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節09 坊間傳聞
作者:香兩岸      更新:2021-05-06 02:22      字數:4384
  節09

  就在恭州外的王鐵錘冥思苦想給加特林取個什麽名字時比較好的時候,恭州城內卻一大戶人家正處於無比的煎熬之中……而這戶人家,姓林。

  曾幾何時,提起恭州自然而然的就會想起林家。

  這林家祖上就有人在朝當官,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耕讀傳家”的大世家,其發達史綿延四五代人、一百多年。

  而要說是誰將林家推上了輝煌,那無疑就是林飛林中丞。

  林飛在林家雖然不是長子長孫但也出身嫡係,而其本身也的確有一定的文書功底。

  由於其優秀的表現,很快就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並且一路扶搖直上繼承了林家所有在朝關係當上了禦史中丞,官拜三品。

  即便是林家祖上也從未出過三品大員!而隨著林飛的官位穩固,遠在川蜀的林家本家也開始逐漸飛黃騰達起來。

  “耕讀傳家”這四個字意味著什麽呢?

  耕這個字代表土地,至少林家是有土地的,再跟“傳家”二字結合,就說明林家的土地是祖上流傳下來的。

  那麽依靠土地上的收獲就能養得起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讀書人”,那麽至少說明這土地是少不了的。

  而事實也是如此。

  由於祖上闊過的關係,林家本身就是恭州數一數二的大地主之一,而等林飛成為三品大員之後,這“之一”二字就可以毫無爭議的劃掉了。

  畢竟,南宋政府可是從來都不在乎土地兼並的,所以比起臨安附近的那些超級大地主,其實林家這點手段也算不得什麽。

  土地多了這資本就大了,靠著收佃和囤炒糧食所積累的資金,林家的觸手開始在恭州城中延伸……

  最開始的當然是典當行,然後以典當行為核心漸漸的蔓延到了各行各業……例如桑蠶、例如紡織,甚至因為土地眾多還發現了礦藏,所以這礦產行業林家也有所涉獵。

  至少,林家在與秦府……準確來說是與肖恒產生個人矛盾的之前,看上去應該是個龐大而又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也許還能再“耕讀傳家”個幾百年也說不定。

  然而與秦府的交惡給了這個大家族沉重的一擊。

  雖說朝中有人,而且還是掌握了話語權的禦史中堂,但麵對秦薦這樣的封疆級別的官員還是差很多的。

  好在林家本身是個大家族,並且秦府也並沒有刻意的去打壓林家,所以初期外部有些緊張和困難,但林家實際上卻並未有任何實質性的損失。

  額……除了林家張誌長孫林翔很有可能失去傳宗接代能力的這件事除外。

  至少財產上和權利上,林家依然還是那個恭州城的霸主。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可就變得魔幻許多。

  由於其他商人要麽接受了秦府的投資和扶植性的無息貸款、要麽得到了深入的技術改造……甚至疑心比較重的不接受貸款也不接受技術改造的,也拿到了秦府大額訂單。

  在這種情況下某些商人的生產規模急劇擴大、生產成本急劇降低,而除了供給秦府之外,市麵上的商品價格也必定會大幅度的降低。

  這樣一方麵商人得到了利益,而另一方麵百姓也得到了實惠……若說這其中有誰受到了損失的話,那麽必然是完全不與秦府有任何交集的林家無疑。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林家的買賣經營不下去了。

  當鋪人家的利率更低,收購物品的價格更合理——因為秦府推行的低利率惠民政策,這當鋪的利率若是高了人家寧願出個遠門去趟益州城,直接在官府衙門旁邊就有惠民貸的窗口!

  除了當鋪之外呢?

  由於機械化的深度加入,煤、鐵等礦產的市麵價格已經低到令人發指……

  當其他商人的零售價甚至低於林家的成本價時,會發生什麽事情?

  是崩潰。

  林家所有與礦產有關的行業都開始大規模崩塌……

  有人會好奇礦產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為什麽會賠錢?

