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密卷泄露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4      字數:2254
  鄭芝龍的話僅供參考,所謂的斬首行動雖然能快速取得勝利,但是確斬不斷對方的鬥誌。

  所謂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而倭國更是如此,隻有把他徹底打服氣,打廢他才會老實。

  說完這些鄭芝龍就乖乖的退下了。

  朱慈烺想了想:“江南水網密集,三千營不必過江了,配合錦衣衛和統計司處理兩淮鹽事。”

  江南向來不適合騎兵機動,而且朱慈烺感覺這些鹽商的作死水平突破了他認知的底線,江北需要好好清理一下了。

  外麵錦衣衛匆匆進來:“殿下,李指揮使,錦衣衛京城密信。”

  李若璉接過展開看了一眼之後遞給朱慈烺:“太子殿下,在倭國刺客住處搜出天工開物等定為密卷的書籍七本,還有工學醫學幼兒課本三套。”

  朱慈烺一臉怒容接過,上麵不僅寫了泄露的書籍,根據這些書號顯示,這些讀本都是從蘇州華亭泄露。

  所謂密卷也就是大明秘字開頭的刊印書籍,按照最新規定,凡是帶密字編號書籍不得出售、出借、傳授、抄錄給非大明籍者。

  而且這些書籍的傳播也受到限製,一邊非書館學宮其餘地方不得收藏,借閱也有身份限製。

  隻可惜政策製定的很好,但是往往有些人不把這個當一回事,從華亭泄露的這些密卷和課本正是朱慈烺為了推廣工學特意發往各縣官學的樣書。

  顯然這些人不僅沒有用來推廣工學,還把他的課本賣了,如果隻是課本賣了也就算了,畢竟一些加減乘除的基本知識而已。

  但是他們竟然把自己的密字號圖書也給賣了!這些人是把國法當成兒戲了麽!

  還是在他們眼裏除了孔孟之學,這些所謂的工業密字書籍在他們眼裏就是一文不值。

  朱慈烺嗬嗬冷笑一聲:“正愁著這幾天怎麽拖延行程,這現成的借口就送上門來!

  傳令各地嚴查密字號書籍保存情況以及課本保存使用情況,凡是弄丟的學政一律奪職,涉及倒賣者按照叛國罪論處!”

  李若璉確認的問道:“叛國罪?”

  這個叛國罪和漢奸罪可是朱慈烺新設的大明律補充條款,不是上次的修改,而是補充。

  如果涉及叛國罪,視情節處最低家產全部充公最高誅滅九族的刑法,也就是說這些人一旦把書丟了落到外國人手裏,那最輕的罪責都是抄家。

  李若璉見朱慈烺確定,他立刻下去傳令。

  從當晚行宮傳出追查書籍丟失的事情,學政官員那是風聲鶴唳,但是對於鹽商和鹽道官員來說那是鬆了一口氣。

  一本小小的書籍能惹出多大的事情,他們又不讀那種書。

  死道友不死貧道,有人頂缸就好。

  接下來朱慈烺特意去查了揚州官學,表達了自己對此事的重視。

  這些學政官員萬萬沒有想到江南文教興盛,最不可能被挑錯的一個部門竟然因為一個小小的密本翻車。

  這不查不知道,查完被氣笑!

  江南大部分官員對於朝廷下發的這些書籍根本不屑一顧,甚至羞於和孔孟書籍放在一起。

  隨便扔在一個角落的那都是好待遇,更有激烈的學究直接視其為太子重奇技淫巧動搖社稷根本,幹脆丟進糞坑,引火做飯燒了的比比皆是。

  而這種直接賣了的也不在少數,而且好多都是當廢紙給賣掉了。

  三天之後華亭縣調查結果送上來,倭國有一商人偶然從舊書店發現了這些書購買,而這一家舊書店的書就是華亭縣官學一個雜役送來賣的。

  涉及此事的學政、雜役、書店全部被抓進錦衣衛大牢。

  朱慈烺淡淡的說道:“所有人抄沒家產,全家流配荒島五年,此事傳往大明各報紙要求各報刊登為後來者戒。

  至於那些丟書的,找回來了就罰奉,找不回來的就奪職。孤給你們送書你們可以不看,但是絕對不能不敬。”

  原本朱慈烺覺得據說這個時候的江南資本主義已經萌芽,這麽多工商業者肯定對新技術新知識無限渴求。

  但是沒有想到自己送來的書竟然會是這個待遇,江南真是成也文風鼎盛敗也文風鼎盛。

  這些人對於讀書當官已經到了偏執的地步不是送幾本書就能改變的。

  朱慈烺不禁想起一句話‘人心裏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

  不過朱慈烺心裏確在冷笑,現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紀,現在是十七世紀,是工業的世紀,這個時間段裏,工業才是世界的王者。

  而北方擁有豐富煤鐵資源,本來就有很大的優勢,如果新教育率先再在北方普及,那麽南方可能會失去自己的經濟地位。

  這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南北再次回歸平衡的一個好機會,對於大明整體是有利的。

  李若璉回來匯報:“殿下,統計司的人已經到了。”

  朱慈烺點點頭:“讓他們先休息兩天,大後天開始行動。”

  這種規模的抄家怎麽能沒有統計司參與。

  按照乾隆年間江南鹽商每次南巡鹽商報效上千萬兩,這些人竟然沒有破產計算,鹽商之富可見一斑。

  按照後世相關書籍記載在揚州身價百萬的鹽商隻能算小戶,身價千萬才能算大鹽商。

  而明朝揚州城外大小園林數百座,美食數千總,戲曲薈萃京劇基礎之徽班,滿漢全席之揚州官宴接出自此處。

  後世隻知道有蘇州園林,但是在明清時期真正甲天下的並不是蘇州園林,而是揚州園林。

  揚州園林兼具南方園林的山水靈秀和北方園林的大氣磅礴,又因為鹽商富甲天下,比起蘇州園林來更加金碧輝煌窮奢極欲。

  所以朱慈烺覺得不說其他,僅僅是這些鹽商的園林價值就不下千萬兩,更不要說他們廣置宅田。

  據說徽商以鹽起家者多,發家之後買地置房,導致徽州地價竟然與京郊土地價格相仿。

  所以朱慈烺猜測這次清洗鹽商之後,可得財富可能超過億兩白銀,當然對於揚州來說也是一個災難。

  揚州有句俗語‘鹽商半揚州’意思就是說整個揚州城內有一半人口都是跟鹽有聯係。

  那也就意味著如果處置了鹽商,很可能揚州一半的人口受到牽連,稅收等等也會下降極大,甚至數年乃至十數年都難以恢複今日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