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我,朱慈烺,膨脹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3      字數:2243
  眼看已經深秋,這軍糧暫且不說,士卒的冬衣都還沒有準備妥當,楊嗣昌等人可是朝內閣上了好幾道折子,無奈內閣也沒有餘錢。

  勉強湊了兩三萬套,準備發給楊嗣昌那邊,結果洪承疇和孫承宗聽到消息,派人堵著兵部的大門,大有不給冬衣就不走的架勢。

  無奈之下,幹脆一家分了八千,這邊剛發完,那邊遼東見關內諸軍都有新冬衣,憑啥他遼東軍就沒有?

  遼東軍可是抵抗在抗擊建奴的一線,勞苦功高,拖欠餉銀就算了,現在有棉衣給關內都不給他們,怎麽關內比遼東還冷麽?

  還是你們覺得我們這些遼東軍好說話,好欺負,不敢鬧事?於是乎兵部再次被堵住。

  這樣的煩心事情不知道有多少,現在奏章送到內閣,有一半都是要這要那的。

  錢士升不說錢的事情,吳宗達還沒有想起來,現在錢士升一提起來,吳宗達才想起,現在大明財政一直在崩潰邊緣。

  拋開個人利益不說,這個財權實際是是個爛攤子,誰接手都會倒黴。

  確實朱慈烺身為太子接手財權,拋開權力爭鬥不說,太子願意接手確實是解決了困擾大家的一個難題。

  所以自己光想著太子染指各部財權,確忘記了在裏麵的坑,莫非是自己誤會了太子?

  在看看通篇奏章,朱慈烺始終站在大義的名分上,為百官爭取權利,為底層官員解決吃飯問題,難道自己誤會了太子的苦心?

  既然閣臣多數讚成,自己也沒必要駁斥太子的麵子,財權這個爛攤子太子既然願意接手,自己送上就是,要是以後財政好轉了,在想辦法要回來就是。

  吳宗達沉吟半晌:“此等大事,內閣也不可擅自做主,不如明日朝議此事,聽聽大家的意見再決定不遲。”

  錢士升抱拳:“吳閣老老成謀國之言,吾無異議。”

  張至發也點點頭:“既然兩位都讚成朝議此事,我也沒有意見。”

  這個事情過去,三位又開始處理其他事情,大明所有奏章都要經過內閣票擬,所謂票擬就是給出處理意見。

  然後上交皇宮,皇上會按照輕重緩急和自己的心情,處理一定數量的奏章,剩下的交給司禮監批紅。

  有的皇帝可能把所有奏章都丟給司禮監,自己當一個甩手掌櫃,也有崇禎這樣的,每個奏章都想看一遍,還非要給出自己的處理意見。

  朱慈烺送出奏章就一直關注著內閣的意見,準確來說,為了推動自己掌握財權的計劃,他也是下了大本錢。

  為了換取孫承宗的支持,不得不從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新火銃中,調一批給宣大軍換裝,並且承諾支持孫承宗的車陣方案,並且提供上次設計的戰車。

  這一個被朱慈烺放棄的戰法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並且當時為了取得孫承宗的支持,朱慈烺幾乎把整個計劃都跟孫承宗介紹了。

  隻是後來新式火器組建的新軍意外的好用,有車陣的牽絆反而成為累贅,影響了新軍的發揮。

  最終朱慈烺還是選擇了更激進的建軍方略,車陣雖好總歸是縮頭烏龜戰法。

  特別是這次孫承宗這次進京跟朱慈烺好好聊了一次之後,朱慈烺對於當初堅信的東西都動搖了起來。

  如果孫承宗隻是被過分神化!那麽他的很多政策就可能是錯的,例如堡壘戰法,難道這真的是對付建奴最好的辦法麽?

  朱慈烺並不是什麽戰略大家,沒有能力製定什麽決勝的正確戰略。

  但是縱觀曆史,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對付異族都是以攻對攻,無論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還是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無論是大漢將軍衛青,還是大唐軍神李靖,哪一個也沒有提出過步步為營的堡壘戰略。

  相反應為堡壘戰略而空耗國力導致失敗的例子確比比皆是。

  例如北宋、例如南宋、例如曆史上的大明。

  就算進入現代戰爭,堡壘戰術也被證明是失敗的戰術,例如高盧雞的馬奇諾防線,被日耳曼的小胡子修理的那個叫慘啊!

  倭國侵略我大漢,那堡壘戰略被小米加步槍都能戳的千瘡百孔,所以搞堡壘沒有好結果!

  不信你看上海堡壘,那個評分!那個口碑!咳咳咳。

  總之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朱慈烺現在已經不是毫無還手之力的新手玩家了,十萬新軍一旦練成,那戰鬥力絕對是劃時代的。

  想當年袁大頭十萬北洋軍,幾乎橫掃中原,所以朱慈烺覺得自己憑借十萬新軍,怎麽也能橫趟遼東。

  當然如果十萬不夠,那就再來十萬!要是還不夠,那你等兩年,我一次來二十萬!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隨著實力的增強,曾經製定的戰術戰略現在看不上了!戰車陣被放棄了!

  就像一個人窮的時候,他決定以後等有錢了,一天三頓都是白麵饅頭!再也不吃野菜了!

  但是等他真的有錢了,他發現老是吃饅頭也膩歪,還沒有營養,不如吃點菜喝點小酒。

  不過朱慈烺放棄了戰車陣,孫承宗還沒有,他研究了一輩子的戰車,寫過一本專門的著作,而且根據他保守的性格,他反而覺得戰車加上堡壘簡直是絕配!

  本來他到了宣大,坐等朱慈烺來請教戰車使用,他在順勢教導,在以編練為名搞一批戰車自己也學著戚少保橫掃大漠風光一把。

  但是左等右等,始終不見朱慈烺來問這事,稍微寫信問了講武堂的朋友,發現朱慈烺已經不搞車陣這一套了。

  講武堂現在流行的是步炮協同,是炮火覆蓋,是火力壓製,是火力密度,是散兵線戰術等等新鮮的詞匯。

  所以這次朱慈烺寫信想請他支持太子掌握財權,他毫不猶豫的提出了要槍要戰車,他也要練新兵,並且是跟太子不一樣的新兵,他練得是戰車陣!

  本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朱慈烺也不確定戰車陣就一定是錯的,既然有人想試試,那試試又何妨!

  而楊嗣昌那邊就簡單多了,看著新軍那邊的待遇,楊嗣昌早就眼紅了很久,加上自己能入閣,太子確實出了力,所以要了一筆錢糧,就答應幫忙說話了。

  不僅自己幫忙還拉上了好朋友張至發來壯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