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擺駕回宮(一)
作者:陳雯達      更新:2021-08-02 17:07      字數:1493
  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開封黃河決口,孝宗命戶部左侍郎白昂領五萬人修治。至八月,水患方有被壓製的勢頭。

  ??但是許多熟知水患的大臣卻給了朝廷當頭一棒:眼下的水災隻不過是一個開頭,如果沒有疏通治理好,更大的水災必將風雲再起,連京杭大運河都有被阻斷的可能……

  ??弘治三年,白昂上疏曰:“臣勘察水勢。見上源決口,水入南岸者十三,入北岸者十七。南決者,自中牟楊橋至祥符界分為二支:一經尉氏等縣,合潁水,下塗山,入於淮;一經通許等縣,入渦河,下荊州,入於淮。又一支自歸德州通鳳陽之毫縣,亦入渦河,入於淮。北決者自陽武、祥符、封丘、蘭陽、儀封、考城,其一支……”

  ??時年,方才剛滿二十歲的少年皇帝朱佑樘收到白昂和地方官員的由於黃河水患百姓流離失所的奏疏,深感百姓疾苦。

  ??他一直都信奉凡事盡量要躬身親行的。自己一直呆在皇宮裏,看著地方的奏折天天都不停地被呈上來。就這樣子還怎麽對受災百姓的苦難真正的感同身受呢?

  ??一則為了查看受災百姓的真實情況;二則想親自去現場勘驗黃河決口的水情。於是,朱佑樘決定了自己親自微服出巡。

  ??…………

  ??黑衣人的首領,他明知道自己三番五次地執行任務失敗,這一次要是再沒有完成任務,回去了早晚也是隻有死路一條的。就算不被自己的主人賜死。這次刺殺祝承佑沒有成功,早晚也是會被他查出來的,到時候也是照樣地隻有死路一條。甚至是會死得更慘!還要累及家人及族人。既然橫豎都是死,那倒還不如在臨死前,再做最後一搏!

  ??於是在離開的撤退途中,他突然就伸手拈弓搭箭,義無反顧、豁出一切地想趁人不備,從背後射死祝承佑。隻要祝承佑一死,天下必定就會大亂!自己則能趁著這次大亂為自己贏得最後的一線生機!哪曾想不知道從哪裏突然冒出來了一個毛頭小子,竟然拿自己的命去為祝承佑擋掉了那根箭。

  ??眼看著這最後的一次偷襲都沒有成功。自從自己把那根箭,射向祝承佑的那刻起,他就知道自己此次是壓上了自己的所有身家性命了,不成功,便隻能成仁了。他便沒有再逃走,就定定地騎在了馬上。把自己藏在後槽牙裏的那顆毒藥,咬碎了,吞了下去。然後他即刻就從馬上倒栽蔥般地直挺挺的一頭就栽下了馬。不一會兒就僵直了。

  ??祝承佑看著在自己的眼前倒下去的鄭蘋萍,他隻怪自己之前一直都是太仁慈了。明知道這群人是衝著自己來的。明明之前自己跟他們對峙了那麽多次,明明有那麽多次的機會殺了他們的!

  ??怪隻怪自己都沒有狠下殺心把他們一個一個地解決掉。才讓他們有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賊心不死,卷土重來!不然,何至於事到如今,竟然連累了無辜?!竟然讓鄭平兄來替自己受死?!

  ??祝承佑握緊了拳頭,怒火從心底一路燒到了頭頂。他的眼睛都被怒火燒紅了,似乎都要能噴出火來。

  ??最後,他咬牙切齒地對牟斌說:“留下一兩個問供。其餘的,一個不留!”

  ??“是!”牟斌領了命令,自行前去了。

  ??牟斌轉身對著那群玄色錦衣的眾人一聲號令。原本已經收劍入鞘的一大隊人馬,又立時翻身上馬,即刻去追擊剛剛離開的那群黑衣人了。

  ??留下祝承佑一個人,用外套把鄭蘋萍綁在了自己的背上,就帶著她,跨上了最快的馬,飛奔上路。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