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朝堂深似海
作者:蕭量白      更新:2021-08-02 13:06      字數:5213
  次日,賀六渾準備去拜訪一下老丈人一家就回武川鎮了。但是長樂王派人來邀請赴宴,時間就在晚上。看來今天又是走不成了,畢竟王爺的麵子還是要給的。反正自己不急,無所謂。

  ??帶著崔蒿等人,賀六渾策馬來到真定候府。老丈人是非去拜訪不可的,這是影響家庭團結的政治任務。其實沒有一個女婿是喜歡去丈母娘家的,就算再好也是有點為難。畢竟你是把別人女兒帶走的,而且不還了。

  ??進門非常方便,因為門房對這夥軍人是非常熟悉,特別是賀六渾那天的英雄表現,讓真定候府的下人們非常感激。所以一看見賀六渾來,飛一般的報信。接著真定候打開中門,親自接了出來。

  ??其實,真定候對賀六渾是非常滿意的,雖然是小戶人家出身。但是在危急時刻是擋在前麵的,而且現在年紀輕輕就是一方鎮將。尤其是有點眼光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有軍隊有實力那才是真的好。加上長樂王和爾朱侯爺的看重,更是讓自己心裏踏實。更何況自己女兒非常好,總是記掛心中,每次都托人帶回各種各樣的禮物。而自己這個女婿是從來不管錢,又大方,給什麽都可以。

  ??見麵之後,自然是一翻寒暄。問長問短,特別是侯爺夫人專門出來問了很多女兒的事情,因為懷孕了嘛,關心的更多了。幸好賀六渾早有準備,說的非常詳盡,半個時辰侯爺夫人才告退而去。

  ??中午自然是喝酒,已經是親戚了,自然言無不盡,酒意正濃。

  ??也許是喝多了酒,聊天說道了長樂王等比較賢明,真定候說道:“當下有賢明不一定是好事,低調才是正道。”

  ??賀六渾笑而不語。

  ??真定候繼續說道:“賢婿定當認為我是老人家,怕事。不錯,的確是怕事了。先帝英年早逝,太子元恪即位,時年十六歲。當時宗室強盛,幾位叔王:鹹陽王元僖、廣陵王元羽、高陽王元雍、北海王元祥、彭城王元勰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可是,到了現在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王爺還在嗎?一個都沒有了,不是謀逆,就是罷職,能夠安樂活到現在的,一個沒有。”

  ??聽到這裏,賀六渾有點在意了。趕緊敬酒,說道:“朝廷之事,小婿當然是很多事情不懂。宮闈內幕也罷,宗室興衰也好,都得老丈人提點。”

  ??感覺到賀六渾的態度是真的很好,真定候繼續借酒意說道:“我們侯府能夠穩定下來,就是不問政事,不參與朝堂爭鬥。就是隻顧低頭做點生意,自顧自活著。一旦門前顯赫,怎麽會知道下一步結局。鹹陽王元僖一開始當權的確勵精圖治,那個時候我請他喝酒都不來。結果後來元僖開始驕奢貪淫、不理政事。後來看皇帝年幼,元僖貪得無厭,甚至向於烈要求皇帝的禁軍來給他做護衛。被於烈拒絕,並把這件事告訴了宣武帝元恪。結果另一位叔王元祥也覬覦著執政的地位,把哥哥元僖的過惡告發的元恪那裏,乘勢說元勰人望太重,也應該罷免。借著一次祭祀的時機,元恪罷免了兩位叔父元僖和元勰。元僖被罷免後,糊裏糊塗的謀了一次反,結果全家被滅。

  ??輪到北海王元祥了,既得執政之位,所做作為和元僖一樣,又巴結皇帝的近臣茹皓,自以為算計周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暗地裏不被人重視的高肇正在下一盤大棋,他的目標將元祥和一幫近臣一網打盡,結果一次告狀之後,為高肇所譖,廢為庶人,被宣武帝元恪派人殺死。從此進入高肇時代。

  ??我知道賢婿和高肇有過節,不過你也別擔心。我老了,但是眼睛看得準。高肇現在的確是風光不二,可是日子也快到頭了。如果宣武帝,咳咳咳,那高皇後和高肇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因為他們唯一依靠的就是皇帝。

  ??所以,女婿啊,你呢遠離朝廷不是壞事,特別是多事之秋。有點實力和軍隊,那才是你的根本啊。把武川鎮做好,誰都不會動你的。你看看,哪一個邊鎮大將是朝廷處理的,從來不會。除非是你站錯隊,不然無論誰上台,都會很認真的維護好關係。“

