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秦魏潁淮之戰(1)
作者:淮南王劉安      更新:2021-08-03 07:53      字數:2431
  有夏八年八月初,潁淮戰場,魏軍大營。英王英布遣使來告。

  ??“拜見方伯,拜見各位將軍!”英使來到中軍大帳,魏王上座,魏王右手邊坐的是軍師中郎將魯軼,左手邊坐的是左將軍屈律。諸位將軍依次或坐或立於大帳之中,皆披甲戴胄。

  ??“貴使前來我軍大營所謂何事?”魏王一身戎裝於主座問道。

  ??“明稟方伯足下,我王謹遵天子之命,已將禪德君(姬辛)送於魏軍大營。壽春城中朝庭百官皆已散去,吳國客軍亦將啟程東歸。一旦吳軍東歸,我英國卻是孤掌難鳴,已無法再守壽春之地,我王欲班師回都六縣城,不知貴軍可願接手壽春城?如方伯無意於壽春,鄙人將告辭前往秦軍大營,請秦王接收壽春城。”英使拱手將來意說了出來。

  ??“大王不可,秦昭王四十七年,秦昭王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占據韓國野王,將韓國上黨郡與韓國本土完全截斷。

  ??韓桓惠王十分驚恐,派陽城君前往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之地以求秦國息兵。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抗秦,將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予趙國。

  ??趙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他認為馮亭不將上黨交予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

  ??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奉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道‘發動百萬大軍鏖戰,經年累月圍攻亦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十七座城池,此大利,不可坐失良機。’

  ??於是秦趙交兵,長平一戰屍山血海,趙國可戰之兵盡失,從此趙國一蹶不振。如今我魏軍與秦英兩軍隔淮水對峙,壽春便如那韓國上黨郡一般,如若我魏軍接受英國壽春城,秦魏必然因此交戰,彼時勝負不可料,望大王三思而後行呀!”魏軍左將軍屈律出言奉勸道。

  ??“屈將軍此言差矣,正所謂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即使我魏軍於淮北大營中按兵不動,坐看秦軍輕取壽春雄城,秦軍亦不會善罷甘休。

  ??秦王傾國東出二千裏,所費巨萬,竭耗秦國府庫倉廩,怎會輕易班師。秦軍不撞南牆心不死,彼時待秦軍四十萬虎狼之師集結完畢,必然渡過淮水攻我魏軍,唯有展現我魏軍實力,痛擊秦王來犯之師,方能以戰謀和,換來大夏天下幹戈平息。

  ??我魏軍與其坐以待斃,靜待秦軍集中力量,不如占據壽春雄城,以此分秦國之師。

  ??大王,末將願率三萬人馬,走水路入踞壽春城,與我魏軍淮北大營成犄角之勢,相互馳援,望大王恩準。”軍師中郎將魯軼分析利弊得失後起身請戰道。魯軼講得有理有據,讓人信服,於是魏王魏豹欣然應允,遣魯軼率三萬魏軍乘船走淮水淝水水路入壽春,接收壽春防務。

  ??魯軼接收英軍的防務時,發現吳王項裏率吳軍仍在城中收拾輜重末曾東歸回國,於是靈光閃現,便以晉王項羽學生的名義求見吳王。

  ??“學生晉陽大學首期、晉陽軍校六期學子魯軼拜見吳王殿下!”

  ??“即是晉王兄長學生,自然是一家人,無需客套,不知魯將軍前來有何要事?”魯軼如此簡單便取得了吳王項裏的信任。

  ??吳王項裏非常年輕,方才二十歲出頭。吳王項裏乃已故項梁之嫡子,十年前因為吳王項裏年歲尚幼,因此未能跟隨項梁項羽出江東滅秦,吳王深以為憾。

  ??吳王常謂左右道“如若孤那時再漲幾歲,便能隨阿父阿兄渡江抗秦,定保阿父周全無礙。如今惜與阿父天人永隔!”

  ??秦朝覆滅後,大夏天子分封諸侯王,項裏沿襲項梁之功,得封吳王,都吳縣,王江東兩郡。

  ??“學生此來,是為大王謀取淝水東岸成德、合肥、曲陽、當塗、陰陵、鍾離、東城、全椒、建陽、曆陽、阜陵、橐皋、浚遒這十三縣而來!”縱橫之士總是口出狂言,語不驚人死不休,魯軼亦然。

  ??“魯將軍休要誑騙寡人,汝所言淝水之東十三縣皆英國所有,孤如何能謀取?”吳王項裏雖然年幼,卻也不是那麽好誑騙的。

  ??“學生不敢誑騙殿下,旦有不實,校長身處晉陽亦不會放過學生,殿下請聽學生分析。英王英布擅立姬辛為大夏天子,自稱丞相,欲與定陶天子抗衡。英王此舉有大逆不赦之罪也,如何能安然無恙?隻因秦魏大軍對峙,英王方有喘息之機,待秦魏息兵,便是天子秋後算賬之時。

  ??如若吳國無動於衷,大王就此率吳軍歸國,那大王便是與英王同黨而論。即便定陶天子礙於晉王顏麵,不對大王有所重罰,吳軍此次西行亦勞而無所得。

  ??假如大王助定陶天子穩定局勢,救萬民於幹戈之間,定能將功補過,定陶天子必有封賞。賞從何來?除罪王之地賞之,學生如今頗受大夏丞相兼方伯器重,定能從中斡旋,必為大王討來淝水之東十三縣作為酬賞,不知大王意下如何?”魯軼循循善誘,條理清晰的為吳王項裏解析道。

  ??“善,魯將軍請明言,寡人該當如何自處?”吳王項裏也風聞過魯軼在魏王身邊的地位,於是頗為心動道,既然四萬吳軍已經出征,勞而無功,又何必急著回去,年輕人都有一片建功立業之心,吳王項裏不外如是。

  ??“其實不難,大王隻需暫緩歸國,率壽春城中吳軍與學先所率之魏軍一同守住這壽春城月餘,如此便是大功一件。隻待晉王北征南歸及雍國元帥南征北歸,秦王必然不敢暴傾國之師於二千裏之外,秦魏幹戈必息,到時戈戟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形勢即可明朗。”魯軼如此斷言道。

  ??“寡人年幼無知,但憑魯將軍吩咐,魯將軍大才,能否於軍政指點寡人一二?”吳王項裏欣然同意。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