙仲。”

  ??“拜托我?”

  ??蒙仲有些不解。

  ??片刻後,由於正屋內有葛氏、蒙嬿母女在,蒙簞、蒙薦、蒙羑幾人索性就在院子裏,將此行的來意告訴了蒙仲。

  ??即希望蒙仲出麵說項,讓蒙鶩帶一些族人,亦跟著前往趙國,看看能否有機會得到趙王的賞識而在趙國立足。

  ??“這……”

  ??蒙仲有些為難。

  ??但考慮到家族內的族人素來和睦,且對待自己一家極好,他也不好推辭,於是就在次日,硬著頭皮向義兄惠盎說起了這事。

  ??然而對此,惠盎倒是並不在意,畢竟蒙氏一族雖說是景亳一帶的大家族,但似這般的家族,宋國上上下下有幾十上百,難道隻是因為少了蒙氏一族,他宋國就無力再抗衡齊國了麽?

  ??不可能的事。

  ??更何況,蒙氏一族並不舍得放棄他們在宋國的封邑,隻是希望一部分族人到趙國發展,謀取封邑。

  ??“無妨,隻是小事而已。”

  ??見蒙仲麵色慚愧,惠盎笑著寬慰道:“相反,倘若你蒙氏一族能在趙國立足,並且取得趙王的信任,這對於我宋國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縱使是大王,亦樂見其成。”

  ??“這話怎麽說?”

  ??蒙仲不解地說道:“難道這樣不算人才流失麽?”

  ??惠盎笑了笑,旋即反問蒙仲道:“那你覺得,為何趙王會將仇赫派到我宋國來擔任國相?難道仇赫不算人才麽?”

  ??“阿兄的意思是……”蒙仲漸漸有點明白了。

  ??“人才在哪裏,這不重要,關鍵在於他願意為哪方謀利。就像仇赫,現如今由他擔任國相,著手處理我宋國的政務,此人倒也勝任。在宋國與楚國之間,仇赫會選擇我宋國的利益,而在事關趙國的利益上,仇赫則會偏袒趙國,因為他是趙國的遣臣,你明白我的意思麽?”拍了拍蒙仲的肩膀,惠盎笑著說道:“倘若你蒙氏一族能得到趙王的賞識,並且受他信任,趙宋之盟或許就會更加穩固……”

  ??“更加穩固?”蒙仲從惠盎的話聽出了幾分端倪,不解地問道:“難道趙國與宋國的盟約不穩固麽?”

  ??惠盎負背雙手,微微搖了搖頭,旋即,他皺著眉頭說道:“在趙國,唯有趙王雍與寥寥一些士卿堅持「聯宋抗齊」,其餘,有很多人則希望「聯齊抗秦」。現如今隻因為趙王雍尚在,是故趙宋兩國的盟約還能維持,倘若有朝一日趙王雍不在了,趙宋兩國的關係恐怕就不得而知了。倘若你蒙氏能在趙國立足,對於維持「趙宋之盟」亦有助力。……是故,你也不必將為家族說項的事放在心上,這是一件於蒙氏、於國家都有益的事。”

  ??聽到惠盎這麽說,蒙仲這才釋懷。

  ??但同時,他的心底亦產生了幾許擔憂,因為他今日才得知,原來趙國與宋國的盟約,並非如他想象的那般牢固。

  ??數日後,年過六旬的士大夫李史來到了景亳,受到了蒙氏一族的盛情款待。

  ??此後,在得到了惠盎與李史的默許後,蒙氏一族組織了一隊族人,作為護送李史前往趙國的護衛。

  ??這隊人由少宗主蒙鶩率領,除了蒙仲、蒙虎、蒙遂、蒙橫、蒙瑉等族中子弟外,還有蒙仲同在莊子居學習的武嬰、向繚、穆武、華虎、樂進、樂續等人——顯然是因為莊子在聽了惠盎的話後,亦改變了原先的想法,希望諸弟子能出去見見世麵,增漲些見識。

  ??四月二十七日,士大夫李史從景亳再次啟程,在一幹蒙氏、樂氏等家族子弟的護送下,浩浩蕩蕩地前往趙國。

  ??『趙國,那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呢?還有趙王雍,那又是一位怎樣的君王呢?』

  ??在前往趙國的途中,蒙仲坐在戰車上,忍不住好奇地想道。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