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預謀夷洲島
作者:常歡樂      更新:2021-07-25 18:43      字數:3630
  當初派太史慈、於禁攻打高麗半島時,呂布一直擔心會戰敗,要知道,曆史上隋煬帝舉全國兵力攻打了三次高麗也都慘敗而歸,唐太宗攻打了兩次雖屢取勝績,但並未傷及高句麗之根,隻到唐高宗時期大將李績和薛仁貴才將高句麗平定。

  ??在籌劃該怎樣攻打高麗半島時,隋煬帝三次攻打高句麗和唐太宗兩攻高句麗便成了呂布鑽研的現實軍事反麵教材,正麵教材隻有唐高宗李治時期李績和薛仁貴平滅高句麗那一場算得上,但也隻能算做是參考,因為高句麗的三分之二領土都在後世的東北三省,不同於百濟、三韓全部領土都在那個後世的高麗半島。

  ??首先是一定要確保好後勤保障,軍糧運輸不能出現問題,這是防止功虧一簣的關鍵,所以他讓對自己忠心耿耿的高順在後麵都督糧草,這也是吸取楊廣放不靠譜的楊孝感在後方都督糧草的教訓。

  ??其次,全麵吸取楊廣的教訓,在對前線指揮上不能過於保守,讓下麵的武將見機行事、隨機應變。不能將所有決策都要由自己一個人來裁決,那樣就會導致了作戰不靈活,不能把握戰機。楊廣那廝是一個軍事上的半瓶子醋,空有百萬大軍卻無法發揮力量上的優勢,他基上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戰略戰術手段,對高麗方麵也基上一無所知,麵對敵人的多次詐降竟然屢屢上當,不知敵、不懂分合之道、不知虛實,這樣的人做統帥不敗才怪了。

  ??呂布雖然說不上是戰爭天才,但他的軍事造詣和軍事經驗遠超過現在任何一個敵方統帥,敵方的任何軍事行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隋唐時期攻打高麗之所以那麽困難,是因為那時的高麗是東漢末年高句麗將三韓、扶餘等大部分國家吞並成立的國家,國力比東漢末年強了十倍不止,東漢末年的高句麗隻是東北亞地區眾多小國裏麵規模最大的而已,跟幾百年後的高句麗沒法比,不過它在這東漢末年畢竟是東北地區最強的國家,但曆史上曹魏的二流武將母丘倹領一萬多人就把高句麗打得落花流水,兩次差點就把高句麗給滅國了,超一流統帥呂布平定東北地區勢如破竹。無可厚非。

  ??其實就是用人的問題,有些能獨擋一麵的將領就盡量發揮他們的才能。隋唐時期的將領也不乏久經戰爭考驗的名將,可惜最終在最高統帥的牽製下無所作為,隋煬帝和唐太宗的親征失敗,其實歸根結底都跟他們禦駕親征包辦一切有關。

  ??呂布就充分地發揮了張遼、太史慈、於禁的才能。讓郭嘉、陳宮的參謀部推演戰局排兵布陣發布命令,呂布在戰爭的大部分時期都是放任麾下武將領去做事,他隻在關鍵的時刻做判斷。

  ??隋唐時之所以屢次攻打高句麗不下,還有兩個原因,一則是沒有很好的調查,沒有詳細的全麵地圖和區域地圖,不熟地形。乃是盲人騎瞎馬,二則是沒有派人潛入高句麗國內破壞,致使高句麗權臣蓋蘇一舉剿除所有政敵將高句麗軍政全數掌握,團結統一的高句麗自然難以戰勝。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呂布非常重視軍事情報搜集,從十年前就開始在東北地區的敵對勢力裏安插了情報特工,他對高句麗、百濟、扶餘、三韓的了解甚至比這些國家的國王還要清楚,把這些國家裏麵稍微有些能力的人物全都刺殺。現在再來攻取這些國家自然易如反掌。

  ??呂布這番苦心孤詣終於得到了回報,中華帝國的軍隊如摧枯拉朽。迅速擊敗東北亞地區的所有敵對勢力。

  ??呂布現在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夠長治久安地統治高麗,使之成為中華的領土而不再是日後還鬧獨立鬧個不停的殖民地,更不再會是愚蠢的空耗中華國力的藩屬國。

  ??曆史上,唐朝曾經短期地占領過高麗,攻陷首都平-壤,國王高藏被俘。高句麗王國立國七百零五年而亡,高麗半島的三國時代結束。高麗半島四分之三的土地入於中國,新羅王國局促在半島東南角四分之一的土地上。不過唐朝統治的時間隻有九年,新羅對唐朝並吞了那麽多土地深為不滿,暗中發動民變,促使平壤孤立,唐軍不能支持,隻好撤退,把設在平壤的安東總督府遷到遼東,新羅王國遂統一朝鮮半島的中部和南部,跟唐朝為鄰,隋唐時期國人在高麗半島死了幾百萬人,卻做了新羅的嫁衣。

  ??再看看明朝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清末甲午年間的抗日援朝,再看新中國成立的抗美援朝,中華兒女在那裏空撒了多少鮮血,到頭來,什麽都沒有得到。

  ??再看後來,華夏國每年給北高麗輸送50萬噸石油,占北高麗進口石油總量的百分之八十,石油不僅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市場價,而且通常都是延期一到兩年再付款,每年援助給北高麗五十多萬噸糧食,也就是二十多億斤糧食,這麽多糧食足夠養活一千萬人,結果華夏國得到了什麽呢?

