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徐光啟來了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4856
  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明軍大敗之後,徐光啟曾上疏請求編練新軍,神宗批準了他的奏請。

  ??擢升為少詹事兼河南道禦史,在通州練兵。

  ??但是神宗不久後便駕崩西去,朝廷忙著黨爭,沒人再看得上這個老頭了。

  ??軍餉和武器裝備開始不時被人克扣,甚至直接不發。

  ??徐光啟在通州的練兵計劃可以說宣告失敗。

  ??心灰意冷之下,已經寫好了辭呈。

  ??今日當今聖上詔他來西苑麵聖,徐光啟袖中捏著已經寫好的辭呈便來了。

  ??之前在房山,淶水兩縣開渠種田,研究各種農業作物,對自己所編寫的《農政全書》又有了許多不可多得的體會。

  ??既然朝廷黨爭伐異不斷,有心致事,卻無力回天,不如就此離去,回去寫書吧,也算是一種報國的方式。

  ??這就是徐光啟今日前來西苑麵聖的心思。

  ??不一會,一小黃門從西苑裏匆匆走了出來,招呼道。

  ??“徐大人,陛下宣您前去麵聖。”

  ??徐光啟整了整衣衫,對小黃門道了聲謝之後,便率先向裏走去。

  ??路過小黃門身邊時,隻聽那小宦官說道。

  ??“徐大人大才,陛下求賢若渴,早就在等大人來了。”

  ??嗯?徐光啟愣了愣,這和自己想的有點不一樣啊。

  ??一般情況下,臣子進宮麵聖都是要賄賂前來帶路小宦官一些好處的。帶路的小黃門雖然在宮裏人微言輕,看似沒有什麽能量。

  ??但是,心眼也小。若是熱惱了他們,隨便使個壞,讓臣子在麵聖的時候出個醜還是能辦得到的。

  ??徐光啟性格剛直,一向看不上宦官,怎麽會去主動賄賂呢。何況本來就是抱著遞交辭呈,退隱歸家的心思來的,更不可能去討好賄賂對方。

  ??徐光啟本來以為這個小黃門會為難戲耍自己一番,沒想到對方麵對自己的態度卻異常謙卑,甚至還有討好的意味在裏邊。

  ??再一聽請對方所說的話,不由讓徐光啟有些琢磨不透陛下今日詔見自己究竟有何用意。

  ??沒有多想,徐光啟把心一橫,向裏邊走去,頗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味道。

  ??西苑中,朱由校正在和畢懋康一起觀看著工匠們製作出來的各種稀奇玩意。

  ??比如水泥,胰子等等。

  ??雖然胰子已經在上千年前就發明出來了,但是卻並沒有什麽香味。朱由校根據前世香水的香味原理,在其中參入了香精,相信在這個時代定會受到達官貴族家的夫人小姐們喜愛。

  ??誰說過一句話來著?世界上女人的錢是最好賺的。

  ??王體乾心思活泛,說道。

  ??“陛下,這些東西如果大批量生產出來,拿去賣的話,定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看了看王體乾,說道。

  ??“你倒是機靈。”

  ??看到畢懋康有想要勸諫的意思,朱由校便說道。

  ??“這天下,損有餘而補不足。每當天下大亂之時,都是貧富差距太大而無法彌補之時。”

  ??這時,剛好徐光啟走了進來,聽到了朱由校的這句話,心裏不由對這位不愛上朝,寵幸權閹的‘昏君皇帝’有了一絲改變。

  ??“陛下聖安。”

  ??“朕安。”

  ??朱由校笑眯眯的打量著這個大名鼎鼎的人物。

  ??徐光啟卻有些詫異自己的好友畢懋康為何也會出現在這裏。不等徐光啟想明白,朱由校說話了。

  ??“朕拜讀過徐愛卿的《農政全書》,此書真可謂我大明之濟世良藥啊,朕有心在整個大明大力推廣,不知徐愛卿有何見教啊?”

  ??徐光啟沒想到朱由校見麵的第一句話會稱讚自己,不由有些恍惚。

  ??連忙拜禮,說道。

  ??“臣惶恐。”

  ??意思雖然謙卑,聲音卻忍不住有些顫抖。

  ??沒辦法,在明朝的讀書人眼裏,能著一本流傳於後世的書,是莫大的榮耀,如果能讓更多人拜讀到這本書,更是許多文人更大的期望。

  ??何況像徐光啟這樣,有心報國,願意做事的人呢。現在聽到了朱由校的話,怎麽可能不激動。

  ??朱由校沒有管他心裏到底怎麽想,繼續說道。

  ??“就這麽定了,現今許多科舉士子任一方父母官,整天卻隻知吟詩作賦,不知五穀雜糧。就讓這本書給他們好好上一課吧。”

  ??徐光啟沒想到朱由校想要把自己的書推廣到如此程度,讓大明每個官員上任前都拜讀一遍。

  ??想象那個場景,自己的每個同僚都以是否熟讀並應用自己的書,作為一項為官是否合格的標準。

  ??徐光啟心裏更加激動了。

  ??朱由校看了看徐光啟激動到微微顫抖的身子,嘴角露出一絲老狐狸得逞的淺笑。

  ??小樣,還治不了你?還敢隱退不幹了?這麽大才華能讓你回家養老浪費了?

  ??熟悉徐光啟的朱由校知道,徐光啟在通州練兵不順利,又受到閹黨的攻殲,最後憤然隱退回家,直到崇禎年間才再次出仕。

  ??現在的問題是,魏忠賢的閹黨要搞,徐光啟也不能讓他退隱歸家。所以,朱由校不得不表演這一段。

  ??看到時機差不多了,朱由校問道。

  ??“徐愛卿大才,如今國事蜩螗,可有良策?”

