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引為知己
作者:漢胄      更新:2021-08-08 12:12      字數:2389
  李香君和柳如是對於這兩個男人所談論的東西並不是多麽的理解,可是她們能夠看得出來,這兩個男人僅僅一席話就互相引為知己,其實對於所謂的父女關係她們都沒有在乎,她們知道這也隻是一個幫助李香君洗身份的手段而已,以後彼此之間,尤其是馬鳴風和陳子龍之間幾乎不會再有什麽交集,可是現在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個男人是真的近乎起來,甚至在以後的很長時間,他們都很有可能擁有非同一般的友誼。

  ??而這一幕其實是柳如是和李香君所願意看到的,她們都深深的知道,她們的男人其實是孤獨的,都對當今時代的許多現象深感不滿,甚至就連當今天子都敢抨擊,他們痛恨奸佞,卻又感傷忠烈,他們憤世嫉俗,卻又憂國憂民,像這樣的人能夠找到誌同道合的人其實是很難的,比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們都難。

  ??李貞麗這時候心中也受到震動,她在之前其實也有些迷茫,頭些天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不知為何與她漸漸熟稔起來,並且透露出與她共結連理的意圖,李貞麗知道楊文驄家有正妻,跟著他幾乎沒有可能修成正果,所以心中就有些意願,也正是這個原因,她才願意去幫助同為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然而後來馬鳴風讓侯方域知難而退,又為她出謀劃策,舉辦歌賽,並且重新改組媚香樓,這讓她找到了新的出路,同時也看到了貴公子心中的怯弱,於是對於婚約之事已經不再那麽執著,決定先把眼前的事情辦好再說。

  ??今天看到這兩個男人為了大明天下而憂愁喜悅,頓時就覺得她雖為女子,卻也不能袖手旁觀,雖然不能做大事,可是卻也能夠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小事,也不枉了與這些名士結交一場。

  ??隨後這兩個男人就變成了今天的主角,他們縱論天下大事,從政治到經濟,從農田水利到賦稅,從工商到開國,很多問題都是一拍即合。

  ??其實在這其中大都是馬鳴風在將,而陳子龍隻是應和讚歎,這讓柳如是和李香君不由得疑惑不已,到底寫書的是陳子龍還是馬鳴風?為什麽寫書的反而聽正在等待拜讀書籍的人高談闊論?而聽者就像是沒有了腦子一般,除了讚歎就說不出其他的話來了。

  ??其實陳子龍由於受時代所限,很多問題根本就想不透,然而馬鳴風卻是把後世的許多東西融進了這個時代,他畢竟多了四百年曆史的閱曆,而且是未來四百年,所以對很多東西的理解自然更深刻,評判起來也更準確,經過他耐心的解釋以及判斷性的預測,讓陳子龍在許多問題上都恍然大悟,不由得佩服馬鳴風果然是縱橫捭闔,經天緯地之才,說是當代諸葛亮一點都不過分。

  ??想到這裏,陳子龍衷心的讚歎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其實很是說少了,我簡直就是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馬老弟你這樣的才華,就算是讓我拜師我都願意,虧得我之前還敝帚自珍,把我這《皇明經世文編》當成寶貝,其實這些東西跟你的見識比起來實在差得遠啦。”

  ??馬鳴風卻是擺手說道:“我這也隻是坐而論道,雖然聽起來很像那麽一回事,可是真正實在的東西卻沒有,然而陳兄你就不一樣了,你的書裏麵可是實實在在的東西,這些東西足以讓我們真正富強起來,這也正是小弟佩服你的地方,你能夠沉下心來整理這些典籍,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一點小弟就做不到。”

  ??“哈哈,賢弟你實在太可氣了,為兄雖然愚鈍,卻也知道你這些策略一旦能夠實施,才能夠讓我大明從根上解除內憂外患,即便是再度中興也並非難事,像為兄這樣做一些小事倒也容易,可是像賢弟這樣總攬全局,籌劃十年乃至百年大計,才真的是千古奇才呀。”

  ??陳子龍對馬鳴風是真心的佩服,這一天結下了兩個人最深厚的友誼,就連馬鳴風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以後的歲月中,陳子龍為了實踐馬鳴風的這些設想而起到了怎樣大的助力?

  ??馬鳴風的心中也很高興,因為他現在也算是真正交上了一個知己,一個真正懂得自己對未來,對大明布局的人,可是他們都深深的知道,目前對於他們來說,那些設想現在也隻是水月鏡花,因為他們雖然有布局的設想,卻根本沒有布局的權力,隻能一點點的積蓄力量,一點點的改變,如果有機會有能力布局那自然更好,如果沒有機會,恐怕也隻能“日暮聊為梁甫吟”了。

  ??兩人聊了大半天,最後終於到了分開的時候了,陳子龍對馬鳴風依依不舍的說道:“馬賢弟,今日相逢,實在是太高興了,我向你薦舉一人,此人名蔣平階,字馭閎,精通詩文,天文、地理、陰陽、曆法均有涉獵,尤喜兵家及地學,十八歲之時在我門下學習,幫我修訂《皇明經世文編》,出力甚大,隻是此人性情豪放不羈,常縱馬狂奔痛飲長嘶高歌,人稱俠義,我把他舉薦給你做伴讀書童,將來若有機會,此人將是你的一大助力。”

  ??馬鳴風一聽,頓時心中喜悅,他也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既是一個有氣節力主抗清至死都不肯與清人合作的名士,也是一個有名的地學家,堪輿家,此人既然精通地學,自然也精通地理,再加上陳子龍說過,此人所學甚雜,尤其喜歡兵法,這樣的人可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自然不會拒絕,於是滿臉驚喜的說道:“久仰蔣平階大名,沒想到竟然在陳兄的門下,這可真是太好了,以後可以互相切磋學問,共同成長了,對了,陳兄,我粗通相學,知道你最近將要起複做官,我知兄長素來誌不在此,然我大明正值危亡之際,還望兄長慨然應允,兼濟天下,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更何況這也算不了地獄,而是兄長施展胸中抱負,規劃練兵救國藍圖的一個機會。”

  ??陳子龍根本經過任何思索就慨然說道:“沒想到賢弟還會看相,若果然如賢弟所說,我有做官的機會,定然不負賢弟所托,努力做好實事,為我大明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而盡綿薄之力!”

  書屋小說首發