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已成氣候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29 08:35      字數:2422
  好在現在大明的實際稅收收入並不是隻有國庫收入一塊,還有皇明商號係統的收入。

  隨著皇明商號大幅度侵吞大明各種資產,例如占有抄沒資產,例如把官營鹽改為皇明商號運營,遼東等地的大片土地等等。

  皇明商號一直都是爆炸式發展,這個力度不亞於後世的國有化改造,再加上朱慈烺經營有方不少新產品層出不窮。

  朱慈烺拱手說道:“父皇,雖然國稅現在還不多,但是皇明商號每年利潤不少啊!

  鹽稅一項今年突破兩千萬兩白銀,白糖貿易後來居上,年利潤過千萬。茶葉、瓷器和布匹等傳統貿易雖然受到商行的衝擊,但是開拓了海外市場之後一年也有三千萬兩白銀的收益。

  鋼鐵和煤礦這邊采煤超過一百萬噸,今年煉鐵超過二十萬噸,鋼材十萬噸,產生利潤超過一千萬兩。

  還有武器生產軍工部門訂單豐厚,一年利潤也有千萬兩白銀。

  遼東等地的皮毛、木材、藥材等也在穩定增長,今年雖然比不上去年,但是也能實現利潤兩三千萬兩白銀。

  除了這些之外、玻璃製品、牲畜貿易、罐頭、機器、造幣、銀行、車馬、皇明特供等等行業表現都不錯,利潤也有兩三千萬。

  所以今年皇明商號利潤大概有一億四千萬兩以上。

  這還沒有算對抄沒財產的處置,若是算上這個,今年收入能在增加五千萬。

  所以大明今年實際上的財政總收入應該是三億兩,而九千萬兩的軍費不過占據百分之三十而已。

  而明年隨著墾殖公司開始盈利,皇明商號利潤隻會增加不會減少,但是軍費確不會在增加了。

  等衛所改製完成,大明還能在降低一部分軍費。後麵衛所資產的處理咱們還能獲得一部分收益。

  兒臣算過,五年之後,軍費開支占據大明財政收入的比例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這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之一,大明財政還很健康,所以父皇完全不用憂慮。”

  崇禎奇怪的問道:“皇明商號的收入怎麽能算國家收入?”

  朱慈烺抬頭:“父皇,皇明商號很多產業都是原本的官營、例如鹽、鐵。釀酒等等。

  隻是因為官員貪汙腐化,不能很好的經營這些產業,所以皇明商號才選擇接管,所以這些收入自然要算做財政收入。

  而墾殖公司開發的土地更是都是大明所有,皇家以開發的名義占據份額,獲得利潤,官府在以稅收的名義征稅。

  實際上嚴格來說,這些土地也都是應該納入財政收入,這個占比也應該朝廷出人管理。

  隻不過兒臣擔心他們管不好,才讓皇明商號代管,所以這些也應該算財政收入的一部分。

  還有就是那些抄沒資產的拍賣,收入也都在皇明商號手裏,自然也算財政收入。

  而皇明商號賺取利潤的最終目的,還不是要補充大明財政收入的不足,當初兒臣接手皇店的時候,為的不就是給父皇減輕負擔嗎。”

  想到這個崇禎也是一陣唏噓,四年前的幾間皇店,僅僅四年已經讓朱慈烺發展成為了年收入過億的龐然大物。真是一個奇跡。

  皇明商號的第一桶金是皇仁堂藥鋪的代理權拍賣,第二桶金是溫體仁財產的處置。

  第三次是山西商人財產,第四次是江南糧商財產抄沒、第五次是鹽商和謀逆案抄沒。

  所以四年時間的快速發展,朱慈烺的經營本事有一定原因,但是更大的收益是對這些財產的處置。

  而現在皇明商號又吃到墾殖開發這一大口紅利,未來發展依舊會順風順水。

  不知不覺間,皇明商號的收入已經是大明稅收的兩倍,朱慈烺對於大明財政的影響已經是決定性的了。

  若是皇明係統崩潰,那麽大明財政會跟著崩塌,大明軍隊會因為餉銀不能按時發放而不滿甚至兵變。

  這一年朱慈烺雖然退出了對軍權的掌控,但是他對於大明的掌控能力反而增加了。

  現在朱慈烺一個人的意見已經能和大明整個朝堂分庭抗禮的地步。

  甚至自從回京之後,朝堂上的吵鬧朱慈烺基本上都無視了,朱慈烺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體係,可以越過官員,甚至越過皇帝來達成自己的意誌。

  朱慈烺雖然沒有任何軍方職務,但是軍隊的任何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送往東宮一份。

  崇禎做出跟太子有關的決定都要先問他的意見,這一個是因為太子聰慧,總能給出最好的辦法。

  另一個原因還不是因為如果事情牽涉太子,沒有朱慈烺的同意,就算是聖旨那也執行不下去。

  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潛移默化的變化,整天還在朝堂上大放闕詞。

  時代已經變了,士林對於國家的影響力已經降低了很多,曾經朝堂就是國家,大明的所有行政、軍事、外交、財政等等命令都是由皇帝通過朝臣下達。

  那個時候朝堂自然是可以封駁皇帝的聖旨,甚至敢和皇帝對抗,壓製皇權。

  但是現在,軍隊的所有軍令出自軍部,直接向皇帝負責。他們不僅沒有建議權,甚至很多朝臣連知情權都沒有混到,了解戰爭過程和結果還要看報。

  財政權被統計司把控,當初這個朝臣當成包袱甩出去的衙門,現在想要確要不回來了,隻能看著不停流口水。

  現在的統計司更是有‘小內閣’之稱,朝臣各種經費撥付完全要看統計司臉色。

  內閣六部的施政經費申請要先經過統計司內部評議,也就是說,統計司等於變相獲得了封駁內閣和六部提案的權力,想要繞過統計司,除非你的提議不用花錢。

  但是現在世界上存在不花錢就能辦的事情麽?至少六部和內閣沒有。

  統計司直接向皇帝負責,朝臣們又伸不進去手。

  再然後就是理藩院改革之後,理藩院在大明境內好像沒有多大的權力,但是他對於藩國確是權力巨大。

  朝臣雖然管理著這個,但是因為理藩院在大明之外行使權力,他天然就需要依靠軍部和皇明商號的支持。

  其實朝臣還有一樣沒有感覺到,那就是朱慈烺的錦衣衛對於地方權力的侵蝕,地方治安權力還有重大刑事案件現在都是錦衣衛緹騎在辦理。

  現在也就是朱慈烺手裏退伍軍人不足,等到退伍軍人充斥縣衙班房之後,縣衙裏的捕快衙役大量被退伍軍人充任,到時候,朝堂上這些人的存在感就會更低。

  而這些人現在還以為自己占據了多大主動,在朝堂上各種作妖,他們根本沒有想明白現在的太子已經不是他們想換就能換的了。

  就算是崇禎也不敢提換太子的事情。他心裏明鏡一樣,撤換太子必定引發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