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齊師敗績
作者:淮南王劉安      更新:2021-08-03 07:54      字數:3574
  有夏二年二月,燕代晉三國聯軍與齊國十五萬救兵隔漳水相持。

  ??此時北方冷空氣南下,天氣大寒,溫度降至冰點以下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漳水、洹水相繼結冰。

  ??廣武君李左車登高望遠,發現漳水上,眾多聯軍士卒站在漳水中間鑿冰取水,又見河麵上有諸多行車浮冰過河。

  ??李左車找來相熟的騎士,讓騎士騎馬在河麵上奔馳,河麵上行馬如履平地。

  ??於是廣武君李左車前往上將軍大帳謁見韓信。

  ??李左車上前拱手作揖,韓信正在案牘後麵處理軍務,案桌上竹簡堆積如山,協調三國二十萬軍隊的事務是非常繁瑣的。

  ??“拜見上將軍!”

  ??“廣武君此來,所為何事?”韓信從案牘中抬頭問道。

  ??“上將軍日理萬機,無事不敢叨擾!”李左車於是上建言道。

  ??“我軍與田橫所率齊軍已相峙二月有餘,趙國屢誤務時,國困民乏,民生凋敝,倉稟空虛,丁男皆披甲,丁女轉運輸,雖有晉國接濟糧草,亦非長久之計。

  ??今晨,微臣登樓遠眺,覺察漳水之冰甚為堅固,可行車馬。吾料洹水亦已結冰。

  ??今齊國大軍十五萬,屯居於漳水右岸,全賴洹水輸糧。今洹水無法行船,從平原縣至漳水五百餘裏,齊國五百裏輸糧,人挑馬馱,人食馬嚼,糧草至軍,十不存五。

  ??此後齊軍必然乏糧,願上將軍假臣戰車千乘,騎兵三萬,踏冰而過漳水,於洹水間絕齊糧道。齊軍匱糧,必不戰而走。將軍可銜尾追擊,彼卒有饑色,士無鬥誌,又無堅壁可恃,齊師必敗。”

  ??“大善,此勝皆廣武君之功也!”於是韓信從案牘來到李左車身前拜謝道。

  ??於是韓信依李左車之計,撥李左車戰車千乘,烏桓騎士和樓煩騎士三萬人,前往齊軍後方截糧。

  ??時匈奴強盛,在單於冒頓的率領下大破滅東胡,南並樓煩王、白羊王,眾多遊牧民族為躲避匈奴,南下代國燕國依附。

  ??於是此次聯軍之中,充斥著大量燕國征募的烏桓騎士,代國征募的樓煩騎士。與齊軍對峙的二十萬三國聯軍中擁有四萬遊牧騎兵,騎兵數量是對麵齊軍的三倍。

  ??此時的輕騎兵沒有雙邊硬馬鐙,沒有高橋馬鞍,所以現在的遊牧騎兵隻能騎射,而中原的走馬騎兵更隻能用來偵查敵情和追擊對方敗兵。

  ??因為沒有馬上前後固定裝置,馬下的兵卒稍微一用力就能將騎士拽下馬。騎兵的馬上格鬥能力非常羸弱,所以中原騎兵接戰時大多時候下馬步戰。

  ??正因為燕代晉三國聯軍騎兵過多,甲士不夠,韓信才不敢輕易過河同齊軍鏖戰。

  ??李左車率戰車騎兵在齊軍之後馳騁,如狂風過境,齊軍運糧隊紛紛被劫,洹水兩側硝煙四起。

  ??為了打通糧道,田橫親率戰車兩千乘,騎兵一萬餘人,前往驅逐李左車所率截糧之軍。

  ??兩軍於厝縣城郊遭遇。李左車眼見規避不開齊軍車騎,於是擺開陣型相候。

  ??《六韜·均兵篇》對車、騎兵戰術特點進行了比較總結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

  ??李左車以戰車為中軍,前後分三排,每輛戰車間距兩個車位。前後排錯位列橫陣。兩翼散亂分布樓煩騎士和烏桓騎士。

  ??齊軍田橫所布陣型也是如此,兩軍單純就兵種數量有差別,齊軍戰車多,而聯軍騎兵多。

  ??戰車每車載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首,稱“車左”,又稱“甲首”;右方甲士執矛(或戈),主擊刺(有步兵接近戰車時用戈攻擊),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稱“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禦者,隻隨身佩帶衛體兵器短劍。

  ??兩輛戰車麵對麵衝鋒,進入弓箭射程後,戰車上的弓箭手開始放箭,就如同坦克上的火炮一樣,首先進行遠距離的對決。如果射中對方的馬或者馭手,那麽恭喜你,你贏了。因為對方的馬和馭手中箭的結果常常就是失去動力控製而造成戰車車毀人亡。