  在這個年代,采掘需要一稿一稿的刨,運輸需要一車一車的運……這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都是很大的消耗。

  而秦府的合作商?

  不好意思,人家直接黑火藥開礦、煤氣機提升,煤氣車做“火車頭”,一兩個人就能運送十幾輛甚至幾十輛普通牛馬車輛的運量!!

  再加上礦產商之間的自然競爭,這最後的商品定價那可真是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人家的商品價格的天花板,是林家商品的地板價……甚至比地板價還低!

  拉一車煤過來不但不賺甚至還賠!?這誰受得了啊?畢竟林家可沒有秦府的大筆收購合同!運來沒人買就得爛在庫房裏。

  礦產資源的價格便宜了,那必然就會波及到其他產業……例如鐵匠鋪就是最先被衝擊到的行業。

  秦府鋼鐵廠生產的成品工具價格便宜質量又好,但好在秦府生產的工具基本都內部消化了,很少流出到外界……但止不住其他關係戶會從秦府購買鋼材啊!

  這鋼材質的工具無論打造手法如何,光是這底子就遠勝所有鑄鐵!

  其他行業大多如此,整個林家的所有產業都陷入到萎縮中……但在這個時間點,他們至少還有紡織業,至少還有糧食。

  然而蒙元的入侵徹底打斷了紡織品出川的路徑,望著倉庫裏越積越多的布匹、絲綢……林家老太爺的頭發都快掉光了。

  而當戰爭出現後,糧食必然是第一個漲價的,尤其是秦府還引入了那麽多的難民……

  對於林家來說,這必將是個大發國難財的好機會!

  然而這糧價還沒等漲起來,一輛輛裝滿了占城稻的貨車就出現在了益州街頭上。

  源源不斷的糧食被這些日行千裏的機械怪物運送到了秦府所建立的倉庫之中,然後隨著秦府開倉放糧,整個益州城內的糧食價格不僅沒漲,甚至還稍微跌了點。

  這跌的也不多,大概就是去年秋天時的收購價而已……

  要知道這可是寒冬臘月的!正是糧食最緊缺的時候!

  往常這正是借貸,賣糧的關鍵時刻!

  左手將錢借給那些泥腿子,右手再高價賣給他們糧食,把錢再賺回來……這樣的循環不知持續了多少年,然而最諷刺的是那些糧食居然那還是他們自己種的!

  不過對於林家這種“耕讀傳家”的打地主來說,這正是收割民脂民膏的關鍵事件——為了口飯吃那些泥腿子可是什麽都願意賣掉!多高的利息都得借錢!

  然而秦府的低息貸款打破了第一個節點,而廉價得近乎於白給的糧食則打破了第二個節點……然後,林家這種大地主的正循環邏輯也就被打破了。

  在這個時刻,林家的所有生意可以說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即便如此林家也隻是咬緊了牙關準備挺過去。

  可是最後一條消息的傳來,卻讓整個林家都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慮中:

  趙朞,退位了。

  這條消息雖然也是秦府中傳出來的,但其可信性卻非常高……畢竟朝廷打不過蒙元大概也是所有人的共識。

  但問題是趙朞居然是主動退位的!並且還將帝位傳給了一直托庇於秦府的趙芮!還是差很多的。

  好在林家本身是個大家族,並且秦府也並沒有刻意的去打壓林家,所以初期外部有些緊張和困難,但林家實際上卻並未有任何實質性的損失。

  額……除了林家張誌長孫林翔很有可能失去傳宗接代能力的這件事除外。

  至少財產上和權利上,林家依然還是那個恭州城的霸主。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可就變得魔幻許多。

  由於其他商人要麽接受了秦府的投資和扶植性的無息貸款、要麽得到了深入的技術改造……甚至疑心比較重的不接受貸款也不接受技術改造的,也拿到了秦府大額訂單。

  在這種情況下某些商人的生產規模急劇擴大、生產成本急劇降低,而除了供給秦府之外,市麵上的商品價格也必定會大幅度的降低。

  這樣一方麵商人得到了利益,而另一方麵百姓也得到了實惠……若說這其中有誰受到了損失的話,那麽必然是完全不與秦府有任何交集的林家無疑。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林家的買賣經營不下去了。

  當鋪人家的利率更低,收購物品的價格更合理——因為秦府推行的低利率惠民政策,這當鋪的利率若是高了人家寧願出個遠門去趟益州城,直接在官府衙門旁邊就有惠民貸的窗口!

