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蒸汽機研究院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1-03-07 19:47      字數:2190
  既然皇上都不生氣,鄭森就更加大膽了。

  正了正身子說道:“陛下製定的戰列線戰術是基於歐洲軍隊的作戰習慣產生的針對性戰術。

  西班牙海軍是歐羅巴海軍的代表,以前的時候其餘國家因為沒有實力和西班牙正麵決戰,所以衍生出了自己的海上遊擊戰術。

  也被稱為海盜式遊擊戰術,英國荷蘭和葡萄牙爭相搶劫西班牙軍艦商船和港口定居點。

  以此增強自己削弱西班牙。

  雙方在海上相遇,要麽就是單對單,要麽就是少數幾條船之間的對決。

  因為火炮威力有限,相遇雙方往往不對等,不得不兩隻船你追我趕幾個時辰最後還未分出勝負,所以就衍生出了側弦火炮和戰列線戰術的雛形。

  但是大明就不一樣了,縱觀曆朝曆代華夏的海戰雖然不多但是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一直以來華夏戰爭都是以陸戰為主,即使海戰也是依附於陸戰。由於缺乏對艦船毀傷的手段,水戰和海戰主要通過火攻或者跳梆作戰為了。

  衍生出來的戰略思想就是以占領敵人的港口,限製敵人的活動範圍,大規模大範圍前哨站積累戰略優勢,最後主力對決。

  華夏的海戰往往在決戰時雙方投入大量的大小船隻,跟歐羅巴海戰又不同。

  歐羅巴海戰即使無敵艦隊數次北征,一次也不過百多隻大船。歐羅巴國土狹小。

  所以對方就算沒有戰略,僅僅一兩場海上決戰的失敗就能決定國運走向。

  但是大明的敵人並不是個個都是這樣,例如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這樣的大國,不會因為一場兩場海戰失敗就迅速投降。

  對待這樣的敵人,戰爭時間的拉長,再依靠戰列線戰術包打天下就不合適了。

  所以我們經過研究認為,海戰戰略上至少要加入兩點。

  第一就是對地方造船潛力的破壞,要讓對方造不出船,這樣在海軍主力北重創之後,對方將會失去海洋的控製。

  第二個就是摧毀對方的貿易線,既然他們的利益來自海洋,那麽切斷海洋上的貿易航線,對方收入減少,沒有錢自然就不能繼續打仗了。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咱們即要確保自己的港口安全,又要確保自己的航線安全。

  目前大明正在進行的岸防炮台建設就是為了應對這個情況。

  而炮艦的大規模裝備又為保護貿易航線提供了可能。

  不過我們覺得海軍應該在飛魚快船的基礎上研製一種專門用來破壞敵人航線,襲擊對方商船的專門艦種,現在可以不用,但是一旦需要的時候,咱們應該有所準備。”

  聽完之後朱慈烺先帶頭鼓掌,其餘參謀見皇上都肯定了,他們也跟著鼓掌。

  朱慈烺站起來:“朕很高興年輕人有自己的思想,雖然還不夠完善,但是建議確非常好!切中要害。

  鄭森給我們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以往大明麵對的敵人國土狹小,民少兵少,十幾萬士卒就算大國。

  但是現在咱們放眼看世界,世界上不隻有這樣的國家,他還有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這樣的大國。

  這些大國大明不能一戰而定,還有就是沙俄這樣的距離遙遠,一時間難以夠得著消滅的了的大國。

  麵對這種可能的長期對峙戰爭,不僅海軍有這樣的問題,難道陸軍就沒有麽?

  就像鄭森剛剛說的那樣,如果戰爭持續,那麽我們應該盡最大可能的消滅其戰爭潛力。

  讓對方無兵可派,無錢出兵,無糧籌備,無兵器使用等等這些都是消滅戰爭潛力的方法。

  參謀部要好好研究研究,製定相應的計劃,海軍參謀也要好好考慮一下,製定出完備的海軍戰略戰術,依舊是那句話,討論一下假如你麵對大明海軍,你該怎麽做以什麽樣的兵力配置打贏?”

  朱慈烺說完,下麵就開始討論,其他人繼續發言,鄭森悄悄走過來:“皇上,您不生氣吧?”

  朱慈烺哼哼一聲:“怎麽不生氣!”

  鄭森頭一縮:“我們也是為了大明好……”

  朱慈烺瞪眼說道:“朕生氣的是,你們這麽好的思路確製定這麽爛的計劃,本來一個好好的戰略構想,被你們搞的是七零八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難道你們在講武堂就學的這些?就這個水平?這是在丟朕的臉!”

  鄭森尷尬的摸摸頭:“主要是大家一聽說我們要否定您的戰術,都不願意幫忙,我們的水平有限,資料也不完備,所以製定不出像樣的計劃……”

  朱慈烺敲著桌子:“朕要聽的不是有什麽困難,朕要聽的是你們打算怎麽辦?怎麽改變?怎麽做好!

  要是一個個都跑過來找朕要辦法,那朕還要你們這些參謀幹什麽?”

  鄭森站直:“是,臣這就去召集人手想辦法。”

  其實剛剛朱慈烺已經肯定了鄭森的計劃,鄭森說的所謂問題現在都不存在了。

  參謀們現在正在討論的就是這個事情。

  討論了一天,最後還是沒有拿出什麽好辦法,海軍作戰要比陸軍更複雜,涉及到的專業知識讓陸軍參謀們都無從下手。

  朱慈烺第三天就不參加了,他隻需要聽一個最後結果就行了,第三天朱慈烺前往皇家科學院蒸汽機研究院。

  從後勤部的報告來看,現在交通已經成為製約大明軍隊戰略戰術的一個重要短板,不解決這個問題,大明深入中亞的計劃就要一直擱置。

  就算是勉強推動,最後不僅傷亡增多,物資損耗大,最後中亞的東西運不回大明,那一樣是得不償失的。

  打仗占領那裏,還不相中了那裏的資源,如果守著資源運不回去,那打下來又有啥用?

  就像是大唐的時候,大唐也占領中亞了,但是占領之後,那邊的資源不能增強國家實力,絲綢之路靠著駱駝又能運來多少?

  漢朝更搞笑,打了幾次,就落下百十匹馬,最後還絕種了,所以朱慈烺現在迫切的希望蒸汽機能有新進展。

  蒸汽機整出來了,那麽火車還會遠麽?有了火車所有問題不就解決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