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25 20:47      字數:6126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口為羔參謀部的參謀對前線的情況不是完倉了解,所口”永兩天,裴承毅一直泡在總參謀部的通信中心,通過遠程指揮讓袁晨皓安排前線指揮部的參謀製訂作戰計劃。考慮到國家領導人中沒幾個精通軍事,也沒幾個看得懂專業作戰計劃,更沒有時間詳看印出來足足有幾千頁厚的戰術計劃,裴承毅讓參謀先製訂總體戰役計“即調整戰爭計劃之後的戰役行動該如何進行、需要投入多少兵力物資、持續多久、能夠達到什麽目的等等,再將各個戰役計劃串聯起來,形成一份簡要戰爭計劃。

  ??裴承毅忙著製訂新的戰爭計劃時,王元慶也在忙著做相關工作。

  ??從整個國家的角度考慮,王元慶最關注的不是在什麽時候結束戰爭,而是調整戰爭計劃後會對國家產生多大影響,以及能不能消除這些影響。或者使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的確保國家處於正常狀態。

  ??眾多問題中,王元慶先考慮的就是兵力問題。

  ??毫無疑問,僅憑現在投入的地麵作戰部隊,很難跟上新的戰爭度。

  ??雖然按照最初的戰爭計刮。仍然得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前占領大半個印度,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在占領新德裏之後成立新政權,然後為新政權武裝一支軍事力量,由其擔負維持社會秩序的任務。因為原計利要在酚年底才能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扶持新政權,培軍事力量,前線進攻行動也緩慢得多,不會對作戰行動產生太大影響。現在的問題是,進攻度明顯加快。如果仍然按照原計戈“占領新德裏之後扶持新政權,則無法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之前培刮出足夠的軍隊。到時候,要麽讓印度打內戰,要麽讓作戰部隊承擔占領任務。毫無疑問,兩種選擇的後果都很嚴重。前者會嚴重削弱這場戰爭給共和國帶來的好處,不管印度內戰打成什麽樣,一個變成廢墟的印度,肯定不是共和國想要的出口市場與勞動力輸出地。後者會使戰爭損耗與傷亡過共和國的承受能力,還會加劇印度民眾的抵抗情緒,對共和國與印度的未來關係造成嚴重影響。

  ??王元慶非常清楚,裴承毅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不然不會直接提出兩個解決辦法。

  ??第一個辦法的可行性不大。除了盟國不願意出動更多的部隊之外,還與戰前達成的秘密協議有關。按照共和國做出的承諾,各國控製的占領區。將成為戰後劃分各國在印勢力範圍的基礎。也就是說。誰控製得越多,誰的責任越大,好處也越大。雖然這一協議有鼓勵盟國出兵的作用,但是除了巴基斯坦之外,其他幾個參戰國的國力都很弱。承受戰爭的能力也很差,不見得願意背負更大的負擔。以孟加拉國為例,除了明確要求控製西孟加拉邦與鄰近的孟加拉族聚居地區之外。並不願意承擔其他占領區的治安工作。從共和國的立場上講。因為要通過這場戰爭控製擁有口億人的龐大市場,即便可以與盟國簽署“門戶開放政策”之類的利益共享協議,也無法從根本上保障共和國的利益。最理想的方法。仍然是通過扶持親華政權來控製印度,而不是肢解印度。

  ??第二個辦法看似理想。實施操作起來卻有很多問題。別的不說,扶持新政權,必須為新政權提供地點,而最理想,也最有說服力的地點肯定是新德裏。雖然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成立新政權,但是從外交上看,要想讓印度新政權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就得占領新德裏,把新德裏設為新政權的都。這樣做,至少在形式上使新政權獲得正統地位,逃到南麵去的老政權則變成了流亡政府。

  ??占領新德裏,談何容易?

  ??按照裴承毅的計刮,打不打新德裏都是個問題。

  ??當然,王元慶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政治頭腦。雖然在第一天晚上沒有明白過來,但是以裴承毅的目光,在製訂作戰計戈打手 的時候。肯定會把攻打新德裏放在更重要的個置上,甚至有可能先打新德裏,再轉向南下。

  ??即便如此,問題仍然比較棘手。

  ??按照王元慶的估計,就算在舊月之前占領新德裏,然後讓新政權上台,同時著手組建與培刮“印度新軍。”到西年春節,最多武裝一支人數不過舊萬的軍隊,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準軍事部隊。靠這樣的部隊,肯定無法控製整個印度。要想穩住印度的國內局勢,至少需要刃萬“新軍”。毫無疑問,培刮肯定會持續到站年底。新軍擔不起重任,共和國的作戰部隊還得留在前線。果真如此的話。在島年初結束戰爭又有什麽意義呢?

