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烽火台的夜
作者:蕭量白      更新:2021-08-02 13:03      字數:4558
  也隻有走進古代,才知道長城的真正含義。現代人隻是知道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禦建築工程。橫貫我國北方,規模宏大,東西相距長達一萬餘裏,因此,被稱之為萬裏長城。大多這樣形容:

  ??它好像一條長龍,翻閱巍巍的群山,穿過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蒼茫的大海。由於萬裏長城氣勢的雄偉,工程的艱巨,曆史的悠久,不僅在我國古代建築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屬罕見,因此已被列為世界的八大奇跡了。

  ??其實,古代統治者起初先建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連續不斷的防禦城堡,然後用城牆把它們聯係起來,便成了長城。長城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長城內外是林立的古堡和數不清的烽火台。古城堡、烽火台越多,越說明地位重要,戰事頻繁。

  ??就像懷朔,共有烽火台15座,與烽火台朝夕相伴的還有長城八十多裏,堡塞24個,這是一條生命線。

  ??現在沒有人說賀六渾幸運了,誰都知道烽火台的崗位有多危險。如果柔然大軍入境,這裏是首要的衝擊。軍法上是說,報警之後,可以逃命。可是在大軍傾壓之下,守台之人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賀六渾一遍一遍看著麵前這個自己要駐紮的地方,這是一座小城堡,位於50米高的丘陵之上。古堡城平麵大致呈梯形,磚石土混雜築牆體,南牆長50米,北牆長52米,東牆、西牆均長22米,高度就是3米左右。隻有在南麵烽火台下一個南門,這是烽火台的特點。北麵是敵人,不需要開門。裏麵就是住房加蓄水池,簡簡單單。

  ??這個古堡就是我說了算了,雖然地方小一點。好歹也是老大了,賀六渾這樣寬慰自己。

  ??這座丘陵綿延數裏,有個名字叫梅令山。山上楓樹、樺樹、榛樹都有,鬱鬱蔥蔥。地勢不高,但是方圓數十裏,就屬這裏高,所以站在城堡上,一覽無餘。

  ??沿著山勢,一段段褐色長城若隱若現,牆體多以黑色、褐色厚石片交錯疊壓壘砌。當年築長城的工役和駐兵把附近的山石一塊塊切割下來,磨平後幹砌成牆。每塊石片重的約30公斤,輕的約5公斤。每隔約1.5公裏有一座烽火台,看見許多黑色的石塊上有箭簇穿透後留下的四方小孔,是戰場的遺跡。

  ??賀六渾帶來的這個隊,一共80多人。除了幾個兄弟是什長外,還有一些原本的什長,估計有其他領導的心腹。賀六渾管轄的範圍就是兩座烽火台和這個古堡,相距都不是很遠。

  ??帶著一幫人浩浩蕩蕩走完一圈,宣示了自己的主權之後。賀六渾下達了自己就職以來的兩個命令:

  ??一個是讓所有人出動,把靠近北城牆,烽火台五十米以內的樹木全部清除。不管是大樹還是小樹,一律砍光。反正每日柴火要備用很多。烽火台要,自己燒火更要。之所以砍樹,賀六渾明白,懂一點常識的都明白,就是不能在視野範圍有被攻擊的可能性。

  ??第二個命令就是安排其他兩個什長帶上自己的人分別去兩個烽火台駐守。四兄弟的人還是在古堡。古堡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這次來古堡就是一次極大的冒險。自己的性命還是交在自己人手裏才安心。

  ??入夜,布置完崗哨之後,賀六渾帶著四個兄弟坐在北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北風拂過,寒意頓生。月亮剛剛出來,掛在偏西,上弦月總是顯得比較清冷。

  ??幾兄弟都沒有開口,知道賀六渾心情不好。

  ??“各位兄弟,跟著我受罪了。”賀六渾微微笑開頭,看起來心情其實非常好。

  ??“郎君千萬不要這樣說,那天打架是我先動手的。應該怪我!”盧長貴第一個跳出來反思,心直口快是他最大的優點,莽撞折騰也是最大的缺點。

  ??“都動手了,好不好。那天情形,肯定是要動手的。”孫騰還是善解人意。

  ??“就是打的不過癮,xxx。”高嶽罵道。他是吃虧的那個,現在臉上還是青一塊紫一塊。

  ??“就你,再打繼續挨揍。”盧長貴開始笑話高嶽了。大夥一下子就笑了開來,高嶽開始要動手了,盧長貴故意挨了幾下。

  ??盧長貴繼續在胡說八道:“其實,在這裏多好!可以天天打獵,而且沒有人給我們臉色看。現在就是大哥最大,誰都聽他的。自由自在多好啊。”

  ??這樣一說,大家心情頓時好了起來。是啊,現在自由自在,可以無法無天,多爽。

  ??“各位兄弟,還是聽賀郎君說吧。自由自在是好,危險也大啊。這次肯定是有大事了。”還是司馬子如了解賀六渾,這也是賀六渾最欣賞和在意的兄弟。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是低調。

  ??“怎麽可能有危險,蠕蠕人好幾年沒來了。”孫騰支持盧長貴的觀點。

  ??“那場架是我故意打的。”賀六渾輕聲說道。

  ??盧長貴驚呆了,高嶽也楞了。孫騰還是冷靜,一聲不吭的看著賀六渾。隻有司馬子如安安靜靜的看著寂靜的夜空。

  ??“今天我得把所有的事情告訴各位兄弟!因為現在開始,我們五兄弟就必須同生死共患難了。一旦準備不足,可能就要命喪梅令山。”賀六渾這下沒有看兄弟們,而是麵向月亮。等了一會,大家沒有動靜,繼續說道。