  ??徐光啟回過神來,答道。

  ??“清吏治,練新軍,開源節流,大明則可大盛。”

  ??聽到徐光啟的答案,朱由校有些失望。想不到也拿這種空話套話來騙自己,真以為自己什麽都不懂?

  ??“如何清吏治?如何強軍?如何開源節流?”

  ??朱由校不打算放過他,繼續追問道。

  ??經過剛才的接觸,徐光啟知道朱由校不是外邊流傳的那樣昏庸簡單。自己剛才的回答顯然沒有令對方滿意,斟酌片刻,欲言又止的打量了一眼周圍。

  ??朱由校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接下來所要說的內容可能石破天驚,於是說道。

  ??“你們都下去吧,不得靠近朕二十步以內,否則立斬!”

  ??周圍的太監宮女們從來沒有見過朱由校這樣的時候,嚇得趕忙遠離。

  ??看到畢懋康也要離開,朱由校說道。

  ??“畢愛卿在這聽聽吧。”

  ??畢懋康看了看走遠的眾人,答應了一聲。

  ??“臣遵旨。”

  ??不一會,周圍隻剩下了朱由校,徐光啟,畢懋康三人,在無其他人在周圍出現。

  ??“現在徐愛卿可以說了吧?”

  ??徐光啟斟酌了片刻,把心一橫,說道。

  ??“陛下,現今朝堂黨爭愈演愈烈,真正有心報國之士,無不陷入這無謂的漩渦當中而無法自拔。陛下登基以來雖暫時穩住了各方勢力,但卻隻疏於表麵。”

  ??朱由校歎了口氣。

  ??“所以朕才實行吏員轉官之策啊。”

  ??反正已經把話說到這了,徐光啟不吐不快了。

  ??“此策若想有見效,耗時悠長,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在臣看來,當此時,非陛下用雷霆手段不可平息。”

  ??朱由校一震,想不到徐光啟做為文臣當中的一份子,竟然會覺得自己該這麽幹,看來真正有識之士這麽想的還不少吧。

  ??長久的爭鬥,其實官員們也已經累了,隻是已經陷入了這個漩渦無法自拔而已,渴望著做皇帝的能夠當個調停員,結束這一切紛爭。

  ??“繼續說。”

  ??“現今當兵吃空餉已經司空見慣,在冊十萬兵員,實際能有五萬都已經是既得利益者發了善心。朝廷每年所費巨額軍餉,有一大半被層層分搶,士兵所得十不足一。”

  ??“兵士有功無賞,有過必罰,每月所得銀餉不足全家一人飽腹。上陣所用兵器,多數粗製濫造。如此怎可能打贏勝仗”

  ??徐光啟此刻的聲音句句振聾發聵,擲地有聲。

  ??“財政方麵,朝廷全年之稅收甚至不足於宗室藩王每年之俸米。每年漕運之所耗,乃京師所得之米兩倍。”

  ??“臣以為改革宗室俸祿,開海運,以迫在眉睫。”

  ??當徐光啟終於說完最後一句話的時候,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風從他的身邊刮過,撩動著他的發須。

  ??他知道,今天這些話若是流傳出去,各個階層的既得利益者們他都將得罪個遍,最後的下場他已經有所預料。

  ??最重要的是,他的這番話連陛下也可能得罪了。讓陛下去革自己家親戚的命,去削藩,而且還是當著人家的麵說的,如果現在朱由校把他拉出去自己砍了,都不會有人覺得不對,反而會拍手叫好。

  ??現成的例子就在本朝,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鼓勵建文帝削藩,最後搞出靖難之役,自己也沒有落了好下場。

  ??但是,此時此刻,徐光啟還是說了,帶著一股決絕的意誌。緩慢的閉上了眼睛,等著朱由校的處罰。

  ??一直在一旁聽著的畢懋康此時已經傻了,有些問題他雖然知道出在哪裏,但是並沒有這麽詳細。此刻聽完才知道大明已經病入膏肓,有這麽多的痹政。

  ??畢懋康也更加沒有勇氣去說出來,尤其還是當著皇帝的麵說。此刻他被徐光啟的舉動和所說的話,深深的震撼了。

  ??接著又開始為自己這個好友擔心,想要說些什麽,卻一時不知道該怎麽開口。

  ??場麵一度安靜的可怕。

  ??良久後,徐光啟並沒有等到陛下如何處罰他的旨意,反而聽到朱由校略顯疲憊的一句話。

  ??“徐愛卿,你入閣吧。”

  ??徐光啟和畢懋康同時傻了,想不到等來的會是朱由校這樣的一句話。

  ??徐光啟有些哽咽。

  ??“臣......臣......臣原為陛下,為大明破開這重重黑暗,還我大明朗朗乾坤!”

  ??徐光啟對明朝現在所存在的問題雖然認識到得不是那麽全麵,但是,能看出這些問題,並且有勇氣說出來,還想要去改變。

  ??光這一點就足夠了。

  ??來到明朝以來,朱由校太累了。想要改變這一切,光靠自己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幫手,很多的幫手。

  ??雖然徐光啟有明朝科學家的稱號,但是他更有開眼看世界的眼光。

  ??於其讓他去研究槍炮,農政,數學,曆法,不如讓他進入到帝國的核心,對明朝對華夏的發展更有幫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