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大明五年規劃議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4      字數:2219
  看完預算朱慈烺突然想起自己是不是要搞個什麽五年計劃之類的?讓大家有一個前進的動力?

  雖然朱慈烺心裏已經有了一係列的計劃,但是大明百官可不知道,崇禎也不知道。

  看著大明各種工程如火如荼,一副繁忙景象,但是實際上不過是漫無目的的瞎忙活。

  如果有了目標,在各部的配合下,集中資源朝著這樣的目標前進,是不是計劃推進的就有效率的多了?

  君主製實際上也有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因為個人意誌既是國家意誌,也能整個資源創造奇跡。

  不過看這預算決算已經編製的差不多了,自己也沒有在京城,溝通協調不通暢,今年編製五年計劃就不要想了。

  不過這個概念可以今年提出,讓大家有所準備,好在今年把計劃完善之後,體現在明年的預算裏。

  朱慈烺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奏章,仔細的琢磨,先把自己的規劃理清楚,首先就是軍事上,明年如果收複了遼東之後,北方主要就是把北海納入大明國土之內。

  要知道這個時候北方沙俄已經開始行動。

  崇禎五年,沙俄擴張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後,建立雅庫茨克城,作為東進的主要基地。從此,它便不斷地派遣武裝人員入侵黑龍江流域。

  因為建奴和蒙古的阻隔,大明還不知道自己的北方有這麽一個敵人。

  不過這個時候的沙俄在西伯利亞地區並不強大,朱慈烺有信心在打敗建奴之後迅速把沙俄勢力驅逐出整個黑龍江流域。

  甚至攻下雅庫茨克城,把沙俄東進的爪牙斬斷。

  並且把整個北海也就是貝加爾湖納入大明領土,在北海建立前進基地作為抵禦沙俄可能的報複的前哨。

  因為距離的原因,沙俄即使有心,也無力東進,即使東進其規模也不會超過五萬人,甚至三萬人未必有。

  這樣的規模完全構不成對大明的威脅。

  不過北方實在太廣袤了,那裏並不適合大明百姓生存,也不適合大明軍隊作戰。

  大明的情況也僅僅比沙俄好上一點點。

  可以預見,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明都將會陷入和沙俄對整個西伯利亞的爭奪,直到有一方覺得入不敷出,不值得主動放棄。

  或者有一方被徹底擊敗,退出對西伯利亞的爭奪。

  而未來五年在遼東、在黑龍江流域、在北海、大明需要進行大規模開發,移民建立定居點,駐軍並且修路。

  這些事情短期看都是賠本的買賣,並且代價巨大,隻有遷移的百姓適應了,駐軍適應之後,大明才可以繼續向西推進。

  南方五年內大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支遠洋艦隊,然後完成對大琉球的開發,並且在呂宋建立前哨基地。

  未來兩年,北方主要戰事的結束,鄭芝龍將會成為大明最大的威脅。

  不過今年因為外貿許可證大賣,大批新軍艦將會在一兩年內建成,鄭芝龍將會失去和朝廷叫板的資格。

  到時候他不得不乖乖的交出大琉球,大明將會把這裏作為開發東南亞的前哨基地,往東南亞傳播大明的文明。

  這裏麵還有一場仗要打,那就是大琉球的荷蘭人,不過區區一兩千的荷蘭人不足以讓朱慈烺重視。

  即使你棱堡修的在堅固,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樣是渣渣。

  更何況你們雖然從中世紀城堡防禦進化到了棱堡炮兵防禦體係,但是大明的進攻戰術已經進化到近代。

  拿下你還不是輕輕鬆鬆的,隻要咱們的炮比你大,比你射的遠,你就隻能幹瞪眼。

  奪回大琉球之後要在呂宋設置前哨基地,因為朱慈烺記得如果自己不介入,好像崇禎十二年會有一次大規模的呂宋屠殺華人事件。

  所以建立大艦隊之後的第一件事是在南陽從新宣誓大明的強大,第二就是建立起前哨基地,確保當地即使發生排華事件,也能迅速處置應對。

  還有就是針對德川幕府的倒幕,德川幕府範了大忌,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竟然妄圖刺殺大明太子來改變戰爭局勢。

  雖然計劃被挫敗了,不過為了給後來者戒,德川家事一定要從倭國除名的。

  而且所謂的天皇也必須去尊號,這一戰大明未必會直接動手,但是一定會全程參與。

  西南地區,為了五年的主要工作還是改土歸流,不過想要這些土司乖乖就範,自然需要強大的武力震懾。

  除了改土歸流之外,對西南的開發也要跟進,那裏將來可是朱慈烺把手伸向印度洋的後勤基地,一個要穩定,另一個要能提供足夠的物資。

  未來五年對高原吐蕃的管理也要加強,雖然名義上這個時候的吐蕃是大明領土,不過大明對那裏的管理並不是很有效。

  而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想要統治那裏,就需要先練出一支能在高原作戰的軍隊,而這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

  還有就是對西北地區的承諾,朱慈烺出售外貿許可證的時候承諾過從開絲綢之路,所以西北也要建立前哨基地,確保下一步往西推進後勤能跟得上。

  所以為了如果指定五年計劃,軍事上的行動並不多,但是軍事建設的事情可不少,這些事情需要大明花費數年的時間去準備。

  經濟上未來五年的目標就是稅收能達到收支平衡,工坊工業模式取代小作坊成為生產的主流。

  江南經濟迅速恢複並且從新繁榮,稅收穩步快速增長。

  其中鋼鐵和煤炭等工業規模要至少比現在翻一倍,機械機器進一步普及,為將來蒸汽機革命打下堅實基礎。

  交通方麵,未來五年大明要至少有四條馳道要開工,第一是京師到廣州,第二是京師到玉門關,第三是京師到黑龍江。第四個則是從北海到洱海。

  這些馳道可能五年根本建不完,特別是從北海到洱海的,其要經過蒙古高原,要經過陝北,要經過整個巴蜀地區,最後到達西南。

  不要說五年,朱慈烺覺得這條路要是二十年能修通,那都是運氣好了。

  雖然修不完,但是開工還是要開的,修不完可以先修好修的急需的,那些困難的可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