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什麽意圖?
作者:漢胄      更新:2021-08-24 13:03      字數:2226
  經過艱苦的跋涉,馬鳴風等人終於來到了開封城外,當他在城門外取出了任命狀,守城的士兵檢查了一番之後就恭敬的把他放了進去。

  雖然在進來之前就已經有所猜測,可是當馬鳴風真的看到冷清的街道上行人稀少,他的內心還是默默歎息了一大會。

  “這就是曾經繁華的開封府,這就是河南的省城,就連開封城都這樣,其他的府城會是什麽樣子的,可想而知。”

  一行人走了大概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到了開封府衙的門外。

  這時候原來的開封知府吳士講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到別的地方上任,他原本聽說新太守是新科榜眼,原本寄予厚望,可是當看到來人隻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的時候,一顆心頓時沉到了穀底,看起來這又是某一位高官的子弟,來這裏不過是為了增長閱曆,可是這樣一來,恐怕開封的百姓就要跟著遭殃了。

  然而吳士講卻又有些不甘心,他決定在離開之前先勸說對方兩句,不管出於什麽目的,也要努力做出一些政績,哪怕是稍微惠及百姓,他的一番努力也算是值了,於是他默默地把馬鳴風迎到了府衙正堂,準備交接。

  就在這時,吳士講突然問道:“不知馬大人以何策治民?”

  馬鳴風一愣,隨即看了看吳士講說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晚上治民自然是以百姓利益為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需。”

  “說得好,果然不愧為今科榜眼,竟然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估計大人這一番話能夠成為千古垂範,”吳士講滿臉的讚歎,隨後又繼續問道:“不知百姓當今想什麽,急什麽,需什麽,大人心中可有數?”

  馬鳴風之前就已經想的差不多了,所以也沒有什麽猶豫,直接說道:“當今百姓的頭等大事便是受災嚴重,所以晚生認為,現在要做的頭等大事就是盡全力賑災,穩定治安,以求穩定民心,隻要民心穩定了,一切事情都好做了。”

  “哦?”吳士講眼前一亮,隨即問道:“不知大人以何策賑災?以何策穩定治安?”

  馬鳴風不假思索的說道:“賑災之道有三,一是盡快發放賑濟糧,二是統率百姓參與滅蝗,三是督促百姓種植甘薯;穩定治安之道有二,一是平衡物價,打擊囤積居奇,投機倒把;二是強化治安,打擊滋擾民眾者,偷盜搶劫者,教唆民眾者,當此之時,必要用重典方能安民。”

  吳士講聽了馬鳴風的話之後思索了半晌,覺得馬鳴風所想的這些簡直就是盡善盡美,就連他也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了,於是歎服。

  不過吳士講隨後對馬鳴風說道:“既然要離開了,不妨多對馬大人提醒幾句,雖然大人一腔熱血,然而很多事情可不好辦,比如那些投機倒把的商人,很多都跟當地的大員有聯係,那些偷盜搶劫者甚至還和官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至於賑濟糧,更是許多官員的財路,斷了他們的財路,大人所要承受的可沒有那麽簡單,另外府衙的那些三班六房,大人也要注意一些,很多人都同盜賊、富商和士紳之間存在著聯係,尤其是大人這樣的外來官員,他們更是能夠抱起團兒來欺瞞,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比如快班的捕快劉良和兵房司吏高勇......”

  吳士講見馬鳴風雖然年輕,卻也像是一個幹事的人,所以把他所知道的很多信息都告訴了馬鳴風。

  馬鳴風自然是悉心聽取,而且還對吳士講很是感激,因為對他以後將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兩個人在大唐談了將近一個時辰,吳士講見自己所知道的都說得差不多了,這才拱手離開,而他所帶的行李也不過是一個小包袱而已。

  這讓馬鳴風對吳士講很是佩服,沒想到對方還是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

  在吳士講離開之後,三班六房的衙役們都在小聲的議論著,這些也都是當地的人精,自然也注意到前任知府和現任知府在大堂密談了一個時辰的時間,他們想要派人去聽,卻發現大堂周圍全都有人在守著,這些人他們一個也不認識,看起來是新太守從京師帶來的人。

  所以都在猜測,兩個人究竟說了些什麽。

  其實說句實話,上一任的知府雖然是個清官,對於三班六房的衙役們在某些程度上也有約束,但是限製的有限,所以這些衙役們基本上還能夠混得比較不錯,所以這些胥吏和知府之間的關係處得還是比較融洽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些胥吏就願意受到約束,尤其是新到任的上官,因為不熟悉內情,他們自然是想辦法欺瞞,以便自己能夠上下其手,保持各種利益。

  現在新官上任,他們紛紛猜測新舊知府究竟在說什麽,舊知府會不會把他們的底全都交出去?如果交出去,新知府會如何對待他們?是選擇和光同塵還是吃獨食?

  不過這些胥吏們的心中也都有譜,他們都是當地真正的話事者,甚至有的是世代為吏,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如果新知府懂得合作的話,那自然沒什麽可說的,大家一起發財就是,可是如果真的不給麵子,他們有的是辦法把新知府給架空,甚至迫使其卷起包袱走人。

  “不過看起來,這個新太守這麽年輕,而且還帶了那麽多人,一定是某位高官的子弟吧?這樣一來他來這裏的目的就很明顯了,隻是為了曆練曆練而已,既然這樣,相信他一定會選擇和光同塵吧?”

  這些胥吏當然也不願意碰到一個不知趣的上官,畢竟鬥爭也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雙方一上來就默契合作豈不省事得多?

  就在胥吏們猜測不已的時候,隻見一個年輕人來回奔跑,向他們通報一個消息,知府大人召集大家開會,有胥吏客氣地問是什麽主題,那年輕人的態度也十分和藹,告訴眾人,他是知府大人的師爺,姓蔣,知府大人召集大家也沒有別的意思,主要是互相認識一下,然後研究今後應該從哪裏開展工作?

  這讓胥吏們心中頓時一鬆,看起來知府大人還是挺尊重他們的,這樣子說來,他們的猜測是對的?看來,以後他們會有好日子過了。

  想到這裏,胥吏們的眉頭舒展開來,腦中想象著未來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