  除了當鋪之外呢?

  由於機械化的深度加入,煤、鐵等礦產的市麵價格已經低到令人發指……

  當其他商人的零售價甚至低於林家的成本價時,會發生什麽事情?

  是崩潰。

  林家所有與礦產有關的行業都開始大規模崩塌……

  有人會好奇礦產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為什麽會賠錢?

  在這個年代,采掘需要一稿一稿的刨,運輸需要一車一車的運……這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都是很大的消耗。

  而秦府的合作商?

  不好意思,人家直接黑火藥開礦、煤氣機提升,煤氣車做“火車頭”,一兩個人就能運送十幾輛甚至幾十輛普通牛馬車輛的運量!!

  再加上礦產商之間的自然競爭,這最後的商品定價那可真是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人家的商品價格的天花板,是林家商品的地板價……甚至比地板價還低!

  拉一車煤過來不但不賺甚至還賠!?這誰受得了啊?畢竟林家可沒有秦府的大筆收購合同!運來沒人買就得爛在庫房裏。

  礦產資源的價格便宜了,那必然就會波及到其他產業……例如鐵匠鋪就是最先被衝擊到的行業。

  秦府鋼鐵廠生產的成品工具價格便宜質量又好,但好在秦府生產的工具基本都內部消化了,很少流出到外界……但止不住其他關係戶會從秦府購買鋼材啊!

  這鋼材質的工具無論打造手法如何,光是這底子就遠勝所有鑄鐵!

  其他行業大多如此,整個林家的所有產業都陷入到萎縮中……但在這個時間點,他們至少還有紡織業,至少還有糧食。

  然而蒙元的入侵徹底打斷了紡織品出川的路徑,望著倉庫裏越積越多的布匹、絲綢……林家老太爺的頭發都快掉光了。

  而當戰爭出現後,糧食必然是第一個漲價的,尤其是秦府還引入了那麽多的難民……

  對於林家來說,這必將是個大發國難財的好機會!

  然而這糧價還沒等漲起來,一輛輛裝滿了占城稻的貨車就出現在了益州街頭上。

  源源不斷的糧食被這些日行千裏的機械怪物運送到了秦府所建立的倉庫之中,然後隨著秦府開倉放糧,整個益州城內的糧食價格不僅沒漲,甚至還稍微跌了點。

  這跌的也不多,大概就是去年秋天時的收購價而已……

  要知道這可是寒冬臘月的!正是糧食最緊缺的時候!

  往常這正是借貸,賣糧的關鍵時刻!

  左手將錢借給那些泥腿子,右手再高價賣給他們糧食,把錢再賺回來……這樣的循環不知持續了多少年,然而最諷刺的是那些糧食居然那還是他們自己種的!

  不過對於林家這種“耕讀傳家”的打地主來說,這正是收割民脂民膏的關鍵事件——為了口飯吃那些泥腿子可是什麽都願意賣掉!多高的利息都得借錢!

  然而秦府的低息貸款打破了第一個節點,而廉價得近乎於白給的糧食則打破了第二個節點……然後,林家這種大地主的正循環邏輯也就被打破了。

  在這個時刻,林家的所有生意可以說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即便如此林家也隻是咬緊了牙關準備挺過去。

  可是最後一條消息的傳來,卻讓整個林家都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慮中:

  趙朞,退位了。

  這條消息雖然也是秦府中傳出來的,但其可信性卻非常高……畢竟朝廷打不過蒙元大概也是所有人的共識。

  但問題是趙朞居然是主動退位的!並且還將帝位傳給了一直托庇於秦府的趙芮!

  正是林家。

  惶惶而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