  ??如果沒有射中,那接著就要進行遭遇戰了。古代的戰車,車軸上是有軎(wei)的,就如同在車軸上套了兩個長筒,有的是尖的,遭遇戰兩車是不能太近的,否則高速中,軎一旦出現剮蹭,兩車失去平衡就容易車毀人亡。所以兩車麵對麵過來,通常要錯開一段距離。

  ??兩車高速交錯而過的時候,弓箭手一直不斷放箭,在戰車高速運動中,雙方戰車右方甲士持四米長矛相互刺擊,雙方戰車錯馬而過,相對速度非常之快,通常右方持矛甲士隻有一擊的時間,這就叫一回合。

  ??兩軍中軍戰車如火如荼交錯而過。

  ??兩翼騎兵也開始接戰,齊軍兩翼的輕騎兵先是騎馬衝到戰場中間,然後都下馬結陣步戰,而聯軍的遊牧騎兵則對著結陣步戰的齊軍不斷放箭,齊軍一接近就一哄而散。

  ??遊牧騎兵拉開距離後又不斷放箭,齊軍騎兵隻能上馬又是一頓追擊,如此反複,齊軍騎兵真是苦不堪言。

  ??遊牧民族通常都自小訓練騎射之術,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人人精於騎射,齊軍騎兵紛紛中箭落馬身亡。

  ??齊軍騎兵傷亡慘重,傷亡過半時,四散而逃。於此同時,位於戰場中間的雙方戰車部隊也已經分出了勝負,經過三個回合的衝殺,以聯軍戰車部隊寡不敵眾,戰敗告終。

  ??於是田橫率齊軍戰車衝擊驅逐燕代遊牧騎兵,樓煩騎士和烏桓騎士本來就是受雇前來助戰,哪裏真的會拚命,見中軍敗逃,於是也就一哄而散。

  ??此役雖齊軍獲勝,基本殲滅了聯軍的戰車部隊,但自己車騎軍也傷亡過半,無力再戰。

  ??而聯軍的遊牧騎兵基本沒有損失,繼續騷擾齊軍糧道。

  ??於是齊軍匱糧,田橫無奈拔營退軍。聯軍營中趙軍降卒見齊軍敗退,皆士氣高昂,紛紛踴躍請戰。

  ??韓信見軍心可用,於是率聯軍兵卒渡過結冰的漳水,出營追擊。韓信率軍屢敗齊軍斷後部隊,於信鄉縣附近追上齊軍主力。

  ??兩軍結陣大戰,三國聯軍士卒積勝,見勝利唾手可得,於是士氣高昂,人人奮勇向前。

  ??趙國殘破,野無所略,齊軍乏糧,齊軍已經斷糧數日,士卒麵有饑色,各部將軍亳無鬥誌,十餘萬齊軍一觸即潰,四散奔逃。

  ??三國聯軍追亡逐北,至黃河而還。齊相田橫隻帶著親衛輕車逃回了平原城,田橫收集齊國陸繼逃回的散亂敗軍潰卒,隻剩下三萬餘人。

  ??有夏二年二月下旬,齊師敗績,救趙之兵潰。趙相陳餘孤身逃亡齊國,趙王歇引趙國文武百官出降。

  ??舉趙之戰,韓信先破趙國二十萬大軍,再屠齊國十五萬援軍,為諸侯各國所注目,視為當世名將,名聲聞達於天子之側。

  ??於是趙割中山予代國,割常山上黨予晉國,割易水十城予燕國。代王張耳將代王之位禪於其子張敖,自以為趙國丞相,把持趙政,幽趙王歇於趙宮之中。

  ??三月上旬,晉王項羽來詔,封韓信為石邑候,招晉軍回國春耕,項王對齊國不甚在意,沒有一絲斬草除根的意思。也沒有一絲更多封賞韓信的意思。

  ??韓信左右皆言“項王封賞不足,無以酬將軍蓋世之功”。

  ??有趙國辯士蒯通說韓信言“上將軍舉趙實乃潑天蓋世之功,卻於項王何益?利在代王張耳,是固晉王以石邑侯侯爵功封將軍。今招項王晉軍回國,是不滿於將軍奉迎代王入趙耳。

  ??將軍不以晉之利為先,雖為項王異姓兄弟,回之不免於忌,不若留之趙。將軍引燕趙代三國常勝之師擊疲敝之齊,如探囊取物,而後擒殺逆首田榮陳餘,獻闕於天子陛下。則將軍必得齊地而王之。望將軍熟慮之。”

  ??韓信思慮良久,權衡利弊,終下決擇,於是晉國虎賁將軍石邑侯韓信上表,請求留於趙國助趙軍對抗齊國。

  ??晉王項羽準奏,於是韓信與相熟晉軍屯長以上軍官千餘人留趙。晉國大軍在副將利幾的率領下經上黨退軍回國。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