  ??作為政治家,王元慶不會像軍人那樣思考問題。

  ??實際上,以軍人的手段,也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辦法也不難,隻是得更加深入的權衡利弊。

  ??以王元慶的戰略眼光,他不可能不知道如何解決。說到底,解決辦法很簡幹,一卜瓏是在戰爭結束後,以最快的度建立民走政權,撫,:“還給印度,共和國盡量不要幹預印度內政,由印度人決定印度的未來。

  ??雖然這也是必須走的一步。但是早走與晚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按照王元慶最初的想法,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期內,肯定要以人道主義援助、戰後重建等等名義在印度推行軍管政策,等到印度社會秩序穩定下來,物資供應能夠滿足絕大部分民眾的需求,再考慮解除軍管政策通過大選組建正式政權。由此確定印度的政治體製與國家基本結構。

  ??可以說,這麽做最穩妥。也最能實現共和國的利益。

  ??提前在印度推行民主製度的問題非常多比如戰爭對印度人造成的影響。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會對民主選舉造成巨大影響,而民主與極端民族主義結合,將使印度再次對共和國構成嚴重威脅。無論如何,王元慶不希望數十年後再打一場印度戰爭。

  ??要想達到最初的目的,也不是沒有辦法。隻是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按照王元慶的設想,必須先在占領區的管理問題上做出讓步,將部分權力交給印度人,而不是由占領軍掌握當地民眾的生殺大權,由此產生的問題足以讓王元慶頭痛,比如其他盟國會不會同意這麽做;然後還得加大對印援助,盡快在占領區恢複正常秩序,使占領區的民眾過上比戰前還要好的生活,由此產生的巨大投入也能讓王元慶頭痛。比如維持幾億甚至十幾億人的生活,就得用光共和國戰略糧倉裏的糧食,給戰爭受害者的補償,也足以讓共和國的戰爭預算增加好幾成;最後還得在占領區內扶持一批開明政客,讓他們在印度的民主製度建設中揮關鍵作用,由此帶來的問題同樣能讓王元慶頭大,比如如何確定哪些人是開明政治家。就是一個有待商椎的問題。

  ??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雖然王元慶知道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需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到此,王元慶就不得不考慮一個隻有政治家才會考慮的問題,那就是提前結束戰爭所獲得的好處,能不能抵償為此付出的代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提前結束戰爭就沒有任何吸引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王元慶就會全力支持裴承毅。

  ??毫無疑問,這個問題無法用投入來衡量。

  ??想到這,連王元慶都不得不承認,裴承毅不但是一個非常有政治頭腦的軍人,還是一個能夠用政治家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軍人。

  ??會議上,裴承毅就明確提到,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好處才是最大的好處。

  ??原話是不是這麽說的,王元慶已經記不清了,反正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很多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都無法用金錢衡量。

  ??別的不說,這場戰爭對共和國外交造成的影響就無法用金錢衡量。雖然通過在輿論宣傳上大做文章,成功化解了美國的陰謀,穩住了歐盟,也穩住了俄羅斯,但是隨著戰爭進行下去,在誰都知道共和國能夠從戰爭中獲得巨大好處的時候,那些把利益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的國家。肯定不會讓共和國獨享其美。別的不敢保證。王元慶至少能夠斷定,美國會在戰爭後期提出“利益均享”原則,要求共和國在戰後放開印度,向全世界開放印度市場,阻止共和國獨霸印度。隻要美國帶頭,現在對共和國還和顏和色的歐盟與俄羅斯肯定會積極跟進,瓜分戰爭帶來的好處。

  ??到時候該怎存辦?

  ??母庸置疑,共和國不能得罪所有強國地區,更不能站到世界的對立麵上。

  ??僅此一點,就必須讓戰爭盡快結束。

  ??換句話說,戰爭越快結束。西方國家插手印度戰後事務的機會越少。與共和國瓜分戰爭利益的可能性越渺茫。雖然從件交上講,共和國必須讓部分國家嚐到甜頭。但是外交鬥爭與軍事鬥爭一樣,誰掌握主動權,就由誰來切蛋糕。越快結束戰爭。共和國手裏的主動優勢越明顯。到時候,就不是西方國家逼迫共和國多分點蛋糕出來,而是由共和國決定怎麽分蛋糕,以及給誰多分一點。給誰少分一點。掌握了這個權力,西方國家就得看共和國的臉色行事,而不是跟著美國起哄。如果用得好,印度這塊蛋糕還能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導致西方社會兩極化。

  ??可以說,這些問題王元慶都能想到,也能處理好。

  ??由此帶來的好處,足以讓王元慶動心。

  ??從共和國的國家利益,特別是長遠國家利益來看,印度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已不存在周邊威脅從紀佑國時代開始的戰略擴張行動將宣告結束。接下來的數十年,共和國隻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準確的說,是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集中力量解決因為人口老齡化而產生的社會問題,而全麵推行政治改革隻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算不上主要問題。

