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吃出來的計策
作者:蕭量白      更新:2021-08-02 13:04      字數:3918
  思前想後,賀六渾還是決定派出探險隊,做好各種準備。司馬子如就是這點好,隻要賀六渾決定的事情,他堅決照辦。什麽事情都好辦,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過河。其實草原上的人,基本都怕水,怎麽過黃河呢?賀六渾也是絞盡腦汁,前世的經驗怎麽就一點沒有用呢?

  ??造船?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技術。等你能造出把數萬人運過去的船,這個戰早就結束了。而且那麽多的木材,船梁等等,都不是你想做就做的。三個人想到這裏,卡殼了,又得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其實那兩個都沒有家,管他呢。

  ??回到家,昭君笑眯眯的迎上前來說道:“夫君辛苦了,今天你猜我們吃什麽?”

  ??賀六渾本來心情是有點壓抑,但是一看見笑臉就融化了。然後習慣性的開始抽鼻子,到處聞,然後哈哈大笑:“今天肯定是烤全羊!”

  ??烤全羊是鮮卑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肴,是餐中之尊。鮮卑烤全羊,以前隻供貴族享用,是上層人士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常烤全羊用以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肴,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

  ??雖然懷朔羊多牛多,可是真正能吃上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走進廳堂,就見桌子上一隻香飄飄的羊,體形完整,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要知道真正的烤全羊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薑、椒、鹽等佐料整體烤製成。

  ??賀六渾食指大動,好久沒有吃到這樣的食物了。懷朔被圍城之後,都是節衣縮食,能這樣奢侈的估計就是幾個大戶人家了。

  ??賀六渾坐到桌子前,準備下手,又停下來了:“昭君,今天怎麽有羊吃?”

  ??“夫君這幾日都是甚是疲憊,而且勞心勞力。我就想,是不是給你補一補。”昭君回道,真是貼心啊。

  ??“說的也是,我白天辛苦,晚上也辛苦,是該補補。”賀六渾笑眯眯的看著昭君。

  ??“貧嘴!有肉吃還填不住你的嘴。”昭君嗔怪道。

  ??賀六渾哈哈大笑,開始動手。身邊有佳人作伴,還有美食享受,人生如此,夫複何求啊!邊吃兩個人開始聊天:“昭君,今天的烤全羊真的不錯啊,味道怎麽特別好。”

  ??“夫君,你是多日沒有這樣舒服過了吧。”昭君笑道。賀六渾的開心,就是她的開心。

  ??吃了一會,賀六渾發現昭君不是喜歡吃肉,而是特別喜歡吃酥軟的皮帶著肉。問道:”昭君,你為什麽不吃這些肉?“

  ??昭君白了一眼說道:“會吃的人,才是吃這種烤的皮焦肉酥的。夫君啊,這是綿羊,當然是連皮一起烤,這樣的味道純正。如果是山羊,那就要剝皮烤了。山羊的皮,韌勁足,不好烤。”

  ??山羊皮,韌勁足,賀六渾突然間腦筋一亮,我怎麽就沒有想到啊。天啊,度過黃河的辦法有了。說幹就幹,賀六渾立馬說道:“昭君,我太愛你了!你真的是我的福星!我去軍營了。“

  ??然後不顧油嘴,直接抱住昭君就啃了一口。昭君一臉的油膩,哭笑不得。還沒有等昭君反應過來,賀六渾起身,用手巾一擦手,直接就走了。

  ??賀六渾想到的是什麽?

  ??羊皮筏子!

  ??早在千百年前,聰明勇敢的黃河兒女就鑽進充氣的牛羊皮胎裏浮泅過河,那時的羊皮筏子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已經差不多了。

  ??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區黃河沿岸的一種最原始最古老的擺渡工具,用羊皮或牛皮製作。因為製作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加上黃河上遊大部分地方為牧區,羊皮來源廣泛,羊皮筏子便成了黃河上具有悠久曆史的渡河工具。西北地區最早使用羊皮筏子的記載見於《後漢書》,當時的護羌校尉在青海貴德領兵士渡河時“縫革囊為船”。

  ??製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剝技巧,從羊頸部開口,慢慢將整張皮囫圇個兒褪下來,不能劃破一點地方。將羊皮脫毛後,吹氣使皮胎膨脹,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後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紮緊,經過晾曬的皮胎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鼓鼓的圓筒。

