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政治領袖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25 20:47      字數:6100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芯魁山給項鋌輝打電話的時候,王元慶剛剛送走了顧衛心。

  ??雖然組建印度臨時政府是件麻煩事,但是僅僅如此的話,王元慶就該笑了。在王元慶看來,成立臨時政府是印度戰後工作中最簡單的一件事,也是最容易解決的一件事,其他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麻煩。

  ??早在藏南衝突後,王元慶就開始關注印度的政治局勢。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王元慶一開始就認定蘇沃斯是印度未來的政治領袖,但是根據數十年後解禁的絕密檔案,軍情局一直在關注蘇沃斯,特別是在蘇沃斯入獄之後,軍情局就把他當成了重點“培養”對象。後來在一份四泄露的情報中提到,蘇沃斯能夠在入獄後不到一年獲得赦免,與軍情局在印度的活動有很大笑係,而且蘇慶斯流亡伊斯蘭堡、成立“民主印度複興社。也與軍情局有密切關係。因為軍情局直接向元背負責,所以沒人否認王元慶與這些事情的關係。

  ??事實上,王元慶確實在關注蘇沃斯。

  ??幾個印度民主自由社團能夠合並為“印度民主複興黨”蘇沃斯能夠當選黨魁,也與軍情局有密切關係。沒有軍情局暗中幫助,別說流亡伊斯蘭堡,成立“民主印度複興社”蘇沃斯能不能活著離開監獄都是個問題。

  ??當然,蘇沃斯的行政管理能力如何,王元慶也非常清楚。

  ??因為印度臨時政府剛剛“掛牌。”還不具備獨立行政的基礎,大部分工作仍然由占領軍負責,而占領區的管理工作又直接由顧衛民領導的特別小組負責,所以王元慶暫時不用為印度臨時政府的行政能力擔憂,隨著工作一步步展開,各斤,機構逐步成立,印度臨時政府遲早會肩負起管理印度的重任。至於顧衛民的能力,王元慶更不用擔心。雖然顧衛民現在是委員長,但是在此之前,顧衛民是國務院總理,擁有豐富的組織規劃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絕對不比任何政府總理差。

  ??現在最要緊的事情隻有兩件。

  ??是鞏固印度臨時政府的合法性,讓其得到大部分國家的承認。二是穩定印度國內局勢,特別是占領區內的局勢。

  ??王元慶與顧衛民談的就是第二個問題。

  ??隨著新德裏的炮火聲漸漸散去,“七國聯軍”共和國、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緬甸、孟加拉國與斯裏蘭卡已經控製了印度三分之二的國土,以及九竊的人口。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印度三分之二的國土相當於力o萬平方千米,而刀祝的人口相當於口6億。占領這麽廣闊的區域,控製這麽多的人口,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是天大的災難。

  ??穩定印度國內局勢,靠的不是占領軍的武力,也不是臨時政府的號各力。

  ??隻有一個辦法能夠解決問題,那就是讓告領區內的印度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看似隻有一個問題,實際上卻是無數多的問題。

  ??先就得解決糧食問題,也就是印度人的吃飯問題。

  ??雖然七國聯軍占領了世界上最肥沃的恒河半原,軍事行動中也格外重視保護該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占領軍甚至出人出力幫助當地人收割糧食作物,但是印度的農業生產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根據各占領區反饋回來的信息,占領區今年的糧食產量肯定會下降大約糊。因為印度本來就是糧食進口大國”鰓的大米、騙的小麥、獼的玉米、倔的大豆、跳的菜籽”瑰的土豆都需要進口,所以在僅僅供養打手 奶億人的情況下,受恒河平原農業減產糊的影響,需要為占領區提供的糧食由囚萬噸激增到舊勸萬噸。如果考慮到在明年年初占領整個印度。其他地區的農業產量也減少糊,則需要在曆年秋季之前為印度提供大約激凹萬噸糧食。

  ??激凹萬噸糧食是個什麽概念?凹年,共和國糧食總產量隻有吸凹萬噸,扣除國民消費之後,剩餘暇口萬噸;同年,美國糧食總產量暖四萬噸,出口引萬噸。也就是說,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產糧國的富裕糧食全部拿出來都滿補不上印度的糧食缺口。更重要的是,共和國不是糧食出口大國,鎖力萬噸的富裕量半數進了戰略儲備糧倉,半數援助給了非洲落後國家。真正的糧食出口大國是美國,如果共和國為了滿足印度的糧食需求,從國際市場上進口糧食,美國肯定會趁機漲價。到時候,倒黴的就不是印度,而是所有需要進口糧食的國家了。當然,笑得最開心的除了美國之外,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烏克蘭這些糧食出口大國。

  ??真要讓進口糧食的國家倒黴,共和國肯定會引起眾怒。

  ??王元慶不得不考慮這斤,後果。要知道,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共和國跟欠達國家與展中國家一起挑戰西方世界的霸權地個,在國際政治與外交舞台上,欠達國家與展中國家基本上是共和國的“準盟友。”而這些國家基本上都是糧食進口國,特別是一些經濟比較落後撲川打手 國家都需要大量講口糧要國際糧價卜漲。辦下習與準貧窮國家肯定會大受其害,甚至有可能導致政局動蕩。

  ??共和國能夠承擔這樣的後果嗎?

