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章:感慨
作者:迷你小龍      更新:2021-12-20 22:26      字數:1983
  忽悠能忽悠一時,但忽悠不了一世,雖然一直以來周衛國在華夏國內就是站在神壇上的神。

  所有國民都將他看做神一樣,對他無比崇拜,但周衛國卻一直都在提高國民的素質,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讓他們用理智的目光去看待一切事物。

  周衛國的心中很清楚,他們遲早能夠用理智的目光去看待一切,問題是時間的長短問題。

  而他作為全國的最高大老板,對待外國,對待其他民族,他可以去忽悠,可以去欺騙,可以讓他們被自己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但在對待自己國民,對待自己族人的情況上卻必須要用最真摯的心去對待。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獲得長久的民心。

  才能讓百姓一直支持自己,民心才是自己真正的統治基礎。隻要百姓支持自己,他的周家王朝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這是周衛國在總結曆朝曆代之後得出的結論,對待百姓必須要真摯,欺騙是無法長久的。

  “對不起委座!我錯了。我保證,以後不會再說這樣的話了!”

  作為周衛國的副官和秘書,席漢平很清楚,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必須要馬上承認錯誤才行。

  否則一旦這種影響積累久了,到時候有可能就會成為自己下台的可能。不要以為不可能,他這個位置可是有很多人都惦記著。

  華夏自古以來就有句話叫做宰相門前七品官。那他這個一直都跟在周衛國身邊的人,這個位置,又有多少人惦記著?

  “恩!知錯就好!你要記住,這些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是將來社會的棟梁。百姓是我們機構的基礎。

  對待學生和百姓一定不能動不動就是打打殺殺。這是我們的底限。我不希望將來再聽到這樣的話!”

  周衛國撇了他一眼之後說道。

  “是!委座教訓的是!卑職記住了。那我們現在需不需要回公館?”

  既然學生要去遊行,並且目的地是周公館門口,而周衛國又不允許抓。那他們就需要回去接申請書了。

  “不用!你給門衛處發電,讓他們將學生們的申請書接下來。告訴那些學生,我會仔細考慮他們的意見。不過還望他們繼續回校好好學習,將來才能為祖國效力!”

  “是!”

  席漢平沒有問為什麽,轉身就離開去發電了。

  “委座,讓您見笑了!”

  席漢平離開後,一名穿著長袍,戴著眼鏡的老者在周衛國的身後輕笑道。雖然他說見笑了,但他的臉上絲毫沒有一點不好意思的表情。

  此人名叫卓百靈,是華夏文學界的泰山北鬥,在華夏文學界擁有十分高的威望,同時現在他也是南城大學的校長。

  當初是魯迅親自去才將他從安徽那邊請出來擔任南城大學的校長。

  “嗬嗬!百靈,你可不老實。不過你們南城大學的風氣不錯。我們古人不就說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嘛!

  關心時事是我們每一個國民的基礎素質,如果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做到在什麽情況下都關心時事的地步,那就說明我們的機構做的沒錯!”

  周衛國的臉上有著一抹笑容在裏麵,其他人都有些不理解周衛國的話。

  隻有卓百靈明白了。

  “委座,你現在不就在這條路上走著嗎?”

  卓百靈可不是那些書呆子,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當年卓百靈的家中可不富,他為了求學,可以說是曆經苦難,後來求學有成,想要報效國家時,也是國家最亂的時候。

  這個時候他本該出來一展宏圖,隻不過卻遇到家中老母患病臥床,沒辦法,他就回到安徽老家侍奉家中老母。

  等到家中老母去世後,這個時候華夏也重新一統,而他也已經六十二了。

  這個時候,魯迅聽聞此事,當即就趕往他安徽老家,親自邀請他出山。

  所以卓百靈在經曆這麽多後,才能夠聽明白周衛國的話。

  讓老百姓在什麽情況下都關注時事,這就說明老百姓都吃得起飯了,生活無憂了。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

  畢竟在通常情況下,老百姓關心的就是一日三餐,關心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這些。

  如果老百姓不再關心這些,反而去關心時事,那就說明這些問題已經解決了,不用他們再去關心了。

  周衛國聽後,扭頭看了卓百靈一眼,隨後輕笑道:“是在這條路上走著。但光靠我一個人可不行。

  還要靠你,靠他,靠下麵的那些學生。教育是國之重器,百年大計。我們的國家將來到底能發展到什麽程度,發展成為什麽樣,將來國內的情況會怎樣。結果就在他們的身上!”

  周衛國一邊說著,一邊指著下麵的那些學生。

  “嗬嗬!委座,你放心吧!我卓百靈別的能耐沒有,但教育好他們,我還是有信心的。”

  卓百靈負手站立在周衛國的身後,華夏文人自古以來就有憂國憂民的這種情懷,更有一句話叫做:學的一生藝,賣與帝王家的說法。

  他的眼中也有著一種對未來的憧憬。

  “恩!我還是相信你的。我們國家的未來就寄托在他們的身上了。”

  周衛國有些感歎,來這個世界這麽久了。他做的也有這麽多了。將一個積弱已久的國家帶到這個地步,雖說中間有金手指係統的關係。

  但在這後麵,更多的是依靠他自己的努力。這中間到底有多累,恐怕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可惜!這一天有可能我是看不到了。華夏,我這一生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我曾想過報效國家,為華夏的發展做出一份努力。

  隻是一生都不穩定,當我穩定,看到華夏崛起的希望時,我卻已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