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驟然緊張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25 20:48      字數:5884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空乘人員出去後。裴承毅讓隨行的軍情局特工拉上了心。

  ??雖然按照裴承毅的猜測,這架飛機上的所有乘務人員,以及頭等艙裏的絕大部分乘客都是軍情局的特工,但是他仍然不太習慣在陌生人麵前閱讀重要文件。更不喜歡在陌生人麵前思考問題。與以往相比,科技給旅行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提高了舒適程度。雖然從北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仍然需要大約侶個小時,但是頭等艙的每名乘客都有一個私密空間。能夠在旅行途中做想做的事情。再過幾年采用新科技的新一代民航客機問世。旅行時間將大大縮短,從北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概隻需飄個小時。到時候跨越半個地球與前往鄰近的某個城市沒有任何

  ??拿出李存勳給他的閱讀器,裴承毅先調整了一下坐姿,才調出了裏麵的文件。

  ??裴承毅不是陰謀論者,但是以他的身份,能夠知道很多平常人不知道的內幕,而內幕與宣傳本身就是陰謀的產物。別的不說,正在大炒特炒的“馬島稀有資源”本身就是一今天大的陰謀。

  ??著了一陣,喜承毅心裏有數了。

  ??馬島確實有稀有金屬礦藏,但不是在海底,是在陸地上,準確的說,是在大馬爾維納島西福克蘭島的亞當山全島最高處附近。更重要的是,已經探明的儲量不是打手 凶億噸。更不是勁億噸,而是不到”萬噸。從經濟學的角度講,這麽點儲量,連進行開的價值都沒有。雖然情報中明確提到,馬島的稀有金屬礦藏遠景儲量很有可能比已探明儲量多得多,但是在隻有舊萬噸探明儲量的情況下。不管是阿根廷與英國、還是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足夠的理由大動幹戈。

  ??問題就在這要。馬島的稀有金屬到底有多少?

  ??雖然裴承毅很好奇,但是就他掌握的信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在裴承毅看來,也許直到數十年之後,都沒法說清楚馬島到底有多少值得用戰爭爭奪的貴重資源。也就是說,引馬島危機的並不是所謂的貴

  ??不是為了資源。還有什麽理由讓兩個國家大動豐戈?

  ??裴承毅沒多去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在他看來,阿根廷與英國隻是被利用的對象,真正掌握大局,或者說是決定戰爭與和平的肯定不是兩斤當事國。

  ??換個角度。問題就沒有這麽複雜了。

  ??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一場生在地球另外一端的戰爭不會對根本國家利益造成任何影響,沒有必要顧慮由戰爭帶來的負麵影響,也就是說,共和國可以在沒有太大把握的情況下進行一次大膽的冒險。作為軍人,裴承毅很清楚,在這個時候鼓動阿根廷用軍事手段解決馬島問題就是不折不扣的冒險。在裴承毅看來。以王元慶的戰略眼光,不可能不清楚存在的巨大風險。雖然裴承毅無法肯定元是否有更多的打算,或者有更大的把握。但是王元慶在離任之前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足以證明就算出現最糟糕的結果,也不會對共和國的根本利益產生太大的危害。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僅有共和國推動,馬島局勢不可能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一場生在南大西洋上的戰爭也能帶來不少的好處。從整個國際局勢來看,隨著《倫敦條約》進入簽署階段,在可以預見的數十年內,中美冷戰的大趨勢已經無法改變。不可否認的是,中美冷戰與力世紀的美蘇冷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即在經濟與技術上擁有優勢的不是美國,而是共和國。雖然美國在某些方麵,比如政治體製、環境壓力與人均資源上擁有優勢,但是對冷戰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與科技,如果美國無法在這兩個關鍵點上取得優勢就不大可能笑到最後。更重要的是,美國“包圍”共和國的戰略企圖已經徹底落空,不可能像對付蘇聯那樣,通過地緣政治限製共和國的活動範圍,從始至終掌握冷戰的主動權。在此情況下,美國要麽心甘情願的淪落為地區性大國,要麽想方設法的改變不利局麵。在選擇後者的情況下,美國隻有一條出路,那就是重新掌握主動權,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共和國在冷戰中付出更多的代價。實際上,這也正是從力舊年之後,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思想。印度戰爭之後,隨著最後一個困擾共和國的周邊問題得到解決,中美冷戰的根本局麵生轉變,共和國掌握了主動權。麵對新的挑戰,美國的選擇並不多,要想掌握主動權,就得讓共和國輸掉一場戰爭,而且是一場不能輸、也不應該輸的戰爭。在總體實力不如共和國的情況下。美國必須痛定思痛,為即將爆的戰爭創造最有利的條件。縱觀全球。南大西洋肯定是最理想的選擇。