  ??皿答很明確,絕對不能。

  ??事實上,國際糧價已經開始上漲了。

  ??戰爭爆後,西方財團就開始炒作糧食價格”個多月,國際糧價漲幅過強。雖然事實上印度戰爭鬥沒有對國際糧食交易產生多大影響,因為印度政府並沒在戰爭期間大量進口糧食,但是誰都知道,戰爭結束後,印度肯定會大量進口糧食。稍微有點眼光的炒家都會在這個時候囤積糧食。

  ??解決辦法不是沒有,隻是非常棘手,而且還與高科技有關。

  ??按照顧衛民的建議,解決印度糧食問題必須三管齊下。一是延長戰爭管製時間,嚴格按照配給製分配糧食,以填飽肚皮為主要目的;如此一來,印度人均糧食需求量可以由戰前的每年墜千克降低到每年曲千克,從而使全年糧食需求量減少大約打手 心力萬噸。二走動用共和國的戰略儲備糧,為印度提供大約旦凹萬噸糧食;共和國的戰略糧食儲備量按照全國半年正常消耗的標準確定,即口萬噸左右,為了平抑國內物價,用掉了大約刃萬噸的情況下,最多也就隻能拿出旦功萬噸支援印度。三是加大技術投入,在印度推廣高產轉基因農作物與“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爭取使印度的春收增產鰓。大約增產彌凶萬噸。

  ??隻要這三項工作做到個,印度的糧食缺口將減少到口萬噸。如果印度明年的秋收能夠增產打手 筋,也就是大約增產王凹萬噸,印度的糧食危機就將得到解決。

  ??顧衛民重點提到了“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因為前麵兩個辦法基本上沒有彈性,要想解決印度的糧食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印度的糧食產量。轉基因農作物早就在印度得到推廣,效果非常有限。要使印度力彌年的春收與秋收各增產打手 侃,就隻能在更加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上做文章。

  ??“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是最有希望徹底解決全球糧食問題的高端技術。

  ??用西方新聞媒體的評價來說,“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將徹底改變農業的麵貌,使農業擺脫對土地與自然環境的高度依賴,甚至從根本上“消滅”農業,讓農業獲得與工業相當的生產效率,使農業的產能提高百倍以上。

  ??簡單的說,“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就是在工廠中生產農作物的技術。

  ??因為這項技術太有誘惑力了,所以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大力展。問題是,絕對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足夠的實力。要想讓農業實現工業化生產,必須解決幾個關鍵問題,即“人工合成光源技術。與自然光源完全一樣,能夠讓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人造光源、“無土壤栽培技術”早在力世紀就開始研究,隻是沒辦法全麵推廣、“有機化肥工業生產技術”提高農作物質量的關鍵技術、“高產作物基因改造技術”同樣用來提高農作物產量。這些技術中,沒有哪一項不是高級技術,沒有哪一項的研究投入低於百億元。除了經費,相關的基礎技術也是製約各個國家的關鍵因素。

  ??由此可見,有能力在“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上取得突破的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國。

  ??相時而言,共和國對“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最為緊迫。

  ??作為人口第二、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達國家,共和國人均糧食消費量一真偏低,凹年僅有奶千克,而同年美國人均糧食消費量為打手 千克。要想繼續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就得想方設法的提高人均糧食消費量。準確的說是用更多的糧食展畜牧業,改善民眾的膳食結構,提高各種高營養食物在民眾日常飲食中所占的比例。以共和國的實際國情,擴大耕地麵積肯定行不通,一是沒有足夠的農業勞動力,二是擴大耕地麵積與環境保護完全矛盾;推廣更高產的轉基因農作物也不大可行,一是民眾對轉基因食物的認可度不夠高。二是轉基因農作物確實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可以說,“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成為了解決共和國糧食問題,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唯一出路。

  ??從囚年立項,到凹年,共和國已經在該技術上投入了上千億元的科研經費。

  ??事實上,共和國在最重要的“人工合成光源技術。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該技術的基礎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眾所周知,太陽光就是核聚變的產物,隻走到達地球表麵的陽光經過了大氣層,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大大減少。要想得到與太陽光完全一樣的人工合成光,隻能依靠可控核聚變,並且通過其他手段消除光源裏的有害部分,增強能夠促進農作物生產的有用部分

