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小國事大之道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1-02-27 10:34      字數:2378
  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麵對大明的出招,鄭氏不得不召集所有心腹大臣,一起商量對策。雖然大家覺得是個問題但是不是啥大問題。

  以往大明對待藩國,那都是放任自流的狀態,也就是在存亡絕續的關鍵時刻發表發表意見。

  而且就算發表意見,大多時候藩國要是不聽,大明大多數時候也不會怎麽樣,就像黎氏當年不就是靠著這一手當上的安南王。

  當年後黎朝初,明朝不承認其地位,要求立陳朝後裔為安南國王。宣宗宣德六年,黎利表明尋不著陳朝宗室後裔之後,明朝妥協。

  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兩國訂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貢之例,明朝不幹涉越南內政,保持和好。

  所以現在大明搶的黎氏子孫當年這皇位也是這麽搶來的,大明把陳氏子孫送回不過半路被盜匪截殺,陳氏王子也被淩遲處死,大明也沒有拿黎氏怎麽樣。

  雖然第一代後黎王沒有得到冊封,但是第二代不就冊封了。

  後麵還有莫氏,莫氏當年被黎氏篡奪,大明也不是認了,後來保護莫氏不滅,也是因為有莫氏子孫逃到大明。

  現在莫氏還在安南北部有兩府之地,不正是靠著大明的保護。

  所以不少鄭氏子孫認為,雖然大明偷走了黎氏太子,但是隻要鄭氏頭夠鐵,大明就對他們無可奈何。

  大不了成為既成事實,到時候過一兩代人,明朝還不是要捏著鼻子認了。

  鄭氏武將鄭心敢跳出來:“王上,臣覺得咱們不如殺掉黎氏,鄭氏建立咱們的南越國,擁立您為帝……為王,廢除黎氏。

  到時候大明手裏握著的黎氏就成為一張廢牌。

  咱們再陳兵邊境,遣使請求冊封,如果大明不允,咱們就出兵以收複南越故土為民,盡占大明兩廣。

  到時候由不得大明不乖乖就範,承認咱們鄭氏!”

  範振賢翻了個白眼,表達了對鄭心敢的鄙視,真是腦殘兒童歡樂多!鄭心敢,果然人跟名字一樣,就是個鄭憨憨!

  麵對這位主戰派的意見,鄭梉也是不敢苟同,你以為現在的大明是五年前的大明?還陳兵邊境?還打下兩廣,你還真敢想!

  現在咱們討論的是這個問題麽?咱們討論的是大明爸爸別來打咱們,怎麽樣能少挨揍!你丫還想還手?是誰給你的勇氣認為自己打得過?

  不過有些話,他作為王上的自然不能親自說,這樣豈不是漲了人家誌氣滅了自己威風。

  再說了,王上嘛,自然不能輕易發表看法,萬一錯了不僅尷尬,那還會影響自己的權威。

  王上錯了能叫錯麽?那肯定是下麵的人背鍋。

  鄭梉很清楚的瞅見了範振賢的白眼,輕咳一聲:“範愛卿,你有什麽意見麽?”

  範振賢整理了一下衣服站起來:“王上,臣以為,此時的大明,已經非彼時的大明,不可輕易侵犯。”

  鄭心敢跳出來:“我看你就是怕了,你是越奸!”

  範振賢臉上不悅心裏惶恐,狗屁的越奸,老子是高貴的大明後裔,咱的血脈裏可是流淌著一半的漢人血統,按照理藩院的要求,咱這種是可以入籍的!

  不過為了現在的榮華富貴,不至於因為入籍被免官,範振賢選擇了悄悄入籍,把孩子送到大明學習,參加大明科舉,在大明生活當官。

  上個月還以照顧孩子上學為名,把妻子也送到了大明,並且在大明置辦了良田宅院。

  現在他孤身一人在鄭氏當官,就等著退休之後,跟家人去大明共享天倫之樂,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大明的一份子。

  所以鄭心敢當即懟回去:“你是欲陷我大越於萬劫不複之地!你才是打著愛大越的旗號在害大越!

  你既然想攻大明,那你告訴我,可有計劃,你要多少人,多長時間才能攻下大明兩廣?

  不說其他,大明理藩院就五百駐軍兩百錦衣衛,你去攻,你告訴我你要多少人多少時間能攻下來?”

  鄭心敢哼哼:“我隻需要十萬……不……二十萬人,就能攻下大明兩廣,大明在兩廣隻駐紮了兩個師又兩個旅八萬人。

  其中五萬人大明陸軍第二師,海軍陸戰隊第一旅,岸防第一旅都在珠江口附近,真正在大越邊境的隻有一個大明山地第三師。

  我們先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殲滅大明山地第三師,然後席卷廣西,到時候大明陸軍第二師必然來攻,咱們在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伏擊明軍。

  然後兩廣空虛,必被我鄭氏拿下!”

  範振賢不屑的撇嘴:“說的好像大明軍隊會聽你的一樣,我隻問你,理藩院的八百人,你要多少人能攻下?要不你先試試看?”

  鄭心敢剛想說五千兵馬,但是要是打八百人都要五千兵馬,那三萬人要多少?自己二十萬兵力滅大明豈不是沒人相信?

  但是要是說少了,那麽要是打不過怎麽辦?大明理藩院駐軍訓練他是偷偷看過的。

  講真的,明軍不愧是天朝上國之軍,自己要是有這五百人,那阮氏早就被消滅了!

  看著鄭心敢臉色忽黑忽白,範振賢更加不屑:“大言不慚,最後還不是一個慫貨,沒有一點實際計劃,就在這放空炮。

  要是王上信你,你欲陷王上與何地?我看你就是亂臣賊子,其罪當誅!”

  鄭心敢扶著劍柄怒喝:“我就是戰死,也比你這一聲不吭的投降要好得多!

  範振賢得意的說道:“幼稚!諸位豈不聞,小國侍大之道?”

  範振賢的問題,把一大堆人都問的愣住了,小國事大之道?那是什麽道?再有大越是小國麽?也就比大明小吧?在周圍這些國家,誰敢說大越是小國?

  範振賢繼續侃侃而談:“小國侍大,猶如同村貧者和地主,猶如一家之父母與兒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如果大越附近有一個能抗衡大明的強邦,咱們尚可以與夾縫中左右逢源,就像同村,若是這個地主欺負人,咱們可以去找另一地主。

  就像一家之中,父親不賢,我們可以找家中其他族親評理。

  但是很遺憾咱們附近沒有。所以大越沒得選,要麽對抗大明,要麽侍奉大國,得以求存。

  對抗大明,顯然更不可能,從曆代來看,漢人強盛之時,隻需輕輕一擊,大明就為漢人所有,即使中興衰弱之時,隻要大越引起大明重視,那也是予取予求。

  大越也就隻有在漢人衰弱到極致的時候,趁機沾點便宜,但是現在的大明顯然不是衰弱之時,反而前所未有的強盛,這個時候對抗,取死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