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風力引水車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3558
  滄縣長蘆鹽場靠近渤海,有漫長寬廣平坦的泥質海灘,一年之中雨季短,氣溫高,風力大,日照時間長,是海鹽生產的絕佳地方。

  ??長蘆鹽場曆史悠久,南北朝北周在此設縣,名長蘆縣,北宋熙寧四年廢長蘆縣改長蘆鎮。而到了明洪武二年,大明在此設河間長蘆都轉運鹽課使司。主要管理北直隸鹽的運銷和鹽稅等。

  ??因運司駐地在長蘆鎮而冠以“長蘆”二字,自此以後,都沿用“長蘆”稱謂。

  ??不僅曆史悠久,從洪武年間一直至現在天啟元年,長蘆鹽場出產的鹽磚一直都是宮廷禦貢。

  ??此地的鹽課轉運使聽說今日陛下竟然親臨此地視察,這可把他嚇得不輕,不僅遠走二十裏前去迎接,而且一直都小心謹慎,鞍前馬後伺候在朱由校身邊。

  ??以備隨時聽候朱由校問話。

  ??此次貿然出京,確實有些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但是各部官員反應全都不慢,尤其是新成立的財課局。

  ??由於朱由校此次是專門去視察鹽場的,這屬於財課局的管轄範圍內。早在聖駕還沒到達滄縣長蘆鹽場的時候,便已經快馬加鞭通知此地鹽課轉運使,讓其好生接待。

  ??看了看一直緊跟自己身邊的這個轉運使,朱由校忽然問道。

  ??“你是新調來的?”

  ??剛才朱由校問了一些關於鹽業生產的問題,他確實沒有很好的答上來,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那轉運使心下一驚,趕忙答道。

  ??“陛下恕罪,微臣剛來此任職不足半旬。故……”

  ??猶豫了一下,轉運使又補充道。

  ??“微臣乃王局長親點來此任職,今後定當恪盡職守,細心辦事,不負陛下期望。”

  ??在他看來,點明自己是王在晉的人,而王在晉又是朱由校的心腹,如此或許就能解除自己剛才的失職之罪。

  ??待他說完後,不著痕跡的擦了擦額頭的汗,心中長出了一口氣。

  ??對於這個轉運使心中所想,朱由校又豈能不知他打的什麽算盤。隻是他這次來不是要找誰麻煩的,而是要做給天下官員和鹽商們看得。心底也自然沒有找尋這個轉運使麻煩的念頭。

  ??況且此人是王在晉任職財課局局長之職後新調來此地的,如果自己真的將其罷免或者處罰的話,也確實是在打擊王在晉在財課局之中的威信。

  ??王在晉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威望,然後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步步將整個大明的稅收係統給整合起來。

  ??駐足看了看遠方,朱由校,轉頭對孫元化和那個轉運使說道。

  ??“先去產鹽實地勘察一番吧,對於鹽生產有大致了解,朕才知研製出的‘風力引水車’其中妙用所在。”

  ??孫元化眼中光彩一亮,和那轉運使一齊在前引路。

  ??對於自己主持研製出的‘風力引水車’孫元化有著充足的信心。

  ??不到一刻鍾時間,一眾人便來到了真正曬鹽的鹽田處。隻見這裏正有大批的灶戶鹽丁們在忙碌著,由於此地日照時間長,多風且幹燥,所以鹽丁們全都是皮膚黝黑,嘴唇幹裂。

  ??為了不讓鹽大量沾到衣服上,這裏的很多鹽丁們都光著上半身,漆黑瘦弱的身軀就這樣暴露在烈日之下,條條肋骨清晰可見。

  ??當聽說當今聖上來到了此地後,所以鹽丁全都慌忙跪拜下來,由於不知朱由校究竟在那個方向出現,眾多鹽丁們隻是雜亂的跪拜在哪裏,不足的磕頭。

  ??眼神充滿了恐慌,還有對於生活沒有希望的麻木。

  ??這就是朱由校來到這裏後看到景象,讓人忍不住鼻酸。

  ??“這就是朕治下的百姓?”

