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解
作者:錦若      更新:2021-07-26 06:08      字數:2715
  眼下他可不就正再看打好友楚濂那裏得來的,關於桃溪村一眾變化的卷宗?

  ??當看到林秀秀憑一己之力,扭轉桃溪村鄉親走投無路境地的時候,忍不住出聲質疑起來,“隻是一年輕婦人,焉能有如何能耐?”

  ??頓了頓,他就頗有不讚同的看向楚濂,“阿濂,你可莫要被人雲亦雲的傳言蒙蔽!”

  ??他並不是懷疑楚濂的人品,而是擔心林秀秀跟桃溪村一事,是京城那些世家勢力捏造出的假象,就為著徹底斷絕代表寒門清貴勢力的楚濂未來的仕途......

  ??此時的楚濂,剛從田間歸來,一身粗布衣裳上沾了許多泥土。

  ??見著唐文元並不相信文報上的東西,甚至質疑自個初來乍到被人蒙蔽,心裏不僅覺得有些好笑。

  ??他並不惱,畢竟武朝田地荒蕪已有數年,經年累月的災荒饑荒。加上自皇上下令於全國尋找能人治田,且破例給了許多尋常百姓賞賜後,朝堂內外便湧出許多為著討一口吃食作假之人。

  ??前頭可不就有例子?

  ??田地荒蕪,家無餘糧,且因著糧食稀少價錢一漲再漲,哪怕有官府賑災的糧食,卻也沒辦法救活所有百姓。

  ??當時一個村的裏正見大夥兒實在沒活路了,索性就頂著被問罪砍頭的危險,去官府自報可以治田,但他有一要求便是要免了本村當年的人口稅,且要家家戶戶給二斤苞米。

  ??就為著二斤苞米,整整半村百姓都紅著眼眶為他作假。後來的事情,自然是被前去查看的衙役識破......

  ??可類似這樣的事情,卻時有發生了,使得各級官府既生惱意,又覺得無奈。

  ??楚濂拍了拍衣袍上的塵土,並未回唐文元的話,而是笑著吩咐阿南先去後廚吩咐開飯。

  ??他從京城而來,又是寒門出身,身邊除去阿南自是沒有旁的下人。

  ??可好在縣衙內有專門做飯的廚子,平日裏衙門有事情諸位衙役無法及時歸家時,便在衙門用飯。

  ??而現在,恰就到了飯點兒。

  ??“唐大人,你一路舟車勞頓想來也是疲乏了,咱們談公事也不急在一時半會,不如先吃飯,其他事情待飯飽之後再詳談?”

  ??這話說的好似有什麽深意,讓同他有幾分交情的唐文元有些拿不準,他這是要賣什麽關子。

  ??先前他這好友未被貶出京城之前,對於田地荒蕪一事是如何焦急,又是如何夜不能寐,恨不能日夜翻找古籍尋出辦法應對的惡,他可是曆曆在目。

  ??怎麽出京不過數月,好友就是一副並不擔憂百姓疾苦的模樣了?

  ??他忍不住皺了皺眉頭,可當視線觸及楚濂粗布衣袍上跟布鞋上沾染的泥點子時,又覺得他絕不是那種因著貶官生了落差,繼而渾噩度日的人。

  ??不管唐文元心裏如何琢磨的,廚房裏的飯菜都很快送到前廳來了。

  ??算不得大的桌子上,雖然沒有大魚大肉,可那一碟碟不重樣的各式青菜,也算得上豐盛。

  ??更重要的是,那些碟子一側放著一個木盆,而木盆裏竟全都是白花花的大米飯。

  ??楚濂也不讓人伺候,直接挽起袖子幫著唐文元盛飯,順便笑道:“每日蒸米飯的時候,我慣是喜歡讓廚房多蒸上兩碗,待到晚上時候用剩菜炒一炒,十分入味。”

  ??這話在唐文元聽來,更覺得有些詭異。

  ??哪怕他一直在京為官,又因著家中有些產業不曾缺過吃食用度。可身為專管天下農事的司農,他心裏還是明白,在這小小的偏遠縣城中,能日日食得白米飯,是何等奢侈。

  ??更別說,楚濂家境如何,他是一清二楚的。

  ??他若有那份閑錢講究吃喝,又何必連出京赴任,都隻是帶著阿南,且雇的還是最便宜的棚子車?

  ??但是聽他的話音,這白米飯他是日日吃的,且每頓還能有兩碗剩餘。

  ??偏生,能吃得起白米飯的人,竟還要用剩菜炒剩米飯。

  ??這實在是說不通......

  ??就在唐文元眉頭皺的都不能再緊的時候,楚濂已經把一碗米飯放到了他跟前,並且態度如常的催促道:“你且常常這米飯,與你先前吃過的米飯有何不同!”

  ??別說是楚濂,眼下就是坐在一旁的阿南,都一臉期待的看向了唐文元。這讓唐文元心裏的疑惑,問也不是,不問也不是。

  ??他下意識的夾了一箸子米飯,等入口細細咀嚼之後,納悶道:“也沒什麽不同啊,許是蒸的時候放水少了,不夠綿軟,餘下的品不出不同之處。”

  ??這話音剛落,阿南就咧嘴笑了起來,“大人,我就說唐大人感覺不出來吧。”

  ??說完,他就挺直了後背,頗為得意的肅了肅嗓子,看著唐文元解釋道:“唐大人,這米是咱們縣裏自個種出來的,是旱地跟望天田裏種出來的......一畝地,能打上足足四幾石呢......”

  ??“哦對了,前頭桃溪村不是收了一季旱稻了麽,後來我家大人直接差了衙門裏的人去收糧,就那麽半個月的工夫,就收上來將近七百石米。”

  ??之後楚濂直接將米以低價售賣給尋常百姓,一時間便是家中困頓的人家,都能節省幾日買半鬥米回家給孩子解饞。

  ??當然,為著避免徇私,更為避免那些利益至上的商販動歪心思,楚濂直接規定此次官府賣的米,隻供尋常人家。

  ??他也不怕麻煩,但凡來買米的,一次最多隻能買到半鬥,且還要造冊登記。如此一來,還真讓不少富足人家幹瞪眼了。

  ??“西市那邊,好些個人見著咱們大人,都感恩涕零恨不能一直磕頭呢。”

  ??阿南的話沒有誇大其詞,且不說楚濂赴任之後,如何照顧百姓懲治惡徒的。

  ??隻說他低價售米一事,就救活了不知多少因著沒奶.水而饑餓到哭不出聲的嬰童。

  ??在賣米之時,楚濂親自坐鎮,也不忘仔細同大夥兒說個清楚這大米是來自何處,如何種出的。

  ??隨後,他更是仿照著林秀秀的章程,讓各村各戶相互作保來衙門賒購化肥央地。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