  ??這一番話下來,賀六渾對嶽父大人是刮目相看。一個老好人眯眼的模樣,居然如此深刻的把握朝政的奧秘。崔蒿在一邊邊倒酒,邊點頭。

  ??忍不住賀六渾問道:“小婿再問一句,嶽父大人對長樂王怎麽看?”說罷很認真的看著真定候,崔蒿也停了下來。

  ??“我知道長樂王對你非常賞識。這個王爺口碑不錯,心底也善。身邊也有很多人支持,覺得他是中興之主。一段時間沒有太子之前,很多人都以為非他莫屬。可是,我覺得他還是文氣了,少了點殺伐果斷。而且沒有軍中支撐,這是最大變數了。”

  ??崔蒿跟了一句:“爾朱榮侯爺是支持長樂王的。”

  ??“爾朱榮,哈哈哈,我接觸過。以前在宮殿當差,還一起喝過酒。憑我的判斷,爾朱榮這個人的確有才華,那是千裏挑一的人物。但是眼高過頂,剛愎自用,文氣的長樂王哪裏是他的對手?”真定候搖搖頭說道:“利字當頭姑且能合一,之後就難了。長樂王怎麽可能壓得住爾朱榮?”

  ??一番話說的賀六渾與崔蒿麵麵相覷。

  ??真定候談心正濃,酒意上湧,繼續說道:“宣武帝在,很多矛盾都被壓製。一旦主幼臣強,外戚當道,寵宦得行,那這個朝廷就完蛋了。加上現在叛亂四起,稍微有點遠見的都要自謀打算了。女婿啊,說不得哪一天,我們一家都要投靠你了。“

  ??賀六渾現在才知道那句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個真定候那就是一部字典,把所有人的內耗、關係都寫進去了。

  ??趕緊請教吧。

  ??崔蒿也聽得入神,繼續問道:“侯爺,那如果皇帝大行,可能怎麽變動?”

  ??“那你趕緊回到武川鎮去。”真定候雖然酒意大了,但是說話依舊非常清晰。

  ??“為什麽這麽說?”賀六渾問道。說實話,他對於大勢方向是有思考,但是朝堂裏的布局是很難懂的。就像一個地高官,能知道中央的人事安排嗎?就算有些關係,也畢竟離開中樞機構遠。

  ??“皇帝大行之後,定然是高皇後臨朝執政。高肇更加烜赫一時,你不走怎麽行?“真定候正色道。

  ??“那豈不是我等以後更是難熬。還有,那長樂王呢?胡貴妃呢?”崔蒿有點緊張。

  ??“偌大的朝廷,就靠高皇後和高肇能把控嗎?他們完全沒有根基,而且勢單力薄。而感到勢單力薄,掌控不住大局。如何才能使宗室、大臣不搗亂,就會采取了姑息的辦法,用小恩小惠來收買人心。大臣有爭,不分曲直的和稀泥。對宗戚勳貴之家,示以親近,聯絡感情。如果不是太笨的話,肯定要用原來的宗室平衡局麵,所以素有賢名的長樂王估計會出來參與朝政。但是女人執政,對於經國遠圖則無所作為,政治肯定會敗壞不堪。”真定候分析的很到位。

  ??賀六渾接著說下去:“而且他們沒有軍隊勢力,所以肯定不會大動軍隊的格局,保持原狀。特別是現在叛亂四起,他們肯定最希望能夠鎮壓下叛亂,才能保持朝廷穩定。加上我這邊有長樂王和爾朱侯爺,估計沒有問題。但是久了,就不知道了。”

  ??真定候點點頭說道:“最麻煩的就是胡貴妃了,她的身份最尷尬。凶多吉少啊。”

  ??崔蒿忍不住也說道:“那她最壞的結局,肯定就是莫名其妙的暴斃,這樣太子就完全在高皇後的手裏了。”

  ??賀六渾打了個寒磣,說道:“會是這樣嗎?”其實自己也知道白問,肯定是這樣了。女人之間的鬥爭肯定是跟殘酷,甚至比男人更血腥。呂後給予戚夫人進行肉體上的摧殘。她下令將戚夫人的手腳全部砍掉,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下啞藥,然後丟進糞池裏。

  ??如果真的是胡貴妃這樣,賀六渾是絕對不會原諒自己的。現在腦子裏飛轉,怎麽辦?

  ??真定候不知道賀六渾的腦子裏想什麽,繼續說:“你們還少算了一個人,那就是元乂。字伯俊,本名夜叉。(史書叫元叉)這個人握有軍權,而且素有不端,誌大才疏。元乂本是元懌屬下,但他仗著自己是前太後的妹夫,行為多有不端,常被正直的元懌“裁之以法”,便由此心生怨恨。宦官劉騰曾救過前太後,也是權傾朝野的人物,他為弟弟跑官,在元懌那兒沒有通過,因此也恨元懌。於是,他們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像當年高肇害彭城王元勰那樣,找人向皇帝誣告元懌謀反。所以現在清河王元懌還在牢裏,盡管所有人都知道是被汙蔑的。

  ??如果高太後執政,那麽肯定會籠絡元叉,接下來會怎麽樣,就真不知道了。“

  ??賀六渾聽到這裏,才知道自己原來想的是太簡單了。裏麵這麽多複雜折騰的事情,真的是朝堂深似海啊,多少人陷進去拔不出來了。

  ??怎麽都是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沒有人想做事嗎?想到百姓嗎?