  ??聲音低不可聞,隻是這一句話卻在朱由校的心裏振聾發聵,久久不曾散去。

  ??呆立了好一會,朱由校才回過神來,趕忙讓這些鹽丁平身,然後對身旁的轉運使說道。

  ??“你既是王愛卿親點來此任職,就該當知曉此次鹽業新政,其一目的便是要讓這些窮苦灶戶能夠安居樂業。”

  ??“不光此處長蘆鹽場,凡是沒有租聘出去,仍由朝廷管轄之下的鹽場皆要如此。產鹽量要增加,灶戶鹽丁們的生活也要得到改善。”

  ??“隻有朝廷自己能夠做好這些,其他承包了鹽場的商人們才會效仿學習。這也是朕此次來這裏的目的,你明白了嗎?”

  ??朱由校這一次將話已經說的夠明白了。

  ??對於朝裏各部高官們朱由校可從來沒有這樣耐心的講過,那些人精們,基本一個眼神就能讀懂聖意。

  ??如果說之前對於陛下為何會突然到訪滄縣視察長蘆鹽場,這個轉運使還有些疑惑,那麽現在的他已經完全懂了,並且也看出了陛下對於此事的重視。

  ??“是,是,定當如此。”那轉運使點頭如搗蒜。

  ??仿佛是還不放心一般,朱由校想了想後繼續說道。

  ??“此地幹旱缺水,一定要保證灶戶們的淡水供應。”

  ??“還有,朝廷的鹽業新政也一定要貼出告示來,並且向灶戶們講解清楚,如若被朕發現有欺上瞞下,含糊其辭者,嚴懲不貸!”

  ??隨著朱由校的一路訓話,一眾人一邊向前走著,一邊加深了生產鹽的了解。

  ??鹽在明朝之前很多都是運用煮鹽法,自從永樂年間開始,鹽業生產才開始慢慢運用曬鹽法代替。當然,也僅限於臨海地區這樣的自然環境優越的地方。

  ??根據朱由校的觀察和詢問當地灶戶得知,曬鹽是一項勞動量大,並且極端艱苦的工作。根本不是之前想象當中,海灘上挖一些凝固,蒸發池就可以大批量生產鹽這麽簡單。

  ??曬鹽的大體流程是,將海水由壩外潮溝引入壩內儲水溝,然後再將海水自高而低,經過幹支水道送入蒸發池,鹵水占比達到5--10度,濃縮至20度左右。然後注入結晶池,鹵深達7厘米左右,這樣才能曬出鹽來。

  ??這一套流程說起來簡單,但是光將海水引入儲水溝,然後再送入蒸發池,最後再注入結晶池這幾套程序就可以將灶戶們累個半死。

  ??在沒有機械化的明朝,灶戶們隻能用自己的雙手來一點點完成。

  ??這還不止,如何確定鹵水的濃度,這更是一項技術活。

  ??了解完了這些後,朱由校對於明朝的灶戶們既敬佩又覺得不值。如此辛苦勞作下來才僅僅能夠填飽肚子而已,有時甚至肚子都填不飽。

  ??正在這時,隻見孫元化指著不遠處的‘風力引水車’對朱由校說道。

  ??“陛下請看,微臣研製出的引水車將要開始運行了。”

  ??順著孫元化手指的方向,朱由校看到,數十架已經架好的引水車,扯起帆布後,在海風的帶動下,徐徐轉動了起來,並且越轉越快。

  ??隨著風車的轉動,海水被引入早已預設好的竹筒裏邊去,然後順著竹筒注入儲水溝。完全省去了人力,不僅快捷,而且效率奇高。

  ??而灶戶需要做的工作則變成了測量鹵水濃度,然後打撈結晶,再細化鹽的品質這些工作。省去了很大一部分人力,使得灶戶們變得輕鬆很多。

  ??觀看完引水車的整個運行過程後,不需要孫元化講解,朱由校便已經抑製不住喜悅的說道。

  ??“有了引水車後,引入海水的工作將完全不再用灶戶們出力,而朝廷需要做的便是繼續開鑿鹽田,建造更多的引水車,如此下來,鹽產量怎會不增加?”

  ??不僅僅朱由校看到此幕喜悅,其他灶戶們看到這一幕更是興奮,之前架設這些引水車的時候,就引起了他們的注目,如果說當時灶戶們還不知道朝廷這是要幹什麽,那麽現在他們已經全都明白了。

  ??看著大量的海水被自動引入儲水池,灶戶們知道,他們今後將要被解放了。

  ??歡呼聲,呐喊聲,議論聲不斷,此時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光彩,之前的麻木早已不複存在。

  ??其實百姓們的心思就這麽簡單,這麽容易滿足。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