  ??看清了這兩點就不難明白,就算馬島是一座什麽也沒有的珊瑚礁,也會成為焦點。

  ??想到這,裴承毅也稍微鬆了口氣。

  ??早在力年前。就有人…;“中美冷戰”的觀點。認為隨著其和國的綜合國力飛甩最終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新舊兩個霸主之間的矛盾將無法避免,在“恐怖毀滅”的陰影下,雙方隻能通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冷戰”來決出雌雄。雖然冷戰將帶來巨大的災難,但是比起足以毀滅整個人類文明的“熱戰”代價要低得多。問題是,中美冷戰肯定與力世紀的那場冷戰有很大區別。絕對不會雷同。也就是說,中美冷戰到底是個什麽樣子,誰也說不準。

  ??如果說外界對中美冷戰還比較樂觀,裴承毅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了。

  ??作為共和國的高級將領,成為將軍之前,也就是半島戰爭期間,裴承毅就意識到,與美蘇冷戰相比,中美冷戰的最大特點就是“更加激烈”或者說“更接近熱戰”

  ??要知道,在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中,不管局勢多麽險惡,兩個級大國多沒有直接對抗過,而中美兩國早早的站到了戰場上。雖然半島戰爭鬥沒有演變成中美兩國的熱戰,波及範圍也沒有出半島,但是在當時看來,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隻要再前進一步,而不是做出理智的妥協,“冷戰”就將變成“熱戰”不難想像,間接對抗變成直接對抗後,局勢肯定會失去控製,不管結果如何,都將成為人類世界的巨大災難。更重要的是。半島戰爭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接下來的舊多年內,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都差點成為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麵戰爭。在裴承毅看來。如果在此期間美國的執政黨是相對激進的共和黨,而不是溫和的民主黨,日本戰爭就將成為人類文明滅亡的標誌。

  ??事後看來,裴承敦的擔憂未免有點杞人憂天。

  ??換個角度,以當時的目光。而不走過來人的目光來看就能現,裴承毅的擔憂並不過分。日本戰爭期間,如果美國漆捍衛“西太平洋盟國”的利益,就不會袖手旁觀,日本也不會敗得那麽慘。印度戰爭期間,如果美國兌現了承諾,共和國就將與兩個最強大的對手交戰。更重要的是,日本與印度都是有核國家,如果美國執意參戰。兩場地區戰爭都有很大的可能演變成核戰爭。

  ??問題是,不管怎麽樣,中美之間也是“冷戰”而不是“熱戰”

  ??“冷戰”的最大特點就是以間接對抗代替直接鬥爭,代理人戰爭成為軍事鬥爭的主要方式。如果按照這一標準衡量,從酬年的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中美冷戰就爆了,因為在這場地區戰爭中。中美雙方都是通過扶持代理人的方式來影響戰爭進程,隻走到最後時刻,共和國才直接出手結束了戰爭。當然,按照部分人的觀點,直到印度戰爭結束都談不上中美冷戰。因為在此陽年內,通過代理人影響戰爭的隻有美國,共和國是直接參戰。也就是說,在孫年到曆年之間。中美實際上是“半冷戰、半熱戰”的關係。隻有在共和國與美國都通過行理人來影響戰爭的時候,冷戰格局才真正形成。

  ??不管哪種觀點是正確的,中美冷戰的實質不會生變化。

  ??在共和國與美國都沒有把握通過“熱戰”的方式擊敗對手之前,或者“熱戰”的代價過於巨大的情況下,中美都不會貿然走上直接對抗的舞台,也不會輕易放棄通過代理人戰爭削弱對手的機會。

  ??正是看清楚了這層關係,裴承毅才鬆了口氣。

  ??雖然推動馬島危機的正是共和國與美國,但是雙方都無意站到前台,都想通過一場規模有限的戰爭達到有限的目的。毫無疑問,規模有限的地區戰爭將是軍人的舞台,特別是優秀軍人的舞台。甚至可以說,接受阿根廷的邀請之前,或者說接受李存勳的安排之前,裴承毅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知道丐島衝突不會展到不可收拾的的步,最終肯定會以一種妥協的方式結束。不然他不會答應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

  ??事尖上,軍情局獲的的情報早就證實了裴承毅的猜測。

  ??按照軍情局提供給裴承毅的情報,早在防年初,也就是在馬島現了稀有金屬礦藏的時候。美國就與英國達成了一份秘密協議,隨後美國企業介入了勘探工作。別的不說。僅此一點就足以決定美國在馬島危鬆中的影響力。換句話說,如果馬島爆戰爭,美國企業在馬島的投資受到威脅小美國就有理由介入戰爭。雖然按照軍情局的判斷,隻要共和國在馬島衝突期間保持強硬立場,並且采取某些實質性的行動,充分利用國際輿論,美國就會三思而後行,不大可能直接介入衝突,最多為英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美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隨著局勢加劇。美國卻遲遲沒有明確表態,甚至多次表示願意充當英阿雙方的調解人,為和平解決馬島紛爭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與配合,由此可以斷定。美國並沒有全麵介入的想法。

