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戰略炮兵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0-12-16 08:23      字數:2161
  孫承宗可絲毫沒有被打臉的覺悟,雖然他很驚訝為什麽新火銃能有這麽大的威力,不過他剛剛也說了,那是原來的火銃。

  崇禎放下望遠鏡遞給朱慈烺,朱慈烺接過看了一會,最後嘻嘻一笑:“以後建奴的盾車戰術就沒有用了。”

  孫承宗忍不住提醒:“殿下,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建奴雖然善用盾車,但是建奴並不是沒有盾車就打不了仗了,再說,您這個看著好像很厲害,可草人不會反擊啊,一般建奴近到八十步內就會不斷從盾車後邊射出弓箭,若是咱們的士卒沒有崩潰,他們會停在五十步左右的地方一直射箭,尋找機會,您的火銃到三十步內才能擊穿盾車,實戰之中士卒要是膽怯不敢近,被射亂陣腳,那建奴就會一擁而上了。”

  朱慈烺眨眨眼:“咱們隻是演練以後新軍能用的戰法,又不是規定他們隻能這樣接敵,建奴在變,下邊咱們大明的將領自然也不能墨守成規,咱們也跟著變就是了。還有孫師看到開始的炮擊了麽?孫師覺得這兩種炮怎麽樣?”

  孫承宗朝火炮看了一眼:“新炮自然是好,我觀一輛偏廂車後拖掛一門,我記得上次殿下說,這門炮不是打算裝在車上麽?”

  朱慈烺無奈的說道:“一開始我確實這麽想的,但是工匠們實際製造試用的時候發現了一大堆問題,像什麽車身過高火炮裝填不便、火炮和彈藥同車容易走水、偏廂車裝上大炮太重不能裝更多的火藥等物、火炮發射數次之後車上的一部分零件就會損壞……”

  朱慈烺哪裏想到會有這麽多問題,他光想著搞土坦克來著,結果忘記這個時候火炮還是前裝的,偏廂車又高,導致炮手裝填都要墊著腳或者踩著木墩什麽的才能夠著。

  車廂裏放著火炮還有火藥包啥的,士卒點火都心驚膽顫的,不說其他炮口位置你總不能封死吧?,到時候敵人射火箭上麵帶個油管啥的,這些炮還不變成一個個火炬。

  新炮雖然盡可能的降低重量,但是還是達到了一千兩百多斤,四輪偏廂車就算載貨能力更好,但是本身他自重就大,在裝一門炮,剩下的運載量還能裝幾枚炮彈?

  而且車輛太重會極大的限製炮車的通過性,到時候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走,那還造他幹嘛?

  火炮震動大,射幾炮都能給車震壞,要是造的更重,那豈不是裝彈更少?所以這是一個悖論。

  最後湯若望給了一個實驗報告,認為朱慈烺把火炮裝在偏廂車上的設計是錯誤的,也就是耿直的湯若望敢沒腦子的這麽直接指出來。

  所以朱慈烺在土坦克計劃破產之後,朱慈烺也想過分成兩輛車,火炮專門製造炮車裝,咱搞拖掛式的。

  但是火藥呢?所以原本的偏廂車設計完全被推翻了,而新車設計還沒有方向。

  這根本不是一輛車的問題,這特麽的車一變很多戰法都要跟著改變,首先火炮不能放在偏廂車上,那放火藥也是一個風險啊,敵人知道你車上有火藥,不火攻才怪。

  所以要是火炮脫離了偏廂車,那運輸彈藥也不能用偏廂車了,總不能打仗的時候再卸吧。

  這樣問題來了,要是偏廂車不裝火炮和火藥,那麽偏廂車用來幹什麽呢?緊緊是為了遇到敵人設置一道防線?防止敵人騎兵的突襲?

  那幹脆用重盾就好了呀!重盾再設計個雙支架,設計的齊胸高,全部裝在車上,等到遇到戰鬥的時候迅速的固定好,火銃手躲到盾牌後邊射擊,等敵人離近了還可以預設爆炸,撤退到下一個盾牆後邊,比起單獨的偏廂車不香麽?

  或者就像今天演示的一樣,在阻擋盾車的短棍之間布置絆馬索,搞得密密麻麻,到時候騎兵還不是得乖乖減速?

  好有鐵絲網流、長槍陣流、陌刀流、戰車流等等無數種戰法可用,一下子讓偏廂車變得有些雞肋了。

  孫承宗自然不知道這個問題,上次朱慈烺給他送偏廂車的時候暢想的是多麽美好,誰知道突然被證明不可行,朱慈烺事情忙有沒有新方案出來,所以也就沒有第一時間通知他。

  孫承宗聽著朱慈烺介紹設計的缺陷點點頭:“既然如此,殿下可以單獨成立炮營,炮營和車營獨立,各司其職,這樣兩不耽誤,需要同時出動就一起出動,要是不需要就單獨出動。車營既然沒有了火炮占用地方,那豈不是既能運送後勤糧草,也能裝一些其他武器。”

  朱慈烺看了一眼崇禎,見自己老子也在認真聽著:“目前來看,隻能把炮營獨立編製了,其實除了新式火銃之外,我有打算以後這種野戰炮每個千戶所都配一個有六門到八門迫擊炮的炮百戶,到了衛指揮級別再增加一個炮千戶。配備十門新炮和三十六或者四十八門擲彈筒。”

  孫承宗眼睛一亮:“太子殿下此策甚妙,要是有這麽多炮,緊緊用炮擊就能擊潰敵人,火銃手隻需要收拾殘敵就行了,殿下何時給新軍配上那麽多炮?”

  朱慈烺無奈的說道:“估計還要三個月以上吧,迫擊炮可能要快一點,但是新式火炮工藝還不成熟,工匠們技術還不熟練,生產速度上不來。”

  朱慈烺跟孫承宗解釋道:“而且這種炮隻是基礎型號,後邊還有海軍型、要塞炮、還有神雷營要裝備的戰略炮兵。需要發展和製造的種類太多,要用的人也多,那些工匠已經在努力趕製了。”

  孫承宗不解的問道:“何謂神雷營?何謂戰略炮兵?”

  朱慈烺得意的說道:“就是大明朝廷會製造更大更多的火炮,但是這些炮雖然威力更大,不過轉運速度慢,平時用不到,不會配發給新軍,而是專門成立神雷營負責裝備這種火炮,等到哪裏有戰略任務需要的時候神雷營則調往支援。”

  反正一百多年以後,拿破侖證明過增加炮兵的權重,在戰爭中注重步兵、炮兵和騎兵的協同即使在滑膛火器時代也是行之有效的戰法,所以朱慈烺沒理由不發展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