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逍遙閣
作者:夜帝2021      更新:2021-08-02 23:04      字數:2591
  介非心裏一動,所謂他們來了,很顯然是逍遙閣的修行者來了。這個沒有任何懸念,他們所期待的不過是替換即將崩潰的靈觀五大道者,這幾個修行者的來臨,原本就是兩個人內心期待太久的。

  ??介非甩甩道者玄服的下擺,轉身道:“看來,這嘯慈不在了,首執文田道也是坐不住了。”

  ??坎坎看一眼介非,又想起了自己在南海浮島的種種遭際,首先想到的卻是他與燕雲荷之間那一段純淨的記憶,再想到自己身處南海浮島多年,再置身東陸九州和西蠻之野,仍對嘯慈當年的作為沒有任何結論,心裏倒是有些落寞。

  ??介非見坎坎不說話,知道又在想自己的過去,便擺擺手說:“好了,兄弟,回去吧。”

  ??坎坎聽到這話,方才如夢初醒,可他此刻想到的卻沒有這麽簡單,他定下神說:“以我對文田道的了解,他斷不會派出蓬萊閣當下最強的三名道者來處理這件事……他一貫處事穩健,絕不會把蓬萊閣留個空門。你要知道,這三位道者可真的不簡單哪!”

  ??介非盯著三個人的背影漸漸消失在視線之內,問:“有何不簡單?”

  ??坎坎朝著他們要去的軍營別院跨出一步,然後看了一眼介非。介非會意,跟著坎坎走進了別院。

  ??這裏相對的安靜些,那些晨起操練的士兵發出的口令,刀戈鐵器碰撞後發出的別樣的聲音,巡邏的士兵走出特別步伐發出的腳步聲,這裏隻是依稀可聞,根本影響不到他們。

  ??坎坎邊走邊說:“走在最前麵的那個男子是衛劍城,後來不知怎麽了蓋了名字叫衛城。另外一個男子就是尹清楊,那位女孩叫莫小影。以蓬萊閣目前的處境,這三個人應當是蓬萊閣頂梁柱式的人物。尤其這個衛城,修為境界絕不在二師兄召南澍之下。現在,文田道把他們三個人一起派到西蠻之野來幫助西防軍,你怎麽看?”

  ??介非也在想,如此重要的三個人都到了這裏,是為什麽?就算異族聯軍進犯大宋邊境,道極學院也隻是派自己和素有容來西防軍,可文田道一次就把自己家底都透露出來……難道?

  ??介非看了坎坎一眼,見坎坎也在死死地盯著自己,他眼睛一亮,不禁脫口而出:“難道是為了嘯慈?”

  ??……

  ??……

  ??逍遙閣是隨著道極第一紀的興盛和道極第二紀的崩潰,逐漸衰落下來的。第一代逍遙閣閣主慈源,是和玄之宗師齊名的修行者,那時候的逍遙閣之所以有很高的地位,得益於道極第一紀有始之母的親臨教誨。

  ??道極第一紀結束後,有始之母大化,慈源也追隨有始之母而去,這就從根本上打斷了逍遙閣的精神傳承,逍遙閣的聲望也慢慢地退至修行界的末端。

  ??道極第二紀的時候,逍遙閣閣主慈源的弟子象執,以極大地雄心,力圖重振逍遙閣在道極第一紀的聲望和威名,對逍遙閣的修行方式、修煉典籍做了大量的修改,原本以符象為旨歸的修行模式被打破,先是加入了靈異界的靈靜修行特征,寫成了盛極一時的《穀神符》。

  ??此書一出,蓬萊閣雖然仍是以符象為旨歸,但符象的修為因之而弱化。

  ??道極第二紀崩潰後,逍遙閣在修行界的地位一落千丈。後來的逍遙閣閣主嘯慈又在讀釋和詮釋《靈典》《道極錄》《道極第二紀實錄》《穀神符》的基礎上,把劍術融合其中,又寫成了融靈異界修行方式、符象的理念、劍術的修為為內容的《趁魄》,逍遙閣從此成為修行界不斷開創,卻又不斷衰亡的典型,是修行界的一大遺憾。

  ??可以這樣說,雖然逍遙閣在南海浮島的修行地位因第一代閣主作出過不滅的功勳,但逍遙閣是修行界中唯一一直走下坡路的門派。即便是這樣,並不影響蓬萊閣在嘯慈任閣主的時候,仍能培育出文田道這樣威名遐邇的首執,也能培養出衛城這樣靠近至罡境界的大道者。

  ??有時候,修行者也和凡人一樣,在經曆著諸多身不由己地選擇。選擇正確,則修行之路一帆風順,選擇錯誤,則深陷泥沼,一蹶不振。

  ??當衛城一行三人在侍衛的帶領下,走進議事廳時,穀陽文城也正在認真地研讀著《趁魄》。他雖不算修行者,但還是對修行界各門派的經典,時時翻閱,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為日後的相處做好準備。

  ??得知蓬萊閣已經派修行者到了軍營,穀陽文城輕輕地放下《趁魄》一書,指著案幾上的書,對著鳩摩旦說:“這恐怕是修行界裏最難讀懂的修行經典了。你是西蠻之野的修行者,你可曾看過?”

  ??自從親自見識過不可攀比的介非以來,鳩摩旦的確在銳意修行,他對西蠻之野的修行之道有了更多的感受和理解。對東路九州各修行界的經典也有所涉獵,今日被穀陽文城召見,也是對他一段時間來專注於修行的一種的肯定。

  ??鳩摩旦已不再是那個處處想表現自己的修行者了,但他對穀陽文城的問題卻是知無不言的。

  ??鳩摩旦躬身,微微頷首,臉上的謙恭之色,讓他像是換了一個人。

  ??他挺身施禮後,說:“大將軍看到的這本《趁魄》,是逍遙閣第三代閣主嘯慈的修行心得,後來不知怎麽就變成了蓬萊閣的修行經典。以屬下看來,蓬萊閣對有始之母的神諭受教最早,背棄最徹底。”

  ??“這個原因很清楚,就是第一代閣主慈源追隨有始之母而去,直接導致了蓬萊閣修行理念的斷裂。在整個東陸九州,隻有蓬萊閣的傳承不是師承有自,而是源於曆代閣主對《靈典》《道極錄》神聖經典的詮釋而來的。”

  ??穀陽文城又隨手翻了翻案幾上的《趁魄》,想著他即將要見到的蓬萊閣修行者,隻覺得眼前一片迷霧,這蓬萊閣浮浮沉沉這麽多年,最終還能撐到現在,也的確是太不容易了。

  ??鳩摩旦見穀陽文城的注意力仍在這本書上,便說:“至於這本《趁魄》嘛,說來實話,屬下是真的沒有看明白,這到底是一本指導修行的書呢,還是修煉符書的呢,還是修煉劍術的書呢,或者是一本雜糅各家學說的書呢。反正屬下看得十分糊塗,不知道這是嘯慈有意為之呢,還是在掩飾著什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