  ??早在田年,該技術就取得了突破,並且具備了實用價值。

  ??沒有立即推廣“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主要還是其他幾項相關技術沒有取得突破,比如“無土壤栽培技術”就暫時隻能用在幾種農作物上,敝以上農作物的無土壤栽培技術仍然沒有取得突破。按照最樂觀的估計,還需要打手 四隻,才能解決所有農作物的無土壤栽培技術,使農業生產不再依賴土地。

  ??萬幸的是,那幾種農作物中就包括了至關重要的水稻、小麥與玉、米。

  ??當然,顧衛民建議先在印度推廣“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多少帶有試驗性質,希望通過在印度進行的生產試驗,確定該技術是否具備大範圍推廣的潛力,由此確定是否應該在共和國推廣,以及是否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毫露疑問,王元慶沒有任何理由否決顧衛民的提議。

  ??更重要的是,在印度推戶“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與解決另外一個重要性絲毫不在糧食之下的問題有直接關係,那就是就業問題。

  ??作為世界上勞動力最多的國家,隻有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使印度社會保持穩定。

  ??說簡單點,口億人不可能坐吃山空,印度人要想得到一個屬於他們的印度,就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未來。更重要的是,不可能讓心乙勞動力無所事事。如果太多的人沒有事情可做,光是治安問題就能壓垮印度臨時政府。

  ??解決心乙人的就業問題,比解決糧食問題還要困難。

  ??與糧食問題相比,就業不但是現實問題,還是長遠問題。

  ??相對而言,就業的長遠壓力肯定過了現實壓力。

  ??戰爭結束後,印度百廢待興,戰後重建工作需要大量勞動力。別的不說,光是恢複國家基礎設施,就能讓心乙印度勞動者忙上好幾年,甚至十幾年了。

  ??問題是,幾年、十幾年後,州乙勞動者幹什麽?

  ??這就是王元慶必須考慮的問題,也就是印度產業結構的問題。

  ??毫無疑問,印度不可能走科技立國的路線,至少短期內沒有這樣的可能。如果印度也走上了科技立國的路線,暫且不說科技從何而來,心乙勞動者生產出來的高科技產品全世界都消化不了,產品賣不出去,還能立國嗎?別說打手 乙勞動者,共和國的3億勞動者生產的高科技產品就能滿足的億人的龐大市場了。如果讓印度也走科技立國路線,共和國的勞動者何去何從?

  ??印度能夠走的就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事實上,這也正是王元慶起這場戰爭的根本目的,因為共和國已經淘汰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打手 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需要太多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多到讓擁有心乙人口的周邊地區都供應不上。

  ??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資源密集型產業。

  ??在所謂的“資源”中,肯定包括能源。

  ??這裏就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要不要在印度推廣最先進的薦源?

  ??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印度的能源企業必須掌握在共和國手中。

  ??說白了,共和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其中就包含了最先進的能源技術。按照共和國全國工商會與能源行業協會的們查報告,在國外修建一座可控聚變反應堆,就能在國內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讓數萬共和國公民過上富足生活。

  ??印度對能源的需求有多大?

  ??即便按照最保守估計,在剛乙印度勞動力從事資源密集型產業的時候,印度至少需要匈o座千萬兆瓦級的可控聚變核電站,就算共和國企業隻占旦的份額,也能為共和國創造打手 億的共和國公民不用為生活愁。

  ??僅此一項,就解決了大約晚的共和國公民的工作與生活問題。

  ??在印度推廣可控聚變核電站與推廣“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密切相關,還能帶來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好處,那就是拆除印度的所有裂變核電站,從根本上鏟除印度的核技術,讓印度成為“無核”國家。

  ??從共和國的國家安全利益來看,就算不能帶來打手 沏萬個就業崗個,也必須在印度推廣可控聚變核電站。

  ??既然能夠達到一舉三得的效果,為什麽要吝惜一點技術呢?

  ??從本質上講,隻要輸出的產品,而不輸出技術,並不存在技術泄密的問題。因為共和國早就在其他國家與地區推廣可控聚變核電站,並沒有因此泄露技術。再說了,如果可控聚變核電站的關鍵技術那麽容易掌握,共和國也不會從中獲益。等到全世界都掌握了可控聚變核技術之後,可控聚變核技術就不再是決定國家話語權的尖端技術,共和國也會在更高的技術領域取得主導權。

  ??當然,解決印度就業問題不是修幾座電站那麽簡單。

  ??果真如此簡單的話,王元慶也不用為此頭痛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