  ??用麻繩將堅硬的水曲柳木條捆一個方型的木框子,再橫向綁上數根木條,把一隻隻皮胎順次紮在木條下麵,皮筏子就製成了。最初是用單個的革囊或渾脫泅渡,後來為了安全和增大載重量,而將若幹個渾脫相拚,上架木排,再綁以小繩,成為一個整體,即“皮筏”。它是黃河上遊的主要運輸工具。古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濁浪,過險灘的情景。

  ??太棒了!一聽到賀六渾的說法,司馬子如立馬帶了一幫人來試驗。幾天之後,證明絕對可行!大家對賀六渾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就是眼界和學問啊。

  ??在平靜狹小的昆都侖河試驗成功之後,司馬子如帶人就開始出發了。雖然春寒料峭,冰雪依舊沒完全融化,但是大家的心已經熱了,等顧不及了。這隻探險隊集中了賀六渾軍中的精英,侯景是死活都要去,他的理由很簡單,蝙蝠就是我的隊伍,我這個斥候之主都不去,誰還能去?於是侯景也帶了一幫人加入,隊伍浩浩蕩蕩居然有近百人了。

  ??當然,這種出發是非常隱蔽的。出發的時間都選擇在晚上,臨行之前賀六渾狠狠的抱了抱兩個兄弟,說了句:“好好的回來。”哪一個探險不是生死未卜,不是艱險萬分。

  ??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探險隊,自古至今皆如是。絲綢之路的張騫班超甘英,大唐高僧玄奘、旅行家徐霞客都給我帶來多少驚喜。希望這一次司馬子如也能給懷朔一個希望,給這裏的一萬多軍隊一個活下去的希望。

  ??送別之後,賀六渾沒有回家,直接去了鎮將府。

  ??在組建探險隊的時候,賀六渾就已經告知段將軍想法了。當時段鎮將的態度還是積極的,沒有思考那麽多。後來,估計是宇文素嘟囔之後,段鎮將就沒有多說話。既沒有阻止賀六渾的做法,也沒有鼓勵。這次出發,也沒有來看看。

  ??賀六渾專門問過,的確是在大魏律規定:“失地失城者斬”。所以讓城別走的方案出來,就算是這能行,對於主將長孫都督而言,估計還好點,畢竟六鎮都已經丟了五個,虱子多不愁債多不癢。而對於懷朔鎮將而言,丟了懷朔,那就是沒有任何理由了。就算你堅持了半年還是多久,丟了就是丟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回來呢。

  ??議事廳內燈光明亮,段鎮將正在練字。這倒是賀六渾沒有想到的事情,知道段長喜歡搞點舞文弄墨的事情,但是真正看見他深夜一個人在寫字,還是有點驚悚不對勁的感覺。要知道在邊塞,文人是被恥笑的,武夫才是這裏的王道。

  ??賀六渾沒有打擾專注的段長,隻是進來站在一邊,乖巧的伺候著。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通過書寫行為可以投射出人的性格、心理、情緒、能力等方麵信息。蘇軾在《唐氏六人書後》中曾以擬人的描述來評論書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書像人“站立”,行書像人“走”,草書則像人“跑”。他在《論書》中更進一步用人體構成五要素來比喻書法的構成和書法的五要素,他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清人王澍又給蘇軾補充了三項內容,他說:“作字如人然”。怎麽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備而後可為人”。可以把這八個字作這樣理解,字的筋、骨、血、肉,體現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氣、脈則反映作者的修養素質。字,就是書寫人的意誌、情趣、追求。

  ??賀六渾不懂這些,隻是在一旁默默的陪伴。但是,等到段長寫完,賀六渾也驚歎一聲:“將軍的字寫的真好!”

  ??段長呸了一聲:“你懂嗎?”

  ??賀六渾笑道:“將軍,你寫的我都認識。”段長暈倒,認識就是好?

  ??“你認識就是好字,那寫草書的人豈不是都一塌糊塗?”段長真是又氣又笑。

  ??“當然,好好的字,被寫的雲裏霧裏,寫的人就是品行不好。”賀六渾強詞奪理。

  ??“那我寫的是什麽?”段長問道。

  ??“曹操的《觀滄海》”賀六渾回答道,然後隨口念出來。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將軍,這首詞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之時所作。這首詞看似寫景,實則抒情,通過大海包羅萬象、吞雲吐霧的壯麗之景,將大好河山的壯麗場景描繪出來,既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又展示出希望自己可以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將軍,我似乎看到將軍奮發進取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佩服佩服!”

  ??“滾,這首詞是為你寫的。看明白了嗎?”段長笑道。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