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反戰的聲音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1-02-03 17:00      字數:2202
  四部實力都不是很強,但是四部都是從瓦剌分裂而來,如果沒有外敵的時候,四部自然是分裂各自為政。

  但是大明一旦決定西進,如果隻占領阿爾泰山一部分地區,必然導致他們進一步聯合,甚至合並。

  到不說大明打不過,而是西北地區這幾年一直災害頻發,加上開發河套消耗了大量的糧食。

  現在自顧尚且不暇,更不要說去遠征了。

  如果大明選擇一次滅國戰爭,一舉拿下杜爾伯特部,那麽隻有從蒙古草原西進,難度很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

  正當朱慈烺猶豫的時候,賽伯溫來到乾清宮。

  朱慈烺對於這位首相還是很滿意的,十相裏麵還就數他能力最強。

  賽伯溫行禮之後看著朱慈烺:“陛下,聽說您要出兵攻打杜爾伯特部?”

  朱慈烺奇怪的看著他:“怎麽?朝堂那邊有意見?”

  賽伯溫皺眉:“那道沒有,不過殿下還記得五年計劃麽?當時定下計劃的時候就說過,大明需要休養生息。

  而且朝局剛剛穩定,殿下貿然開戰臣恐怕民心不安。”

  朱慈烺沉吟著:“但是北方疆土也不能丟啊,難道朕就眼看著北方戰局失利之後再去補救麽?

  要知道現在出兵隻需要用一份力,但是要是北方失利之後,大明再去補救那就需要用力三分才能補救今日損失。”

  賽伯溫拱手下拜:“殿下,當初您定下的戰略北方是一場持久的爭端,大明短期利益在南方。

  但是現在西南地區僅僅十五萬軍隊,但是您在北方和西北確集結了二十多萬軍隊,這明顯和您的戰略不符合啊。

  既然短期內難以看到收益,大明為何還要拉長戰線,在這邊消耗力量?與其這樣,臣覺得不如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更能見到收益的地方。

  現在陛下新登基,人心還不穩,大明不僅需要勝利提振士氣,臣覺得大明還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讓百姓看到希望。”

  朱慈烺一下子沉默下來,他並不是不聽勸的人,賽伯溫說的很有道理,正如當初朱慈烺承諾給崇禎的那樣,大明休養生息,不在對外用兵。

  這不僅是朱慈烺和崇禎的妥協,更是激進和保守之間的平衡。

  現在保守派被敲死了,那是不是激進派就能如脫韁的野馬一樣狂奔了呢?

  顯然不能!

  現在阻礙大明腳步的已經不是士卒戰力,而是後勤,後勤運輸嚴重阻礙了大明的腳步。

  現在要是有火車就好了!但是有火車大明也用不起也造不起。

  想了一大串朱慈烺問賽伯溫:“所以你的意見是?”

  賽伯溫鬆了一口氣:“臣倒是沒有意見,臣隻是替李通他們傳話,他們有意見,但是您最近心氣很高,他們也不知道怎麽跟您建議,所以才讓臣勸勸。”

  朱慈烺摸摸鼻子:“什麽時候自己這麽可怕了麽?”

  賽伯溫微微一笑:“陛下身居高位,權威日重,下臣們沒有適應也是常有的事情。”

  朱慈烺嗯了一聲:“那你先下去吧,貴喜傳……算了,朕要去參謀部,聽聽他們的意見。”

  等朱慈烺到的時候,一眾參謀正在門口躬身等著,進屋之後,看著下麵的人朱慈烺嗬嗬一笑:“朕什麽時候聽不進勸告要讓你們迂回著找人勸諫了?”

  李通連忙行禮:“都是臣擅自做主……”

  朱慈烺嗯了一聲:“以後軍部的事情,就軍部解決,不要牽扯朝堂,還有朕為什麽要成立參謀部?

  參謀部!參謀部!不就是參與謀劃,為朕為軍隊出謀劃策麽?要是你們有意見自己都不敢提?那麽還要你們有什麽用呢?”

  “臣等慚愧……”

  朱慈烺擺擺手:“好了,朕在這裏定一條規矩,參謀部可以暢所欲言,可以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堅持,朕絕對不會因言罪人。

  朕可以不同意你們的觀點,但是朕給你們說話的權力!”

  “謝陛下!”

  朱慈烺坐下說道:“你們有什麽看法現在說一說吧。”

  李通看看四周沒人吭聲當先說道:“臣以為,大明西北戰局應當緩慢推進,現在大明占據後勤優勢,而沙俄占據劣勢。

  若是大明沒有及時消化占領的領頭,而盲目擴大戰果,延長戰線,那麽就會導致大明後勤優勢喪失,而沙俄重新取得後勤優勢。

  如果不能短時間滅亡敵人,大明長線作戰,損失必然巨大,這跟大明的長期戰略不符合。

  大明現在推進到勒拿河,依靠的是,黑龍江水係運力運轉物資支持極地一師和極地二師以及騎兵三師作戰。

  大明除了可以從高麗繞到運輸,還可以走遼河入黑龍江支流,後勤還有優勢。

  但是要是直接進攻杜爾伯特地區進而把戰線推進到葉妮塞河乃至鄂畢河流域,不僅有數千裏的陸路運輸,還有幾千裏的水運。

  大明運輸糧草十成僅能運到一成,而走海路,一年也隻能走一趟,而且在沙俄後勤占優勢的情況下,敵人也不會讓大明從容運送補給。

  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重大損失,所以臣等不占成占領杜爾伯特延長戰線。”

  朱慈烺敲著桌子,認真聽完之後,朱慈烺開口說道:“那麽僅僅依靠現有的軍隊,大明軍隊能守住勒拿河麽?”

  李通堅定的點頭:“目前從北海到勒拿河大明集結了九萬軍隊,而沙俄雖然叫囂著增兵,但是其實其軍隊根本沒有集結。

  臣絕對,即使大明得到對方集結軍隊的消息之後再增兵也來得及。

  就算不增兵大明也未必會輸,從幾次和沙俄人的作戰可以看出,同等數量的明軍戰力要強過沙俄人,無論是武器還是訓練上,大明的職業軍人都比他們那些放下鋤頭的農民強的多。

  不說一個頂三四個,一萬人能打對方兩萬人那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參謀部認為,就算沙俄的十萬軍隊到達,也不會對大明造成太大的威脅。

  相反十萬遠征軍足夠拖垮沙俄的經濟耗盡他們國庫裏的存糧。

  也許拖上幾年之後,不用大明動手,沙俄人自己就投降或者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