  ??毫無疑問。停止

  ??名為“防禦”實際上是以積極進攻為主的防禦。就像美國在此階段大力推行戰略防禦政策,實際上卻在處處為共和國製造麻煩一樣。完成戰略轉型之後,共和國肯定會在全世界範圍內與各個領域內與美國展開競爭。給美國製造麻煩,想方設法削弱美國的國際地位,打擊美國的國際威望。

  ??對付美國,肯定不能單靠共和國。而要利用全世界的力量。

  ??也就是說,共和國的外交政策必須進行全麵調整,以“交朋友”為主要目的。

  ??共和國先要爭取的就是歐盟與俄羅斯。利用歐盟希望通過政治一體化最終實現全麵統一,以及俄羅斯邁向戰略複興的急切願望,積極拉攏歐盟與俄羅斯,以構建“多極世界”為丘號,讓美國不得不應對來自四麵八方的挑戰,從而無法集中力量對付共和國,甚至不得不在關鍵問題上與共和國妥協。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也就是拉攏歐盟與俄羅斯,就得讓歐盟與俄羅斯嚐到甜頭。

  ??不但得讓歐盟與俄羅斯嚐到甜頭,還要讓歐盟與俄羅斯覺得共和國是可以交往的朋友。

  ??隻有在共和國決定怎麽切印度這塊蛋糕的情況下,才能讓歐盟與俄羅斯在嚐到甜頭毛後對共和國感激不盡。

  ??毫無疑問。讓歐盟與俄羅斯在印度有所收獲將是新時期外交政策的。

  ??由此帶來的好處。絕對無法用金錢衡量。

  ??裴承毅不輕不重的提到這個問題,就是希望元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信隻有提前結束印度戰爭。才能讓共和國在未來的國際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實際上。不用裴承毅提醒。王元慶都明白這個道理。

  ??顧衛民也明白這個道理,顏靖宇不會比顧衛民差。葉致勝有沒有明白這個道理,王元慶就有點拿不準了。因為在他看來,葉致勝是那種擅長處理細節事務的行政官員,而不是那種擁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正是如此,王元慶才在回到中央的時候,先把葉致勝帶了回來,讓葉致勝替他處理了很多行政事務。把顏靖宇調回中央,並且直接把他放到了國務院總理的位置上,也是王元慶的長遠考慮,因為作為地方官員,顏靖宇要想掌握共和國的國家大權,先就得熟悉中央政府的運作方式。當年,王元慶擔任紀佑國的席助理時,對中央政府的運作方式就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成為國家元之前,王元慶還當了五年的副元,在此期間獲得了管理中央政府工作的能力。

  ??當然。不管葉致勝有沒有明白,王元慶在月3日。也就是裴承毅回到都的第二天就做出了決定。

  ??在裴承毅遞交戰爭計利之前。王元慶召集顧衛民、顏靖宇、葉致勝與閻尚隆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明確了態度。安排了具體工作。與王元慶預料的一樣,顧衛民與顏靖宇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作為精通外交的外長,閻尚隆也認為有必要加快戰爭進程。雖然葉致勝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隻是仍然不太明白王元慶的安排。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準確的說,隻差最後一道程序。

  ??月4日夜間,裴承毅跟隨項鋌輝再次來到元府,正式提交修改後的戰爭計利。

  ??王元慶隻粗略翻看了一下,就在文件末尾簽了名,讓秘書蓋上了元印章。其他幾個領導人也沒有表反對意見,隻是各自提出了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項鋌輝看來,這很難理解,因為就在2天前,包括王元慶在內的國家領導人都存質疑裴承毅的戰爭計劃“甚至認為沒有可行性。

  ??裴承毅並不覺得驚訝,他能看出提前結束戰爭的巨大好處,自然相信元不會看走眼。

  ??作戰計戈得到批準之後,裴承毅與項鋌輝就離開了元府。

  ??雖然項鋌輝讓裴承毅多留一天。明天一早再啟程返回沃濟拉巴德,但是裴承毅還是謝絕了項鋌輝的好意,當天晚上就搭乘空軍的專機離開了都。

  ??對裴承毅來說,時間非常緊張。

  ??返回的路上,他就接到了袁晨皓的電話,淩雲霄率領的突擊部隊已經在當天傍晚回到占西,按計劃開始休整。

  ??回到前線指揮部,裴承毅收到的第一條消息就是博帕爾的最後一股印軍繳械投降。

  ??雖然在此之前,也就是月4日口點左右,袁晨皓就按照計戈”命令工程部隊前往巫軍的控製區,開始修建基礎設施,即便仍然有部分印軍憑借堅固的防禦工事負隅頑撫,也不會對下一階段的進攻行動產生多大影響,但是最後一股印軍繳械投降。為碧軍省下了很多麻煩,而且讓努軍的將士能夠得到休整。按照唐應龍的承諾,隻需要打手 周。賀軍就能恢複全部戰鬥力,參加西進戰役。

  ??能夠多出動打手 個重裝甲軍,絕對是好事中的好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