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議程過半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4      字數:2232
  皇明紡織是真正的新部門,成立不過半年,他是為了賣給鬆江商會等人紡織機械專門從皇家科學院抽調人員組成的。

  目前主要任務就是紡織機械生產改造的生意,鬆江商會和絲綢商會數百萬兩銀子的訂單,讓這個新興部門底氣非常足。

  有皇明車馬的支持,機械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有商會預付的定金,機械作坊可以全力擴大生產。

  明年皇明紡織除了繼續交付紡織機械之外,還要在江南建立示範工廠,讓江南這些紡織戶們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工業化大生產。

  不過目前受限於動力,示範工廠需要選擇一處水力充沛的地方,水力充沛,又不能太偏遠,物資往來也要方便。

  目前工廠還在選址,初步計劃在淳安縣,也就是後世的千島湖地區,不過大明的時候這裏可沒有千島湖。

  新安江從安徽屯溪方向進入淳安盆地,與東來的東溪港、進賢溪及南來的遂安港會合,至港口,出銅官峽。

  在銅官峽上遊,新安江曲折奔流於群山之間,由於河床坡降很大,江水落差節節增加,從屯溪到銅官峽200公裏之間,天然落差達100米。

  而且背靠皖南,麵向杭州,距離棉花絲綢產區都非常近,這次上報的選址,朱慈烺也已經批示了。

  反正最近幾十年內,大明應該沒有建設水電站的需求,淳安縣在建立千島湖之前,也一直是江南的富裕縣,不必擔心建設物料不好尋找。

  屋內各負責人正在陸續匯報,到皇明防治匯報完之後,已經中午了。

  因為下午還要繼續,中午就在大廳,大家吃了一頓工作餐,每人四個菜一碗米飯,一份湯。

  算不上奢華,也不至於簡陋,不過這種新奇的吃工作餐的方式對於大明這些人來說還是第一次。

  當然對於朱慈烺也是第一次,開大會,開會過程中在會議室吃飯,不說大明,後世也很少見。

  吃完飯休息半個時辰,出宮回家,還不夠跑趟的,所以大家要麽選擇在座位上眯著,要麽幹脆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

  也有的翻開自己的折子摸摸的看著,生怕下午匯報有什麽錯漏的地方。

  當然其實這種匯報隻不過是一個過場,朱慈烺肯定不能現場處理什麽問題,很多事情並不是拍拍屁股股就能定下的。

  特別是皇明係發展到今天,可以說稍微一個動靜都會牽涉到幾萬乃至幾十萬人的飯碗,甚至給百姓生活帶來不可預測的變化。

  朱慈烺自然不用陪著他們,回到東宮小睡一會,下午還有不少東西要聽。

  下午第一個匯報的是皇明廣告,王進財說話慷慨激昂,作為一個傳媒人,他的話術技術非常可觀。

  而且皇明廣告也不僅僅是負責廣告業務,他還掌握著大明發行量第三的報紙‘皇明故事報’。

  不過皇明廣告這兩年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這些讀書人腦子裏的壞水最多,整天研究著從皇明廣告上摳出更多的區域,雙方因為爭奪廣告可是沒少鬧事。

  這些文人個個自命清高,但是一旦真的跟錢有關的時候,那一個個又都分毫不讓。

  經過朱慈烺授意之後,皇明廣告明年將推行廣告改革,除此之外,皇明廣告還有以廣告板塊入股的計劃,進一步獲取對報紙的掌控力度。

  因為大明有出版管理機構,所以皇明廣告就不可能在進化成一個管理機構,太子殿下現在更看重的是對報紙這個宣傳話語權的掌握,而不是利潤多少。

  所以拿廣告板塊換取報紙股份,從競爭者變成合作者,從對立的敵人,變成有話語權的股東。

  這將是明年皇明廣告重點探索方向。

  而皇明廣告下屬的皇明印刷,今年的主要工作除了印刷報紙之外,還有協助皇家圖書館對館藏書籍進行整理。

  經過整理修訂之後,對有價值的書籍進行刊印,這些小批量刊印書籍,對於現在皇明印刷的鉛活字印刷簡直是物盡其用。

  每種書根據綜合評分,印刷一百到一萬冊不等。

  而這個綜合評分評價表,正是朱慈烺親手製定,製定的理念就是:

  ‘是否有利於大明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是否有利於大明先進文化的發展。

  是否有利於提高大明的綜合國力。

  是否有利於完善大明曆史知識。

  是否有利於提高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

  對!就是這五個有利於,優先印刷推廣的自然是編校之後的醫學書籍,第二是農學,第三是工學,第四是文化……

  王進財坐下,下一個皇明郵驛公司。

  當年崇禎為了減少大明開支,裁撤驛站,當時主要針對的是官員借著驛站公器私用的事情。

  限製的也是三品以下官員使用驛站的權力,裁撤一部分編外人員。

  並不是說整個驛站解散,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所以驛站的房子土地等基礎設施還在,隻是人員編製上減少了,撥款也減少了。

  所以朱慈烺重建皇明郵驛公司之後,迅速的接收了這個完善的驛站係統。

  不說其他,單單是這個網點分布,這可是兩百年的實踐,兩百年的建設才有的規模。

  朱慈烺要是拋去這些網點自己重頭再來,不僅需要投入的資金海量,時間也是需要數年。

  大明現在不缺錢了,不過也不能亂花,郵驛雖然重建了,朱慈烺並沒有打算恢複官員沿途使用的權力。

  按照統計司的新製度,各級官員調任、入京、匯報工作等等,都是按照路途遠近需要的時間給予一定的補貼。

  反正這一路上就這麽多錢,你省著花就能剩下點,你要是大手大腳,那錢不夠了你就自己掏錢貼補。

  這可是吸收後世報銷製度的弊端,進行的改革嚐試。

  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而且皇明郵驛公司,聽名字就知道,這個公司的重點工作是郵政,也就是寄送信件貨物,而不是給這些人住店當客棧使用。

  所以朱慈烺恢複驛站,但是又有改革,參照後世經驗,這個郵驛一個可以服務民生,另一個可以盤活公共資源,避免浪費。

  最後還能發展臣快遞公司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