  ??雖然軍情局沒有給出最後的熾即美國會不會出兵參戰,但是根據軍情局在情報中做知析,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除非第三方力量介入,或者出現了某種讓美國不得不親自介入的情況,比如戰事久拖不決、或者英國遭受了難以承受的損失等等,不然美國絕對不會冒險介入馬島衝突。

  ??看到這裏,裴承毅也明白了過來。

  ??裴承毅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李存勳早就掌握了這些情報,知道隻要不撕破臉皮。美國能夠容忍某種程度的挑釁行為,比如向阿根廷派遣軍事顧問。裴承毅甚至有理由相信,共和國已經與美國達成了某種協議,或者是默契。

  ??大國在鬥爭中達成秘密協議或者默契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從根本上講。大國間的對抗,本身就是掌握國家大權的利益集團之間的對撫,說簡單一點,共和國與美國的對抗,就是共和國民族資本家與美國華爾街財團的鬥爭。拋開用來盅惑民眾的所有輿論與宣傳、比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集體主義。等等表象讓民眾了解真相,並且做出理智的決策,相信絕大部分共和國與美國的公民不會選擇對撫,而會選擇合作,因為隻有合作才能共贏,才能給雙方帶來更多的好處。

  ??利益集團利用國家間鬥爭獲取好處,而要獲得民眾支持,特別是選民的支持。就的拿出許多堂而皇之的理由,簡單的說,這就是所謂的“政治需求”。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美國的新聞媒體要將共和國宣揚成一個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的“集權國家”。而共和國的新聞媒體則要將美國宣揚成一個被壟斷集團、寡頭政客控製的“黑暗國家”。可以說。鬥爭本身就是一種形式,而不是目的。

  ??既然是形妾,就得為目的服務。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通過其他形式達到目的,而且用更少的代價達到自的,或者更加有效的達到目的,那麽由對抗轉為合作也就不足為奇了。別的不說。印度戰爭末期,美國向共和國提供印度核武器部署情報,就是某種形式上的合作。

  ??既然存在合作的基礎,達成秘密協議或者產生默契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當然,大國間的秘密協議與默契非常多。比如早在力多年前,共和國就與美國達成了“非排他性海事基本安全協議”。按照該協議,潛艇對抗屬於非直接對抗。正是如此,在數十年之內。共和國與美國的潛艇對抗才會愈演愈烈。又比如,團年左右,在“太空非軍事化國際公然”談判破裂之後,共和國就與美國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默契,即在軍事行動中不采取針對對方太空軍事目標的攻擊行動。正是如此多年來的數場大規模戰爭才沒有展成為兩個級大國的直接戰爭。

  ??毫無疑問。共和國與美國需要一個新的秘密協議。

  ??裴承毅不是從事秘密工作的情報人員,也算不上高層領導人,所以並不清楚有沒有與美國達成秘密協議,但是按照他的理解,元讓他去阿根廷擔任高級軍事顧問,幫助阿根廷建立現代化的軍事指揮體係、傳授現代戰爭的經驗教,足以證明共和國至少與美國達成了某種默契。

  ??想通這一點。裴承毅的心情放鬆了許多。

  ??隻要不會演變成級大國之間的戰爭,不管馬島衝突展到什麽地步,都不會對裴承毅的個人前程產生多大的影響。換句話說,阿根廷之行對他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阿根廷打贏了,裴承毅將成為最大的功臣,為他已經十分輝煌的職業軍人生涯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阿根廷打輸了。問題也不在裴承毅身上,畢竟阿根廷不是共和國,阿根廷軍隊也不是共和**隊。

  ??既然沒有任何壞處,又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當然,裴承毅必須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即他能夠從這場戰爭中得到什麽。也許普通人更在乎失去什麽,而積極進取的人則更加在乎能夠得到什麽。可以說,這就是成功者與普通人的最大區別。

  ??站在裴承毅的立場上,他能夠得到的東西並不少,可是隻有一樣是他想要的。

  ??要知道。迄今為止,薦和國還沒在一場具有足夠影響力的代理人戰爭中取得勝利。也沒有一位共和國將軍在其他地區的軍事衝突中名滿天下。如果裴承毅打破了這個紀錄,在馬島戰爭中指揮阿根廷軍隊取得最終的勝利。他將成為共和國最有影響力的軍人,而他所需要的就是影響力。

  ??不得不承認。動身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前,裴承毅就想到了這一

  ??甚至可以說。在見到李存勳的時候,裴承毅就知道他能夠從地球另外一端的南大西洋戰場上得到什麽東西。

  ??如果看的遠一點,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很有可能成為裴承毅在軍人舞台上的謝幕演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