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腦回路清奇的皇太極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3      字數:2305
  皇明商號係統內部不是沒有問題,也不是僅僅隻有這麽一點問題。

  隻不過是因為發展的太快,很多問題被掩蓋被用發展解決掉了。

  例如權力鬥爭,這壓根就不用爭,朱慈烺缺人缺的厲害,恨不得一人一年提升三級五級的使用。

  所以權力鬥爭的問題就被發展解決了,不說完全解決,剩下的那些小問題不會影響大局了。

  發展太快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人員流動太大,新人太多,稍有監督不到位的地方,就會出現問題。

  而偏偏皇明商號在大明又是跟錢打交道最多的,貪汙等問題時常有發生,利用職權受賄索賄也多有出現。

  朱慈烺采用的是統計司、皇明商號、錦衣衛三個部門交叉審計,相互監督舉報的模式。

  現在三個部門都變得龐大而臃腫,特別是逐漸往基層之後,監督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並不是每個縣都有錦衣衛的衙門,也不是每一個府都有統計司的人員。

  但是皇明商號的各種店鋪確要延伸到各個縣城,糧食、銀票、煤炭、鹽、鐵等等關係民生的行業,最後都要到達縣城。

  那麽這些店鋪誰來監督?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皇明商號成立初期,朱慈烺靠著先進的表格、複式記賬法、阿拉伯數字等等震懾了一大批想要伸手的人。

  現在這個辦法有點行不通了,這些人學會掌握了這些東西之後,逐漸發現了漏洞。

  就像後世用的就是複式記賬法,甚至有些比這都先進,但是杜絕貪汙了麽?杜絕做假賬了麽?

  華夏反腐做的不好,那外國就好了麽?也不盡然,各種政治醜聞不斷,資本左右政黨,貪腐隻不過是換了一個名目罷了。

  製度隻能約束那些老實人,有原則的人,而那些各懷鬼胎的人,總能找到製度的漏洞。

  加上華夏的人治氛圍,再好的製度執行一段時間,都會被人情打敗。

  加強審查,除了自身的審查,朱慈烺還要加強交叉審查,甚至以後有條件了,還要引入民間審計。

  再有加強監督,輿論監督、製度監察、群主舉報,內部舉報甚至禦史和地方官員發現問題也可以舉報。

  回到這次皇明銀行的問題,這次自然要殺一儆百,但是以後內部舉報獎懲製度要首先建立起來。

  朱慈烺正寫著相關的想法,桂喜從外麵進來:“殿下,剛剛司禮監傳來消息,明天高麗王世子將入朝覲見。”

  第二天的早朝並沒有因為高麗王世子到來而發生改變,行禮之後處理緊急事務之後,禮部官員才跳出來說出此事。

  殿外李覺聽到大明天子宣召,連忙行禮謝恩,然後邁著小碎步朝殿內走去,整個程序執禮甚恭,比起很多官員都要標準。

  顯然高麗人已經摸透了大明官員的脾氣,他們喜歡講禮,喜歡看別人規規矩矩行禮的樣子,這表現出尊重麵子等等。

  行禮之後,李覺遞上國書,崇禎昨天已經看過,今天象征性的看了一眼。

  然後示意太監宣讀聖旨,整篇聖旨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承認了李覺高麗第一順位繼承人的身份。

  第二對於高麗目前被建奴威脅的困境大明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已經調派了曹變蛟負責高麗防禦事務。

  第三就是念在藩國向學之心甚誠,不遠萬裏也要前來學習,故而對於藩國求學者給予恩惠。

  賞賜更多的名額,首先王室可以選派三人,而國內前十的世族也可選派一到兩名成員到大明學習。

  為了使得留學生學有所成,學到真本事,太學需要專門成立藩國學子培訓班,派遣大儒教學,非大儒不能擔任老師等等。

  李覺隻覺得皇恩浩蕩,這裏麵的手段他完全不懂。

  依照這些人的觀念,就算大明允許他們到工匠學校學習,估計他們自己也不願意參加。

  而增加名額,也是為了以防萬一,第一是那些藩國第一順位繼承人萬一不服王化怎麽辦?

  朱慈烺的意思非常明顯,要是那些王子不聽話,不親大明,那麽有三個候選人就可以隨時換掉,換一個親明的。

  讓那些世族派人來也是這樣的目的,如果統治階級都是親明的,那麽這個國家政策怎麽可能傷害大明。

  李覺的到來標誌著大明與建奴崇禎九年的戰爭開始了,這一次由大明先手。

  此時的高麗,全國都已經動員起來,抓捕所有建奴商人,殺掉所有女真人,然後祭天宣誓,討伐不臣。

  高麗在鴨綠江邊,高麗士卒匆忙加固著義州和龍川的城防,這裏緊鄰皮島,高麗期待著三地相互支援,能禦敵與國門之外。

  隻不過依靠福建水師的實力,防守皮島是夠了,但是幫助高麗守護義州和龍川就力有未逮了。

  而朝廷承諾的新軍,處於戰略考慮,並不會提前到達皮島。

  高麗聽從了大明新軍的建議,從全麵防守改為重點防守,因為高麗能組織像樣防禦的城市有限,所以高麗防守的主要手段就是挖路、斷橋、鑿船等等。

  四月十一日,皇太極於沈陽稱偽帝,國號為清,高麗春信使羅德憲、回答使李廓雖然被強迫參加賀禮,卻拒絕三跪九叩。

  皇太極那個氣啊,但是無奈祭天大典上殺人不詳,兩人又是使者,兩軍交戰尚且不殺使者,何況是這種國與國的交往。

  殺人隻會讓人覺得自己氣度不夠,皇太極剛剛準備就此揭過,等儀式結束送兩人回國。

  高麗春信使羅德憲確突然跳出來,舉著一封國書:“上國高麗致大明叛奴奴酋皇太極書:爾等禽獸,不通教化,不曉禮儀,沐猴而冠,數典忘祖……”

  這份國書洋洋灑灑數千言,從女真始祖一直罵到皇太極全家男女老少,把所有的汙言穢語都來了一遍。

  念到一半皇太極就聽不下去:“來人!把他們給我抓起來,趕出去,趕出大清!”

  羅德憲掙紮的過程中手裏的國書掉在地上,這時有個二愣子護衛不知道怎麽想的,把國書撿起來高舉著遞給皇太極。

  皇太極臉那個黑呀,搶過國書一腳踹過去:“滾!”

  說完生氣的把國書甩進祭天的火堆裏!心裏想著燒了一了百了。

  結果底下的漢臣都麵麵相覷,想要提醒又不知道該怎麽說好了。

  好麽!自己被罵的狗血淋頭還不過癮,竟然還想燒給祖宗,您是讓祖宗也聽聽才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