  ??呂布不想重蹈明代及其以後兩個朝代的悲劇,堅決不在這塊土地上空留國人的鮮血,一定不能再搞什麽腦殘的藩屬國,一定要把這塊土地變成大漢民族的樂土。

  ??呂布不準備搞任何藩屬國,凡是能夠打過去的地盤,都要成為中華帝國的州郡。

  ??呂布從從頻臨高麗半島的遼州、幽州、冀州、青州諸州,吸引來四十萬漢人,其中有二十萬都是青壯,他們多半都成了農場主,還有一部分成了礦主,同時他們也是新成立的朝州地方警備軍的一份子。

  ??呂布讓於禁擔任朝州將軍,管寧兼任朝州刺史,於禁領一萬正規軍來訓練整編那二十萬警備軍,二十萬警備軍便可牢牢地控製住高麗半島。

  ??中華帝國的軍隊占據了高麗半島,並攻占了濟州島後,往東南便可進攻倭國,日後如果將倭國拿下,配合著夷洲(台-灣)和琉球群島,便可將渤海、黃海、東海和鯨海(倭國海)盡數囊括,讓這一大片海域上麵的商船和下麵的奇珍異寶都在中華帝國的掌控之中。而且拿下高麗後,再拿下枯葉島(庫頁島),繼續往北,就可以占領被一大片冰雪覆蓋的荒原西伯利亞,荒原下麵卻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待技術成熟後便可以開采。

  ??這高麗國從都城開始劃分,一南一北,北部富有礦產,最主要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鉛、鋁和鐵礦,還有石灰石、雲母、石棉以及煤炭等。高麗自古以來就有產金國之稱,而且高麗北邊的金礦常與銀、銅等礦共生,在一個叫做上農的地方,黃金儲量高達三千多億斤(礦石)。而在一個叫做茂山的地方,鐵礦埋藏量將近有十萬億斤,而且還是富鐵礦,不需要多費勁就能開采出來,另外高麗北部的煤礦儲量約有三十萬億斤,正好可以拿下煉鐵,於禁、管寧組織人手在那裏好好打造兵器。高麗多山,所以多林木,可以采伐來做船隻,以高麗為一個造船的集中地,在高力打造戰船、兵器,為數年後攻占倭國做好準備。

  ??呂布拿下高麗半島後,目光便放在倭國,不過倭國身處海疆,又有詭異的神風相助,呂布擔心自己重蹈當年蒙古攻打倭國的覆轍。

  ??公元1274年10月20日,元朝和倭國之間發生的“永之役”已經進行到白熱化階段,元軍分兩路在倭國的博多灣登陸,打得倭軍潰不成軍。元軍乘機追擊,但卻由於副帥劉複亨在追擊中中箭受傷,攻勢減弱,而且天色已晚,元軍便停止了進攻。

  ??當晚,元軍召開軍事會議。多數將領認為形勢不利,很多人都高估了倭軍數量,而且國內沒有派遣援軍,主張撤退。於是主帥忻都下令撤退,但很不幸,撤退當晚,一場台風突然來襲,不可一世的元朝大軍被這場大風完全吞沒……在這次征戰中,元軍損失兵力13萬餘人,其中絕大多數不是戰死,而是死於這場風暴。由此,元朝再也不敢貿然發動對倭國的襲擊。倭國人認為這場台風是上天挽救了倭國,於是乎頂禮膜拜謂之“神風”。這便是“二戰”時倭軍中“神風突擊隊”起名的由來。

  ??而且現在東瀛群島上雖然很多小國家狗咬狗,但倭人畢竟也有一百多萬,而且都是野性未馴好勇鬥狠,單兵作戰能力較強,呂布不想在這些禽獸身上損失太多漢人性命,所以就謹慎一點出兵,他決定先占領夷洲,從高麗往南,從夷洲往北,南北夾擊。

  ??台-灣在戰國時代稱為“島夷”,前後漢和三國時代稱“東鯤”、“夷洲”,隋、唐以後稱“夷洲”,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上使用“台-灣”的名稱。這時是東漢後公元三世紀初期,台-灣自然是被稱做“夷洲”的。

  ??呂布讓駐紮在舟山群島的周瑜、賀齊的東海水師從舟山進攻夷洲,因舟山距離夷洲海路甚遠,在這個沒有蒸汽船隻能用帆船的時代,順水順風的情況下,一直不停地航行,也要二十多天,如果海路上再遇到什麽風暴的話,恐怕要一個多月,才能到達夷洲。

  ??那沿路需要多個補給點,才能保證舟山到夷洲的航運不至於出現各種各樣的事故,所以呂布交代周瑜、賀齊要先拿下揚州沿海島嶼,作為標記點。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