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複雜的糧食問題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3      字數:2212
  當然朱慈烺不用辦什麽紅薯宴會來推廣,其實從去年開始,隨著產量的增加,有一部分玉米、紅薯和土豆已經進入了貢品行列。

  從那個時候開始,宮裏的禦廚就開始試著把這三種糧食作物加入食譜。

  玉米還好說,青的時候能煮著吃,幹了之後就磨成麵,然後做各種餅,因為玉米麵散不能成團,所以做的時候加上野菜或者摻點白麵。

  剩下的就是玉米粥、玉米糊糊、熬糖、做糕點、加工澱粉做成粉條等等了。

  紅薯一般采用窖藏,或者削成薄片曬幹儲存。

  窖藏稍不注意就會爛,想要長期儲存還是要曬幹,當然也可以提取澱粉,然後做成粉條。

  土豆也是一樣要麽直接吃,要麽做成粉條。

  而且土豆在朱慈烺的印象裏好像一直是作為菜,土豆條、土豆餅、土豆片、土豆燉牛肉,土豆燉雞,土豆燉萬物!

  因為是貢品,又是皇宮禦廚那裏流傳出去的吃法,所以三種作物一直是京城高端飲食的風尚。

  而民間最先嚐到的是煎餅果子:玉米麵、豆麵、白麵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用羊骨頭湯和勻,攤在餅鐺子上,加一個雞蛋。裏麵放上油條或者薄脆,抹上甜麵醬辣椒醬,灑上蔥花、鹹菜丁、黑芝麻、花生碎等小料在一卷。一個煎餅果子就做好了。

  這裏麵最貴的兩樣東西就是玉米麵和辣椒醬,兩種東西目前隻有皇明商號才有的賣。

  今年春紅薯和土豆產量都會不錯,玉米一般都是夏播秋收,參照後世的習慣,當這些雜糧收成增加之後。

  富餘的糧食要麽轉為酒,要麽轉化為肉食。

  所以看似隻是增加了幾個糧食作物,但是它影響改變的是大明的生活的方方麵麵。

  對於皇明糧倉來說,土豆和紅薯難以收儲,所以這兩種糧食的推廣更為重要,大家不會吃不行,百姓賣不掉也不行。

  大部分百姓種糧食除了自己食用之外,還要交稅交租子的,而且這兩樣還占了大頭。

  所以要是種的土豆和紅薯賣不出去,那麽就不要談什麽種植的積極性了,他們可能需要賣兒賣女來交稅教租子。

  那麽以後都不會有人選擇種這東西了。

  還有就是初期為了推廣崇禎提出了一年內這些雜糧可以抵稅,現在一年的時間沒到,抵稅的承諾還有效。

  所以即使難以儲存朱慈烺還是不得不收,好在現在吃皇糧的人多,收上來的直接就地發下去抵一部分福利。

  為了夏糧收購期間紅薯土豆不至於砸在手裏,朱慈烺特意印製了一批紅薯土豆劵。

  到時候用這些劵可以在皇明糧倉領取紅薯土豆,還有就是救災的時候,也可以發這兩種糧食,加上軍隊消耗。

  剩下的實在消耗不了的,就做成澱粉,做成粉條,釀酒。

  把這個事情一點點安排下去,裏麵涉及到多個部門需要朱慈烺去協調他們的配合。

  除了三種新糧食之外,小麥和水稻的收儲也是一個大問題。

  去年的謀逆案江南糧商元氣大傷,朱慈烺雖然進場補救,但是畢竟不是專業做這個的,從去年到今年消耗的都是這些糧商的庫存。

  今年可就要自己買糧食了,但是問題是朱慈烺在江南的風評並不好,朱慈烺怕被抵製。

  風評不好跟買糧食有關係麽?還真有!糧食這種東西,交易的大頭還是那些地主,地主往往都是知識階級。

  依靠那些小自耕農,產量有限,至於那些佃戶,他們手裏能留下口糧就不錯了,哪有多餘的糧食拿出來賣。

  所以風評不好遭到文人階層的抵製,到時候買糧食還真的會變得困難。

  第二就是渠道的問題,那些大糧商雖然已經被朱慈烺抄家了,但是他們的糧食也不是自己一家一家上門去收購來的。

  大糧商的糧食,都是從小糧商那裏匯聚來的,正是那些一個個區域的小糧食和地主形成的脈絡才構成了糧食銷售轉運體係。

  謀逆案的事情,斬斷了這一部分體係,朱慈烺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幹,就算是想自己幹,那也要有人有時間不是。

  而且買賣這個東西,不是說你建立了收購點,人家就會跟你做生意。

  大部分做買賣習慣了哪一家之後,一般不會輕易改變,所以你就算建立自己的渠道也不是立刻就有效果。

  所以朱慈烺也要依靠那些小糧商的渠道把糧食收上來。

  從去年開始,為了處理江南的產業,為了梳理糧食渠道,朱慈烺派出手下大將劉若愚一直鎮守江南。

  但是僅憑報告朱慈烺也不敢確定江南的情況怎麽樣。

  在一個就是糧食收購價格的問題,現在京城糧食價格穩定在粳米一石一兩銀子左右。

  朱慈烺有計劃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往年新糧上市的時候糧商會有意壓低收購價格,最低的時候粳米一石價僅僅四錢又五十文。

  而平常的年份粳米的價格也會被壓到六錢以下,朱慈烺今年想要把這個價格提高的七錢。

  如果到百姓手裏是七錢,那麽朱慈烺從小糧商手裏批回來的糧食就要達到八錢了。

  而且朱慈烺還打算趁機推廣糧票,也就是收購糧食的時候以糧票結算,然後在讓百姓用糧票交稅。

  但是問題來了,京城糧票一石等於一兩銀子,而江南收來的糧食一石僅僅七錢銀子,這裏麵有三錢銀子的差額。

  百分之三十的利潤,肯定會有不少人投機,在江南收購糧票然後運到京城倒賣。

  而如果以京城定價為基準發糧票,那麽百姓一石糧食送進來才換七鬥的糧票。

  他們才不會管你的貨幣體係還是價值相等,他們隻會覺得你這是在騙人,你把他的三鬥糧食給貪汙了。

  朱慈烺一開始打算發行專門的納稅糧票,也就是說這些糧票隻能用來納糧食稅。

  後來想想,這好像和糧票貨幣化的目的背道而馳,糧票複雜化會給以後該銀票帶來巨大的阻力。

  所以朱慈烺也想明白了,何必多此一舉,收糧食直接給銀子就是了,什麽事情也不能一步到位。

  糧食穩定是大明穩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