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精其兵足其糧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3      字數:2291
  朱慈烺要說壯大額哲的部落,崇禎覺得絕對不會這麽簡單,自己這個兒子可是從來都會不吃虧的主,此事必然有後手。

  朝堂的大臣也驚訝的看著朱慈烺,這幾個月太子殿下上朝都是坐在那裏要麽發呆,要麽側耳傾聽,要麽若有所思,隻有崇禎問起來,他才會偶爾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而所謂的發表意見也都是說一下,覺得哪個大臣說的對,他覺得這事應該相信某個大臣之類的。

  像今天這樣連續發言,那真的是第一次,而且言之有物,見識不凡,聰慧者猜測這裏麵的深意,愚鈍者感覺太子終於開竅激動不已,中人之資的大臣則看著皇上的表情,想看看皇帝對於太子發話的態度。

  而忠心者才會認真考慮太子建議對於大明的利弊,顯然這樣的人是最少的。

  至於朱慈烺為什麽突然這麽積極的發言,這事可跟平時這些大臣吵得那些破事不一樣,這一步要是走錯了,大明以後需要多大的代價才能彌補這次的錯誤,關係到大戰略的事情朱慈烺向來不含糊。

  崇禎非常淡定,他知道太子一定不會讓他失望:“皇兒說說怎麽扶持蒙古重現當年的輝煌,協助其討伐背叛和不臣的部落?”

  額哲也一臉期待的看著太子,他又有了一絲希望,現階段自己的蒙古部落強大才能擋住建奴,所以自己的強大對大明是有利的。

  對了!招撫之策就是太子提出來的,太子一定會支持這個政策執行下去。

  朱慈烺高聲說道:“父皇,兒臣以為蒙古之拜,在天時!在人和!氣候變化使得蒙古災害頻發,林丹汗威望不足導致蒙古部落分崩離析,今日額哲為我大明臣子,我們當足其糧以安其部眾,精其兵討伐不臣。”

  朱慈烺看了一眼額哲微微笑著:“所謂足其糧,一是開互市,二是選水草豐美處種植新作物,三是幫助其修建鄔堡和村鎮儲存糧食抵禦雪災和其他部落的侵襲。”

  如果孫承宗在這裏他一定一下子就聽出來,朱慈烺還是在推行他的放牧證製度,太子說的話根本就不是一直興起,他心中一直藏著一個大目標在一步步推進,看似不想關的事情,實際上都是整個計劃的一環。

  朱慈烺接著說道:“而精其兵則是,每年從蒙古部落選拔精銳,對蒙古部落精銳給予扶持,給他們鄔堡村鎮互市裏的房屋、糧食、耕地,讓他們有錢購買更好的戰馬更堅固的盔甲更鋒利的彎刀。”

  崇禎疑惑的細細品味著朱慈烺的話,這又是互市,又是給種地又是修建鄔堡村鎮,還白送給蒙古人讓他們壯大自己,換個人崇禎就讓大漢將軍亂棍打出了,但是自己兒子這麽做一定有深意吧。

  這可不是兩個人在後邊討論,朱慈烺一句崇禎一句,既然這些話放在朝堂上,下麵的大臣自然要怒刷一波存在感,以顯示自己並不是吃白飯的。

  兵部員外郎當即跳出:“皇上,臣反對太子之策,當年漢武帝遣衛青北伐,霍去病勒石燕然,漢人擁有整個草原,唐太宗北擊突厥為草原人共尊為天可汗,兩人之功千古唯二,然最後紛紛退回中原,異族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太子如此厚待胡人難道是沒有學到安史之亂麽?”

  朱慈烺還沒有來得及說話額哲先不幹了:“你咋罵人!報上名來!”

  看著額哲放學別走式威脅,兵部員外郎冷笑道:“我乃大明兵部員外郎,姓林,名丹,字巴圖爾。”

  額哲叫囂著:“林丹巴圖爾!你給我等著……,不對,是可忍孰不可忍!本汗跟你拚了!”

  額哲話說了一半才知道自己被耍了,怪不得自己念這麵子這麽順嘴,這是他爹的名字,狗屁的姓林,名丹,字巴圖爾,這不是在說我是你爸爸麽!

  額哲跳起就要去撕爛這個官員的嘴,兩邊的大漢將軍立刻怒視兩人:“肅靜!”

  額哲被嚇得一跳,原來這些人並不是木頭人啊,額哲感覺自己受了委屈,眼巴巴的看著上麵的崇禎。

  崇禎並沒有理會這樣的鬧劇,吵架算啥,在朝堂上打架尋死的他都見得多了,這種小事他都懶得調解。

  下麵的官員繼續一個個跳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反正戶部叫喚沒錢,兵部叫喚沒兵,工部叫喚沒人,禮部叫喚著不和禮儀,刑部和吏部沒有插嘴,禦史又吵著要皇帝重視民生不要好大喜功雲雲。

  吵了一場之後,崇禎看著天色不早揮揮手:“橫崗侯先回吏部歇息,封賞之事明日再議,退朝。”

  大家各自散去工作,太監把沒來得及匯報的奏章都收起來送到後邊。

  崇禎跟朱慈烺來到後堂,崇禎疑惑的問道:“皇兒到底是如何打算,朝堂上爭吵如此混亂,也沒有見皇兒有動作,莫不是不方便被人知道?”

  朱慈烺點點頭:“正是這樣,父皇,現在蒙古正是最虛弱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額哲控製蒙古部落,但是為了防止以後額哲做大失去控製,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深度控製。”

  崇禎嗯了一聲:“我聽皇兒的幾條建議都有深意,具體有何控製之法?”

  朱慈烺掰著指頭數著:“這第一就是開互市控製其商貿,通過規定物品的定價來引導牧民養殖的牲畜種類,例如我們提高羊毛和牛的收購價,壓低馬匹的收購價,這樣蒙古部落就會主動去養殖牛羊,蒙古人的馬匹少了,那麽他們就不能武裝更多的騎兵。”

  這種辦法齊國管仲就幹過不少,大明也有大臣提過,可惜大明很少有這麽富裕的錢去操縱草原的物價,再說,有錢的時候也有,那都是直接開幹了好麽!花錢哪有直接搶痛快。

  所以朱慈烺一說他就懂了,這確實是一個控製之法,但是還不夠!

  朱慈烺繼續說道:“其二就是糧食種植,我們跟草原最大的矛盾就是農耕跟遊牧的矛盾,若是草原上有了耕地,他們就會被耕地所拖累,大明也就不用滿草原的去找他們的主力,直接占領了各處的耕地,必然有一大半的蒙古人會乖乖就範。”

  聽著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崇禎覺得朱慈烺還是有些想當然了,要是蒙古能種地,那人家不早就種了,還用等到今天?

  朱慈烺一直叫囂種地,其實他也知道不現實,尤其是漠北蒙古,那氣候降水就是不可能,要是真能種後世就不會一直放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