  ??---------------------------

  ??一計不成,元乂又找到劉騰說:“古人講,斬草要除根,縛虎難寬縱。我既與清河結了仇,今日我不害他,日後他必害我,怎麽辦?”劉騰說:“放心,我自有辦法除掉他。”原來,他手中有一枚重要的棋子,就是黃門內侍胡定。胡定負責皇帝的膳食,是皇帝最為親信的人,同時與劉騰關係很好。如果由他到皇帝跟前告密,說清河王元懌讓他在禦膳內下毒,以毒死皇帝,自己登基,皇帝自然會相信。這樣,元懌必死無疑。

  ??元乂還是不放心,怕胡靈太後不幹。劉騰對此早想好了對策:“我們可以先離間他們母子,勸小皇帝獨自上朝,把太後幽於北宮,不讓她自由出入。到那時候,朝堂上就是你我說了算,有一百個清河也不難除掉。”

  ??兩人計議已定,然後送給胡定千金,讓他依計行事。11歲的孝明帝元詡一聽叔叔元懌要毒死自己,果然大怒。元乂、劉騰趁機勸孝明帝殺掉清河王,還說:“要想保證您的安全,最好自己臨朝決斷,不要再委政於太後。”這話正中元詡下懷。公元520年7月的一天,元懌上朝時被害。

  ??擾亂朝綱獲罪

  ??害死元懌後,元乂、劉騰又替胡靈太後擬了一份詔書,說她身體有病,要還政給孝明帝。劉騰將胡靈太後鎖在北宮,把鑰匙帶在自己身上,這樣即使小皇帝也不能見母親胡靈太後的麵。宮門晝夜長閉,內外斷絕,平素錦衣玉食的胡靈太後此刻饑寒交迫,想到妹夫元乂等人的行徑,不由長歎:“古語說養虎反噬,就是說我的啊!”

  ??胡靈太後被幽禁,孝明帝元詡年紀尚小,北魏便成了元乂與劉騰的天下。兩人一主外,一主內,朝政無論巨細,都由兩人裁決,百官都敢怒而不敢言。

  ??元乂雖貴為皇親,卻沒多少才幹,隻一味嗜酒好色,致使綱紀敗壞。劉騰這個人則極愛財,處理政務、任用官員,隻憑收到賄賂的多少來定奪,且“舟車之利,山澤之饒,盡欲納之”,胃口極大。直到公元523年病死,他才停下了貪汙的腳步,可謂貪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劉騰本是掌管胡靈太後北宮鑰匙的人,他死後,其他人對胡靈太後的防衛日漸鬆弛。元乂仍是喜歡到各處遊玩,經常不在宮裏,屬下進諫他也不聽。胡靈太後知道這個情況後,覺得機會來了。她佯稱看破紅塵,要落發為尼,去嵩山修道,孝明帝及群臣一聽,急忙叩頭勸阻。這樣,胡靈太後才得以見到孝明帝。母子二人敘了骨肉之情,又想起這幾年受的氣,都覺得不能便宜了元乂和劉騰。

  ??公元525年,被幽禁長達5年之久的胡靈太後再次臨朝攝政。劉騰已死,什麽都無所謂了,活著的元乂則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他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與胡靈太後抗衡,便不戰而降,請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官職以抵罪。胡靈太後又將其黨羽或罷黜或殺掉,使元乂陷入了孤掌難鳴的境地。

  ??現在是收網的時候了,但胡靈太後考慮到元乂是自己的妹夫,遲遲下不了誅殺他的決心,直到元乂之弟元爪謀反的證據擺在麵前,孝明帝和群臣都堅持要殺掉他,胡靈太後才賜了毒酒,讓元乂在家中喝下。

  ??元乂死時41歲,被葬於“成周之北山長陵塋內”,即今孟津縣朝陽鎮向陽村南250米左右的位置。胡靈太後為他追贈了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之職銜,還賜他朝服一襲、布絹一千三百匹、錢四十萬貫以及各種冥器,埋葬待遇十分優厚。

  ??當然,重情的胡靈太後也沒忘了死去5年的清河王元懌。她將元懌遷址厚葬,讓人畫了他的像懸於殿中,還建浮屠為他追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