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晉國應對之策
作者:淮南王劉安      更新:2021-08-03 07:53      字數:2433
  晉王項羽從錦衣衛情報司處得知大夏出現南北兩個朝庭後甚為懊惱,此時項羽對項琉這個紈絝子弟真的是恨的牙癢癢。

  ??項羽好不容易營建出來的和平環境眼看就要被打破了。項羽真心不想在劉邦壽亡之前,天下有任何變故,出現讓秦國有更加強盛壯大的機會,項羽對秦王劉邦的忌憚之心由此可以看出。

  ??此時項羽卻不知魏王魏豹的軍政才能在成為方伯的那一刻,已經被天意無限拔高到千年罕見的地步。魏國也將成為秦王劉邦壽亡後項羽一統中國最大的絆腳石。

  ??不過這是後話,此時晉陽龍陽宮朝堂上,就當今天下形勢正在激烈討論。

  ??“諸位愛卿以為我晉國該當如何應對北朝天子的《魯地王畿詔》與《代民南徙詔》?”晉王項羽仍是頭頂九旒王冕,身著赤底金龍袞服,按劍端坐於王位上。

  ??“微臣以為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既然大夏天子下詔將代地送與我國,大王接收便是,至於萬金遷徙之費,不值一提。想來是北朝天子吞並魯地後,為了安撫我強晉而送上之大禮。”晉國丞相鄭昌首先起身出班發表見解,不知不覺鄭昌都已經快六十的人了。

  ??不過丞相鄭昌後繼有人,鄭昌之子鄭燁是為晉陽大學首期榜首,頗受晉王項羽器重,其自身亦是才華橫溢,智計百出。如今官至晉莊總督,已經晉國二品大員,前途不可限量。晉陽大學一係官員皆以鄭燁馬首是瞻,而晉王接連越級提拔晉陽大學畢業生的情形也是有目共睹,因此鄭燁日後接任晉國丞相之位指日可待。

  ??“丞相所言甚是,如此看來魏王朝中亦有能人賢士為其運籌謀畫,魏楚兩國定會為魯地有一番龍爭虎鬥,不過魏地狹小,國力貧弱,其實力不足楚國一半,即使有天子大義,其成敗亦未可知也。”禦使大夫陳平身著玄端朝服起身出班發言附和道,隨著年歲的增長陳平俊美的麵貌更有一番氣度。

  ??“微臣葛午有諫啟奏,如今我晉國正是休養生息之時,晉國人口扶持之策逐漸發揮效用。自此策發布以來,我晉國出生人口大增,不過嬰兒成長尚需時日,正所謂‘十年生聚,十年教養’此等快速增長之人口欲轉化為國力尚需十數年光陰,此時未成年之嬰兒卻全是我國的負擔,望大王謹慎處置國朝爭端。”直隸令尹葛午起身出班發言道,葛午被項羽從晉莊總督的位置上擢升為直隸令尹已經兩年。這兩年葛午將晉國直隸郡管理得井井有條,得到了晉國君臣的一致肯定。四年前晉王項羽降服燕地之後,便將晉國太原郡、上黨郡、常山郡合並為直隸郡。

  ??“葛令尹著相了,我晉莊遍布大夏諸國,隻需有金錢便能買來糧食銅鐵及雇傭人力。去歲我王自洋京東征,為我晉國帶回了百萬斤黃金,如此方有我國朝堂之人口之議,百萬斤黃金尚未用盡,何來負擔一說?切莫危言聳聽,混淆我王之聽!”鄭燁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自然心性銳意進取,聽不得老成退縮之言。

  ??“微臣妄言,請大王恕罪!”鄭燁向項羽拱手請罪道。

  ??“無需客套,我晉國朝堂之上不因言而獲罪,鄭卿以為該當如何?”晉王項羽端坐王位上揮手示意道。

  ??“大夏南北兩朝爭端,我晉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應當旗幟鮮明的支持一方,大王以為,我晉國該當於南北兩朝之中支持何方?”鄭燁拱手反問道。

  ??“莫要賣弄,速速奏來!”晉王項羽笑著訓斥道。

  ??“當世之國,我晉國國力排第一,秦國國力排第二,雖有秦晉之好,然而兩國亦相互忌憚、相互牽製。我晉國欲有應對之策,必先思慮秦國如何決擇?

  ??秦國自秦昭襄王認命範雎為丞相之始,即施行‘遠交近攻’之策。範雎諫秦昭襄王曰唯有“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方能真正占據所得之領土,此策略於曆代秦王皆得到積極推行

  ??‘遠交近攻’之策且先不論其他,秦國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無不以此為方針,因此此策是為正道。

  ??吾料定,秦王欲有所作為,必然施行‘遠交近攻’之策,然我晉國強盛,非秦國所能力敵,所餘者雍、韓、楚也。雍國得地利,易守難攻,拔之不易也!韓國雖小,然其國司徒張良為秦王謀主,亦製憲台之所在。韓小國寡民,如同雞肋一般骨多卻無肉,攻之有惡名,食之亦無味。

  ??唯有楚國,既與秦國接壤,又多平坦膏腴之地,其戶口亦不在秦國之下。秦王雖為楚王舊臣,然至今已近八年,君臣之誼再厚,亦經不起光陰侵蝕。故而鄭燁敢斷定秦王必以天無二日、尊無二上之罪,興師討伐壽春。

  ??秦晉姻親之國,自然是馳袤原,同榮辱,共進退。況且魏豹乃諸王會盟所選之方伯,即方伯之位方才不足二月,其法理尤在,大夏諸王實力末損之前,不宜與之為敵,因此我晉國支持北朝天子勢在必行。

  ??然而大夏南朝四國與我晉國皆不接壤,伐之利不在我,攻之無益於國,我王當躲之避之。私下大王再以同宗之義,同袍之誼走水路支持英吳兩國,天下嚼舌之人亦無話可說。我晉國當坐看成敗,待一時之變,待機侵吞河北三國,強壯我晉國方為根本。”鄭燁滔滔不絕的說完自己的論斷後,對著項羽拜服在地。

  ??鄭燁的這番言論確實精辟,南朝因無天子玉璽與傳國玉璽及天子百官而法理不足,晉國自然不能支持。然而也不能出兵支持北朝,因為出兵這事吃力不討好,消耗晉國倉廩府庫兵源不說,卻無法為晉國開疆拓土,確實是為國為君之大忌。

  ??“大善,鄭總督之言甚合寡人之意,寡人現在便傳詔全國秣兵曆馬,待今歲春耕結束便北征夫餘東明王。

  ??戶部與禮部抓緊籌備,先將今年我晉國的貢獻送至魏國定陶天子處。”晉王項羽起身宣布道,晉國百官欣然應諾。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