  ??“如果,你們真的當我是兄弟,願意把性命交給我,今夜就在這裏交心,我們大幹一場,博個富貴。但這次真的是搏命,比上次還危險,可能會死。如果不想搏命,可以離開,我依然當你是兄弟,決不怪你。”賀六渾回過頭來看著四個年輕的臉龐。

  ??當然一個都沒有走,盧長貴跳出來說:“賀郎君,一輩子兄弟就是生死兄弟。我絕不走,好不容易才當個什長。哈哈哈”結果看著其他幾個人都很安靜,靜靜的看著他。立馬就安靜老實了,知道這個時候該認真聽講。

  ??孫騰是有主意的人,穩穩的說道:“郎君,你做事我放心。我跟定你的。”都是軍戶之子,一輩子難有出頭之日,哪個男兒不想出人頭地!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句話道出多少亂世英雄的心裏話。睥睨八荒憑天怒,縱橫古今我一人,更是古今多少男兒的夢想。

  ??“上次我們救胡大商人,除了蠕蠕人,還有一夥人。其中一個被子如射中肩膀的,應該就是葛大會,鎮將葛榮的兒子。那天子如靠得最近,聽得最清楚。我也隱隱約約聽見了叫聲。

  ??我不知道他為什麽跟蠕蠕人在一起。但是我知道我們肯定有風險了,肯定會在某個時候出問題。不管如何,他們肯定是想盡快滅掉我們。“這是一個突然的消息,讓高嶽等三個人目瞪口呆。

  ??司馬子如繼續鎮靜,這個小子真的是會裝b。

  ??“這幾天我和淡然大師商量很久,沒有結果。我們現在太弱了,隨便哪個將軍一個人過來就能捏死我們。要活下去,隻有依靠大樹。所以我聽大師的建議,去跟段副將匯報了,隻有依靠他才可能活下去。因為投靠蠕蠕是絕不可能的。“賀六渾的無奈都寫到臉上了。

  ??“段副將為人寬仁,對兄弟們也好。他是想幫我們,就是要有回報。賀六渾頓了一下。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自己做餌,讓妖魔鬼怪跳出來。而且一定要抓個現行,我就不信,扳不倒葛榮。兄弟們,不是我們死,就是他死。”賀六渾還是豪情滿懷。

  ??“那打架是你計劃之中?我們被貶到這裏守烽火台也是計劃?”孫騰的嘴巴已經合不攏了。現在是真的越來越佩服了,這個兄弟計謀深似海啊。

  ??“是啊,就是沒有想到,段寧被搞斷腿。”賀六渾笑道,假戲真做了,做得太像了。段副將生氣也是真的,因為兒子的事情,段夫人已經不理他了,關在臥室門外好幾天。

  ??我們隻有在最危險的地方,才能給對方機會。是不是?那這裏也是你選的?”司馬子如繼續補充道。

  ??“是。這裏離開城裏比較近,而且防護比較好。現在春暖花開,是放牧的最好時節,蠕蠕人不會在此時大舉入侵。如果真有事內外溝連對付我們,人也不會很多。我們最多挺住一個晚上,援軍就會到。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抓住內奸,做好鐵證。”賀六渾繼續說道。

  ??”好,拚出一個前程來。“孫騰,盧長貴開始熱血沸騰了。

  ??“前慮不定,後有大患。想清楚了,就得堅持下去。兄弟們相信我,就跟我一起賭命,賭前程。“賀六渾低低的聲音喝道。然後伸出手來,幾個年輕人握在一起。

  ??活下去,先活下去!

  ??賀六渾想起《禮記·中庸》的這句話: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就是說,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夠事先決定妥當,就不會行不通了。越是亂世,腦子越要清醒,不然真的不知道為什麽死。

  ??我這樣的布局,不相信你不跳進來。尤其是套中套,我就演繹一場螞蟻撼動大象吧!

  ??草原的夜,越來越黑。

  ??月亮下去了,希望即將起來。

  ??----------------------------------------------------

  ??據漢簡所示,西漢時期居延塞的烽火信號分為烽、表、煙、苣火和積薪五類:

  ??烽為白晝使用的信號,其初義大概是草薪燃火為報警信號。

  ??表是以布帛蒙在一長方形木架之上,其形製如桔槔。

  ??煙是烽燧白晝與烽、表相配合的烽號。

  ??苣火是夜間使用的信號,簡稱火。

  ??積薪是烽燧煽燃積薪以濃煙或列火表示的一種烽號,晝夜皆可使用。積薪有大小之別,一般大積薪白晝施煙,小積薪夜間放火。凡積薪皆置於距烽燧10米以外(敦煌漢烽積薪一般距烽台50-100米),與烽燧線相垂直排列,以便侯望應和。

  ??上述五類烽火信號並非各自孤立使用,一般是根據敵情組合使用。從發現的郡府烽火品約來看,當時是依據敵人的多寡及遠近把敵情分為五種,敵情品級不同,烽火的組合品級也就不同,烽號的舉放次第及次數也隨之而變。例如,敵號1000人以上入塞或500-2000人攻亭障為第三品級,烽火組合為烽與積薪和苣火與積薪,其舉放為晝三烽、燔二積薪,夜三苣火、燔二積薪。在都尉府的烽火品級中,又增加依敵入侵方位而製定的一些特殊信號,規定以不同的舉烽方法。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