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案起(六)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3470
  從乾清宮回到家以後,劉一璟仿佛失了魂一般。

  ??端坐在書房裏,即使自己最疼愛的孫子都不見了。

  ??已經月上樹梢,劉一璟足足枯坐了幾個時辰,直到書房的門被敲響。

  ??“老爺,周尚書,孫尚書來訪。”管家在門外從門縫往裏瞧了瞧,說道。

  ??“不見。就說老爺我休息了。”

  ??聽到自家老爺心情仍然不好,管家縮了縮脖子,答應一聲走開了。

  ??大門外,周嘉謨和孫慎行讓人傳了話後等在原地。

  ??孫慎行抬頭望了望門上寫著‘劉府’的牌匾,說道。

  ??“這劉府的大門可真難進哦,據說今天好幾波人來拜訪,連門都沒進去。”

  ??周嘉謨淡淡的說道。

  ??“可能我們兩個的麵子也不夠啊。”

  ??剛說完,劉府管家便小跑著出來了。看到兩位大人等在門外,管家趕忙作揖躬身道。

  ??“周尚書,孫尚書,不好意思了二位,我家老爺已經休息了。”

  ??說完,再次拱拱手,‘咣當’一聲關上了大門。

  ??周嘉謨和孫慎行對視一眼。

  ??“走吧,去左遺直家裏討杯酒喝去。”

  ??承天門附近因為離皇宮較近,上朝方便,一般都是王公大臣居住之地。

  ??左光鬥的府邸也坐落在這一區域。

  ??涼亭裏,左光鬥,周嘉謨,孫慎行借著月色正在杯酒言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孫慎行率先開口不滿道。

  ??“今日我和明卿去劉閣老的府上,竟然被拒之門外。哼!還真把自己當首輔了?”

  ??周嘉謨笑了笑。

  ??“嗬嗬,倒也沒什麽,隻是不知劉閣老具體和聖上聊了些什麽,據劉府的管家說,劉閣老一回家便把自己關進了書房裏。”

  ??“如果想成為首輔,就必須能沉的主氣,劉閣老還是差點啊。”劉一璟今日進宮麵聖的消息,左光鬥也聽說了,實時的點評了一句。

  ??“哼!本來也沒有想讓他做首輔。隻是不知道葉向高葉首輔到京了沒有?”孫慎行問道。

  ??周嘉謨想了想,說道。

  ??“前幾日進卿給老夫來信,信中說已經出發了。想必已經在路上了吧。”

  ??“現今還得葉首輔才能穩住局麵,實現我等匡扶社稷之重任啊!”

  ??左光鬥和孫慎行聽到葉向高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不禁欣喜異常,連忙舉起酒杯。

  ??“不錯,為早日實現我等匡扶社稷,保家安民之宏願,請滿飲此杯。”

  ??正如孫慎行所說的那般,東林黨從來都沒有想過讓劉一璟做首輔。

  ??充其量隻是趕走方從哲後,為葉向高臨時占個位置。至於韓爌,從來都沒有在東林黨的備選名單裏。

  ??劉一璟自然也知道這一點。

  ??可是人總是有私心的,沒有機會做的時候是一個想法,等真正有機會可以坐上那個位置的時候,誰又甘願自動退下來呢?

  ??劉一璟便是如此,奮力的總是想表現自己,甚至不惜得罪了剛剛繼位的朱由校。可還是得不到東林黨的認可。

  ??葉向高已經從老家出發在來京路上的消息劉一璟也是知道的。葉向高

  ??同樣給劉一璟來了信。

  ??朱由校今日在乾清宮對他說的話,一遍遍一直在劉一璟的腦海裏翻滾。

  ??意思很明顯,要麽東林黨在朝堂上因為這次案件元氣大傷,要麽幫助陛下擴寬吏員為官的口子,讓整個科舉官員陷入慢性死亡的狀態裏。

  ??狼多肉少,官位就那麽多。現如今科舉出來的進士每年都有人閑赴在家等著入缺補官呢,更何況吏員。

  ??劉一璟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真的答應了陛下,將來所要麵對的將是全天下的科舉進士和舉人的口誅筆伐。

  ??他也清楚的知道,如果這一製度真的實施下去的話,對大明,對百姓會有什麽樣的好處。

  ??已經將近三更天了,書房的門再次被敲響。

  ??“爺爺,你看我寫的字好看嗎?”

  ??劉一璟聽到是自己小孫子的聲音,疑惑為什麽還沒有入睡。

  ??站起身來,拖著發麻的腿打開了房門。

  ??往後一瞧,自己的夫人,兒子都在,隨即明白了。家人擔心自己,所以讓自己最疼愛的孫子打頭陣來敲門。

  ??“爺爺,你看我寫的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打著哈切邀功似的舉起手中寫滿字的紙。

  ??劉一璟疼愛的摸了摸小男孩的頭,“來,讓爺爺看看。”

  ??燈光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幾十個大字歪歪扭扭的寫在紙上。

  ??“爺爺,這是你常教我的。我現在全部都會寫了。”得到了劉一璟的鼓勵後,小男孩更加賣力的表現自己。

  ??看著那些字,劉一璟忽然想到了自己幼時讀書時,曾經在孔子像前發下的宏願。現如今,官越做越大了,反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這一刻劉一璟突然想開了,再次摸了摸小男孩的腦袋,說道。

  ??“爺爺不如你啊。”

  ??第二日,當朱由校看到進宮向自己商討會審具體事宜,以及吏員轉官職具體細節的時候,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劉一璟終於答應站在自己這一邊了。

  ??人總是善變的,在不同的環境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哪怕曆史人物也不可隻聽一麵之詞,一概而論啊。朱由校再次警告自己。

  ??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皇上和內閣意見達成一致後,明朝的行政效率還是很快的。

  ??第二日,三司會審的時候,結果出人意料的順利。被關押的官員對自己所犯的罪行在人證物證麵前,沒有任何抵賴的餘地,全部供認不諱。

  ??搞的堂上甚至有人想要幫他們脫罪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三司會審堂上,王朝輔做為朱由校這個皇帝的代表,自然也出席了。

  ??當審理完畢,王朝輔向朱由校匯報的時候,忍不住問道。

  ??“皇爺,這些人該怎麽處理?”

  ??嗯?朱由校眼神不善的看向王朝輔,難道有人讓你在朕這裏求情?

  ??“按律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但是隻處罰供了罪的這些人吧,不要把牽連太甚了。”

  ??朱由校警告的眼神王朝輔自然是讀懂的,趕忙解釋道。

  ??“皇爺,隻是兵科給事中楊漣經過審問後並沒有犯下什麽罪行。不知該做何處理,還請皇爺明示。”

  ??聽到王朝輔如此說,朱由校拿起審問筆錄再次認真看了一遍。

  ??朱由校知道王朝輔的意思,畢竟案子鬧的這麽大,如果最後把人給無罪釋放了,有損自己這個做皇帝的威信。

  ??可是朱由校不這麽想。一個皇帝的威信是看自己治下的百姓能不能吃飽穿暖,異族入侵時,能不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不受侵害來確立的。什麽時候靠這些虛頭巴腦的了?

  ??所以,思考了片刻後,朱由校說道。

  ??“就讓他去地方上做個知府吧,別做京官了。”

  ??楊漣這樣的人,沒有政治覺悟,心中隻有自己的道義。在京城裏容易被人當槍使而不自知。

  ??到了地方做官,反而會造福一方百姓。曾經得過‘全國廉吏第一’的聲譽,便是最好的證明。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